1945年一本叫《南京》的摄影集出版了,作者正是德国女摄影师赫达·莫理逊。赫达·莫理逊1933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了13年,直到1946年才离开中国。期间在中国各地拍下了上万张照片,给中国历史的变迁留下了珍贵的影像。
拍摄于1943年的南京新街口。新街口是南京一个古老的地名,但在1929年以前只是一片冷清的普通旧式街区,沿街房屋后面还有不少空地及池塘。1929年开始的首都建设彻底改变了这里的风貌,宽达40余米的4条干道在此交汇:中山东路、中正路、汉中路和中山路,中间形成环形广场。由于变成新的交通枢纽,新街口迅速形成新兴的商业中心。
拍摄于1945年的宁海路5号德国驻华大使馆。宁海路5号建筑楼,最初的名字叫金城银行别墅,是金城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作民的私人别墅。金城银行别墅由著名建筑设计师童寯、赵深、陈植设计,占地面积2780平方米,建筑面积748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1936年完工。
鼓楼和附近的街景。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无梁城阙状,上层为重檐四坡顶,龙飞凤舞,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原有报时和仪仗用的大鼓两面,小鼓二十四面,云板一面,点钟一面,牙杖四根,壶房铜缸一座,以及其他乐器。明亡后这些陈设均已散失。现楼基是明代原建,楼上建筑为晚清重修。康熙在1684年南巡时曾来鼓楼,次年在楼上建一巨碑,改鼓楼为碑楼,但当地人仍习称其为鼓楼。
通济门外的景观,古城墙,城墙下的居民区和秦淮河上的渔船。历史上的通济门是南京13座城门中规模最大的。它坐北朝南,有三重内瓮城。进门向东北而去是森严的明代洪武、建文、永乐年间紫禁城所在地,向西南而行则是热闹的秦淮商业区,因此堪称明代应天府的咽喉要道。
城墙脚下的集市,街道上行人很少,远处几个人围在一起排队买早餐,街口父亲带着孩子早早的担着货物,守在街口准备一天的叫卖。
俯瞰清凉山石头城附近,这里是南京城外的居民区,山下是大片的茅草屋。石头城被称为石城,广义上它是如今南京的别称,狭义上它是指南京老城城西的石头山石头城。清凉山上,名胜古迹随处可寻,有“驻马坡”、“南唐古井”、“清凉寺”、“崇正书院”及“扫叶楼”等。
秦淮河上的运输船。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相传秦始皇东巡会稽过秣陵,以此地有“王气”,下令在今南京市区东南的方山、石硊山一带,凿晰连岗,导龙藏浦北入长江以破之,到唐代,根据这一传说,改称秦淮。后人指出:,实是。唐杜牧《泊秦淮》诗行世后,秦淮河之名始盛于天下。
停在秦淮河岸边的两艘货船。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内,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生活在神策门的城墙下的贫民,他们的房屋非常的简陋。神策门现名和平门,是南京明朝京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位于南京市中央门立交桥的东南角。神策门(和平门)由于作为军事禁区被封闭了70多年,在明城墙十三座内城城门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南京现有所有城门中唯一保留有民国以前镝楼的城门。
中华门城墙下的集市,据说这条大街很热闹,两边都是酒楼,药铺,小吃铺子等。南京中华门位于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门旧址拓建而成,始称聚宝门,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