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也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

批评孩子,也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插图

之前在文章“表扬孩子,你绝不能忽视的细节!来自斯坦福大学教授的忠告”中,我们向斯坦福德韦克教授学习了,表扬孩子应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而不能用“固定型思维模式”。

今天,我们再聊一聊,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批评孩子?我认为,批评孩子,也要用“成长型思维模式”。

现在的父母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够自信、勇敢,是和小时候的家庭教育中被批评的太多,因此在批评孩子这件事情上,大家会更加的谨慎。甚至有些家长会认为,批评对孩子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这是上一辈人惯用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于当下的这种新的教育理念。

其实不管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对孩子行为的一种反馈,及时给孩子提供反馈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合理,这样的反馈当然包括了正面的和负面的。只要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采用正确的方法,就能够既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也能避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父母也不用担心因为批评孩子,就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阴影,或是埋下不自信的种子。

那么,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

01

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很多的父母,包括我自己,一旦孩子犯错,就会变得着急、烦躁。如果我们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平静地去面对孩子的错误,就很难采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人本质上还是情感的动物,当情绪一激动,理智就跑得不见踪影了,不管之前学了再多的方法也使不上劲了。

因此,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父母才有可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导,这个一个大的前提。

孩子们更容易受情绪的影响,特别是三四岁前的孩子,他们的情绪脑发育还比较慢,更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感受到的情绪是第一位的,最为直观、最为强烈。因此当父母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陷入到一种恐慌状态,什么话语也听不进去。这时候父母说什么也没有用,教导孩子的效果当然是非常差的。

但如果孩子犯了大错误,家长实在忍不住要发火怎么办?建议家长先离开现场一会,平复一下心情,等到情绪相对平缓之后,再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02

了解事情的经过,了解孩子的想法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了解事情的经过,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孩子,从他们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由于孩子在认知上比较局限,无法做到全面地去考虑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也比较简单、直接,经常会好心办坏事。

孩子的与思维方式与成人存在有较大差异,家长不能想当然的按成人的逻辑进行推理或推测,而应该倾听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如果我们对事情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就劈头盖脸的去批评责骂孩子,那么孩子肯定会非常的伤心难过,甚至会形成跟父母的对抗情绪。这就对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非常不利了。

03

就事论事,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我们提到要采用“成长型的思维模式”,而不能用“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其实,批评孩子也是一样的。

孩子一件事情没做好,并不代表他所有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在这个时候犯了错,并不代表他以后一直都会犯错。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经历的每个错误,都是改进、成长的机会。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给孩子贴上标签,让其陷入到自卑或者自责之中。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一个错误反应太过激烈,那就可能在孩子心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导致孩子在这件事情上,反而是一直无法改正。以前就看过这样的案例,一个小孩在小时候因尿床而被父母责骂,小孩觉得非常羞愧,极力想避免这样的情况,但偏偏事与愿违,接下来又再次尿床。父母给予了更严厉的批评和责骂,结果,这个小孩尿床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延续到高中阶段。

04

指出错误,为什么错,错在哪里

跟孩子讲道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只有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错,错在哪里,他才能知道这种行为模式背后的机制和道理。否则,对于孩子来讲,只有许许多多的“不行”、“不可以”,简单但粗暴,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不行”,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才“行”。

这样的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命令,无法主动地去思考判断,缺乏主见。当周围的环境有所变化,父母的指令可能就不适用,孩子又可能犯下相同的错误,也就没办法彻底地解决问题。

把道理讲清楚,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批评;把道理讲清楚,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孩子们都喜欢吃甜食,都喜欢吃糖果。如果我们只是告诉他们不能吃过多的粮果,而不告诉孩子过多的糖分摄入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危害,那么他们就只能记住一个个的结论,当碰到的是饮料,孩子们可能就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在这件事情上,我就跟女儿深入的探讨了关于糖的话题,至今她在吃甜食方面具有很强的自制力。

我们谈到,在早期的人类生活中,食物严重匮乏,甜的东西代表着高热量,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食物。因此人的身体就自然进化出对喜欢甜食的机制,通过基因代代传承。但随着近代人类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食物非常丰富,而人类由体力劳作转变为脑力劳动,身体的能量消耗也大幅减少。这时候人的身体如果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反而会影响身体的健康。糖尿病和肥胖,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问题,曾经帮助人类生存的重要机制,已经变成威胁人类生存的最大问题。

05

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我们不仅要告诉孩子什么是错的,还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

犯错并不可怕,我们要把错误当作成长的机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改正错误。我们的目的不是批评孩子,而是要告诉孩子如何改进,这也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体现。

改正错误的办法,必须是具体的、清晰的、可以实操的办法,而不是笼笼统统的概念。比如孩子因为经常没有完成学校作业而被老师批评,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正呢?

如果只是告诉孩子,要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孩子可能明白了重要性,但并不清楚具体要怎么做,晚上看看电视玩玩玩具,洗完澡又该到睡觉时间了,作业还有大半没完成……久而久之,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心理状态中,怀疑自己的能力,干脆放弃努力。

如果父母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做作业的时间计划,甚至在一开始帮忙孩子细化到先做哪项再做哪项,在确认他有能力自己管理好时间之后再让他自主安排。孩子就能逐渐地培养出时间管理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信心。

06

不要体罚孩子!

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反反复复讲不听,有时还是得打一下才行。不管是打手还是打屁股,孩子马上就听话多了。

其实,这时候的孩子,只是看上去听话了,并不是真正的顺从或是记住了教训。这只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让他暂时服从了你的命令。

体罚,对孩子的伤害,绝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疼痛,而是心理上的创伤。有研究表明,父母的体罚,跟孩子长大后的攻击行为、犯罪行为等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体罚孩子是一件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的事。批评孩子的时候,不管是体罚,还是其他的惩罚方法,都不应该用。

有些父母可能会认为,自己从小就是被揍大的,不仅身心健康,心理承受能力还倍强,效果杠杠的。我想说的是,今时不同往日,真正伤害你的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以前每家都有好几个孩子,家长管教不过来,信奉的都是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挨揍是家常便饭,人人如此,大家都习以为常,被揍的孩子也不会觉得有异样,自然感受不到伤害。

如今的社会,每家大多只有一个或两个孩子,家庭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大家信奉的是精英主义,育儿观念已有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被打骂就会觉得非常委屈,觉得深受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