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落的雨,匿迹。生活的叶,沉沦。现实的总是虚幻,虚幻的总是离奇,光影的背后,终是落幕。平凡的结局,也是幻灭与轮回
要想赢,就一定不能怕输。不怕输,结果未必能赢。但是怕输,结果则一定是输。你要做的就是别人换不掉的,那你做不到怪谁,就是你自己没用!
别人帮你,那是情分,不帮你,那是本分。容不容得下是你的气度,能不能让你容下是我的本事 。人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他人的一句话就能左右自己,让自己活出潇洒自我。
误区一:高学历是职场最大的底气
常见表现:很多高学历的年轻人,都容易在职场初期表现出“名校光环”的优越感,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学历普通的同事的时候,会出现如下口头禅:
“当时我在X大的时候……”以及“算了,说了你们也听不懂……”
存在原因: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评价标准是非常单一的,成绩好学历高就代表着优秀。
名校教育中,老师会跟你强调你的优越性;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也会在其他亲戚面前显示这份优越感。
职场真相:高学历只是进入一家公司工作的门槛,只能证明你的记忆力还不错。工作中的底气不来自于你毕业于哪里,而来自于你在公司做成过什么事情。
未来领导如果夸一个人:“这年轻人真不错,不愧是X大毕业的。”你千万别误解,他只是想告诉大家:“你看我们公司多厉害,吸引来这么多名校生。”
误区二:薪资高低直接代表了公司地位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都对同事的工资有极大的窥探欲,想通过对比其他人的工资,来判断自己在公司的地位。
存在原因:校园中,我们习惯了被老师家长拿着成绩单来做比较,职场中,我们以为工资单就是成绩单,工资高的就是“三好学生”。
职场真相:一个人在公司的地位,既要看ta自上而下掌握的决策权、资源和收入,也要看ta自下而上建立的威信和话语权,你的地位并不仅仅由工资单上的数字决定。
而且,千万记住,公开谈论工资是职场大忌。
误区三:领导有义务手把手教我工作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都容易对领导抱有极大的期待,认为领导有义务手把手教自己工作。
存在原因:校园中我们主要以“被动学习”为主,跟着老师上课的节奏来。我们没有学好时常会抱怨这个老师不会教,没有学过就考的题目我们会把它定义为“超纲”。
职场真相:过去是我们交学费给学校,学校提供服务,我们是消费者;现在是公司支付我们薪水,需要我们提供服务,公司才是消费者。
在职场中,老板不是老师,而是资源。不能被动等待老板手把手教,而是要学会定义问题、主动求助。
误区四:机会要等做好了准备再去争取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在面对机会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力和经验还不够,没有准备好,所以不敢争取。
存在原因:在读书的时候,每当我们考试成绩不佳的时候,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老师家长,都会把原因归结为“考试之前没有好好准备。”
这句话不仅成为了我们面对失败最好的理由,也成为了我们避免失败最好的借口。
职场真相:在职场中,一个人是无法完全胜任自己的工作的,每一次的能力提升都是通过搞定一件看似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中实现的。
你会发现那些抓住机会的人,在每一次挑战自己中提升了能力;而那些打算准备好再上的人永远没有准备好。
误区五:领导打断我说话就是不尊重我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在工作中都会遭遇汇报工作被老板打断的情况,其中很多人还会抱怨:
“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我觉得说的内容是有价值的,为什么要打断我呢?打断我说话就是不尊重我的人格,这是一家不关注员工感受的公司。”
存在原因:在学校中,我们反复会被教育:“不管对方说的有没有道理,先听完,不要打断,否则是非常不礼貌的。”
因此,很多人也把这个原则带到了工作中,认为不管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别人都不能打断我,要认真听我说完。
职场真相:在校园中,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因为教育讲求的是以人为本;但是在工作中,浪费其他人的时间是不礼貌的,因为公司追求的是效率为先。
误区六:我这么努力,领导怎么还是看不到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在工作中都会展现自己工作的苦劳,反复强调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同时还会吐槽老板不会管理没有人性。
这个误区我在工作初期也踩过坑,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有提到(下滑至文末,即可查看)。
存在原因:在校园中,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成绩好,还要学习态度好。因此,老师不仅会表扬成绩好的同学,也会表扬那些虽然成绩不够好,但是学习态度很好的同学。
老师鼓励怎样的行为,学生就容易效仿怎样的行为。
职场真相:职场拼的是功劳,而不是苦劳。对于公司来说,只有努力是不产生价值的,尤其是低效的努力。
职场要的是漂亮的结果和高效清晰可复制的完成过程。
想要让老板认可你的价值,先达成工作结果,然后把工作过程总结成为可复制的方法论。你就是老板眼中的高价值员工。
误区七:反正要离职,能不管就不管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都觉得,提出离职后,这份工作就和自己就没有关系了。在离职前交接工作的时候,口头禅就是“这个我不知道,这块不清楚。”
存在原因:在应试教学下,我们每一次升学都会换一批新的校舍、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所以每次升学对于我们生活都是一次翻篇,你都收获了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职场真相:在职场中,从来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翻篇和纯粹的重新开始。
你的每一段工作经历,都会跟随着你,每一任老板和同事对你的评价,都会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对你产生影响。
误区八:离职就可以公开吐槽老东家了
常见表现:很多职场新人换了工作之后,通过前后对比,往往会对前东家有诸多不满,甚至在公开场合吐槽前东家。
存在原因:在读书时代,当我们总喜欢在毕业的时候吐槽母校的种种不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母校就是那个只有你可以吐槽,但是别人都不能吐槽的地方。”
职场真相:前东家不是母校,前东家恰恰是别人怎么吐槽都可以但是你自己不能吐槽的地方。
一方面,前东家很可能是你职场中一部分重要的人脉资源;另一方面,其他人会通过你对于前东家的态度来判断你的人品和能力。
别忘了,学校往往是根据成绩分配的,而每一份工作都是你通过面试后自己选的。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职场不是下一所大学,而是一个全新的系统
看到上面的八大思维误区,不知道你有没有意识到“学生思维”给职场发展带来的杀伤力呢?
其实,每个人在进入职场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带有“学生思维”。毕竟我们在拿到大学毕业证的一霎那,就被一脚从校园踹向了职场,我们的思维方式,是不可能在瞬间进行转变的。
但不一样的是,有些人在进入职场的头两年,就迅速进入了职场人的角色,习得了职场思维;有些人即使工作了十几年,还是会被“学生思维”深深地影响。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认应试教育,而是辩证地来看,十多年的应试教育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一方面,应试教育给了我们相对公平的争取教育资源的机会;但同时,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学生思维”,也是我们适应职场环境一个极大的阻碍。
刚刚我们归纳的八大误区,其实都是零散的点,想要真正地从“学生思维”转变为“职场思维”,我们需要从本质上了解:校园与职场有什么不同。
对于理解校园与职场,我们可以通过系统化思维来进行拆解与分析。
从系统化思维的角度来说,任何系统都有两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素、关系。其实学校和公司就是两个系统。
我们来看一看学校这个系统中,都有哪些要素呢?大概能想到的就是老师、校长、同学以及……同学的家长。
到了大学相对复杂一些,有了辅导员、学长学姐、室友、学生会同事等等这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大学的人际关系要更为复杂的原因。
但是如果我们用结构化思维进行归类,大致还是可以归类为:1. 同学类,2. 师长类,3. 工作伙伴类, 4. 室友。
不要问我为什么室友是单独一类,有过室友的人都能理解哈哈~
所以,我们在学校系统中,基本只需要学会处理四种关系。
那让我们再看一下公司这个系统,公司的系统中都有哪些可以归类的要素呢?
从纵向来看,你会有你的同事、你的下属、你的直系上司、你的直系上司的上司……
越扁平的组织层级越少,越大的组织层级越多,我们假设你所能够接触到的层级数是N。
从横向来说,凡是你需要打交道的部门,每个部门都至少包含了两类要素,一类是和你平级的跨部门同事,另一类是和你的直系上司平级的跨部门的领导。
假设你们公司有M个你会接触到的其他部门。
这里强调一下,你的直系领导和你直系领导的直系领导,是不能归为一类的;同样,不同部门和你的直系上司平级的领导,也不能归为一类。
大家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一下就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这些关系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题,你至少需要处理2*N*M种关系。
以圈外为例,作为一家结构扁平的创业公司,这个结果都接近50了。如果再加上一些工作项目组的关系,这个结果可想而知。而且伴随着你每换一份工作,这个数字都会有一个翻倍的增长。
对比之后,我相信你一定发现了,4和50,是两个量级的系统。
因此,千万不要把职场当作下一所大学,这是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当中有很多种关系的连接方式,是你过去从来没有经验的。
没有人天生就能应付陌生的系统,但是没关系,我们可以学习。
圈外在做的事情,就是首先让大家意识到从学生角色到职场人角色之间本质的变化;然后通过体系化的课程,帮助大家清晰认识、快速适应职场。
把反复踩坑的时间,用来快速迭代和成长。
如果你遭受挫折,美丽的梦想可以让你振作起来,尽快走出失意的日子;放飞你那梦想的风筝,你心灵的天空就会变得高远而明净
在PDM系统中,管理的对象是产品的设计数据,而产品在生产的必须要有唯一的编码。所以设计一套符合企业需求的编码系统是上一套PDM系统的前提。当然,如果企业上的是图文档管理系统,类似Solid Edge Insight或者SolidWorks Enterprise PDM这样的系统,由于管理的是文件而不是产品。那么有没有编码管理关系不大。
实际上,基于编码的管理,也正是PDM和图文档管理系统的最大区别。
不管有没有PDM系统,实际上,生产企业都必须有一个编码来代表一个产品或一个零件。传统的方法是由企业的标准化部门来手工分配编码。
如果企业已经上了ERP系统,那么编码有可能由ERP系统来分配。
但如果企业上了一套PDM,设计文件的编码再由ERP系统分配,就有点舍近求远了。因为CAD/PDM是设计数据的源头。设计数据的编码由PDM系统自动分配是最合理的。
PDM的编码和ERP的编码都是用来物料的,都需要有唯一性,这一点是相同的。而且PDM的编码最好和ERP的编码保持一致,这样的话,在设计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就可以无缝地传递信息。但PDM的编码与ERP的编码有两点不同。
第一,PDM的编码只负责设计数据,不负责生产数据。例如原材料、毛坯件、加工设备、办公用品,这类物料仓库需要管理,生产也需要,但和PDM关系不大。这类数据的编码应该在ERP系统中分配。
第二,PDM的设计文件会发生更改,更改后的设计文件编码保持不变,版本会发生更新。而在ERP系统中,不同版本的零件实际上是作为两种零件来处理的,不能相互替代使用。所以基本上ERP中的编码相当于PDM中的编码加上PDM中的版本信息。
在PDM中进行CAD在线设计时,经常会修改文件,每改动一次,文件就会发生一次变化,如果把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在PDM系统中叫做版次。
提示:在TC和SESP中默认保留的版次数是3个。版次一般用数字表示。
而设计完成后,结过校对、审核、审批,该设计零件被定型,可以用于生产时,在PDM中被称作发布了一个版本。版本一旦被发布,任何人都不能对它进行修改。如果一定要修改,则必须发布一个新的版本。
提示:版本一般以大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
在许多企业,没有上ERP以前,物料是用图号来描述的。
但用图号在PDM中描述物料是不合适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图号没有唯一性。在企业中经常会有无图件和表格件发生。图纸和物料之间并没有一对一的唯一性。
第二,图号通常是从属码,即用某个型号的产品的第几个部件的第几个零件这样的从属关系来描述。这样的编码不适合由计算机来自动产生。
第三,图号通常以某个项目或某个型号来作为前缀。这种图号只适用于专用件,不便于将零件升级成为整个企业的通用件。
图号可以作为一个属性在PDM系统中保留,当然,也可以导出或用于搜索。
有些企业希望在编码中体现尽可能多的零件信息,例如自制/外购,零件的分类,规格型号等。
例如某企业的板材编码分类是:11 X XXXX XXX。11代表板材;第一个X代表材料,1是冷轧钢板,2是热轧钢板;XXXX代表厚度或直径;最后的XXX代表流水号。举例“1110025000”表示“冷轧钢板GB/T708-1988,2.5mm厚”。
这种表示方法或许适合人类记忆,但却不适合计算机处理。可是真的要让仓库管理员看见一个编码就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也太难为仓库管理员了。
而在PDM系统中,有无数的属性可以填写规格型号和名称。搜索起来也很方便。例如刚才的冷轧钢板。我们可以把它的图号值设为“GB/T708-1998”,规格型号设为“2.5mm”,名称设为“冷轧钢板”,编号是“13567899”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我们到仓库去领料时,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提供给仓库管理员。
所以,我的意见是编码中不需要包含属性信息。
想一想企业用到的物料会有多少种?如果用到18位身份证那样的编码就显然太离谱了。
另外,自定义编码的位数应该是固定的,这样的话,如果少一位就很容易看出来。
我的建议是无论如何不超过13位。
编码应该容易识别,不容易产生误解或抄写错误,所以:
- 数字0~9可以用
- 大写英文字母,可以作为前缀使用,不建议在编码中部或后部出现。
- 小写英文字母,在读时,容易和大写字母混淆,不建议使用
- 连接符“-”、“_”在抄写时,容易丢失,不建议使用
- 其它特殊符号,如:“!#$%^&*()+=[]{}|\/;:<>,.”一律不建议使用
- 中文字禁止使用,物料的名字可以放在物料名称中。
通常企业的编码适用于企业内部。但随着企业间协同的大力发展。设计数据中将包含越来越多的外购件,外协件。因此兼容供应商的编码体系也必须是一个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全球标准的编码。
例如,所有超市中的商品都有一个13位的商品条码,这个条码是唯一的,企业的编码至少应该能与之兼容。
我建议企业中的编码应该采用一个字母开头,加8位流水码,例如“P00000001”,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应该是完全够用的。
如果某些物料仅在ERP系统内使用,在PDM系统中不存在,应该使用不一样的字母前缀,例如“E00000001”
对于有商品条码的外购件,直接采用13位的商品条码。
如果本公司的零件在公司外适用,应该加上公司的名字,例如“P00000001@mycompay.com”。如果使用外部的零件,也应该用类似的编码。
这样的编码体系应该能确保编码在全球范围内的唯一性。
提示:在TC和SESP中都自带编码工具,可以确保编码的唯一性。
带有版本和名称的物料在公司内部的描述方式应该类似“P00000001/A-冷轧钢板”。
相信有很多的女生都喜欢吃巧克力,口感非常好,细心的女生发现,很多巧克力上面都有一些凹槽。多数人认为是方便掰着吃才弄成这样一截一截的,也有人认为是在做造型。但其实不是这样,一起看看吧!
巧克力一般有三种,黑色,白色以及牛奶巧克力,它的原料是可可豆。无论哪个品种的巧克力都是从液体凝结成固体的。为了让巧克力制作的更加完整,所以菜使用一些模版做出这样的造型。
另外,很多人认为上面的凹槽是商家在偷工减料,故意少放一点,但其实,这只是为了让巧克力凝聚的更好而已。这些凹槽,能够使巧克力接触面积更大,凝固更快,同时也会更均匀,口感也更好。
巧克力内含非常多的热量,有肥胖症状的,或者是想要减肥的人,千万不要吃吃多了,体重久高不下。
您是否知道SOLIDWORKS Electrical内部有一项功能,可让您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定义几乎整个界面?更喜欢深色背景?做完了 需要更大的十字准线吗?没问题。发现自己总是向错误的方向缩放?使用“界面配置工具”进行更改以及更多更改。
要到达那里,请转到“工具”选项卡(1),然后单击“接口配置”按钮(2)
图1:工具选项卡
将出现以下窗口:
选择光标
- 选取框大小可调整鼠标按钮选择的像素数
- 十字线大小调整为十字线占据的屏幕百分比
图2:像素大小设置为5
图3:像素设置为10
鼠标滚轮缩放
- 反向缩放方向可更改缩放-向前滚动,放大以向前滚动,缩小,反之亦然。默认情况下将其选中。
- 缩放速度(%)增大或减小滚轮的缩放率。
色彩
- 绘图背景颜色会更改图形区域的颜色。
- 标记颜色更改默认标记颜色
位置和风格
- 标签位置可让您将工作表标签移动到图形区域的不同侧
- 样式为您提供了更改功能区和侧面板的配色方案的选项
- 功能区字体高度允许您在10到24的范围内调整功能区上按钮的大小。
选件
- 允许打开的文档数设置了一次可以打开的最大选项卡或页数。如果将其设置为10并打开第11张纸,它将自动关闭最早的页面。
- 选择模式提供按住控制键选择多个选项的选项,或者只需单击即可选择多个项目,而无需按住控制键。
- 制图单位制可以选择英制或公制为标准测量单位制。
- 尺寸单位允许选择使用mm,m或in,ft作为长度尺寸。
- 文本显示模式使您可以调整显示文本的质量。对于中文文本,必须将其设置为矢量模式。
- 文本打印模式可让您调整打印文本的质量。对于中文文本,必须将其设置为矢量模式。
- 图形加速提供了使用禁用(WinGDI),DirectX或OpenGL的选项。如果您遇到图形缓慢的问题,请尝试更改此设置以查看是否有改进。
- 可以设置帮助以自动搜索Internet内容(更多最新信息)或本地内容
- 选中时要求删除翻译的文本,当对组件属性,符号属性等的主要语言进行更新时,将要求删除其他语言的翻译的文本。
重置所有接口
“重置所有接口”按钮会将“图形”选项重置为默认设置。升级完成后,这些设置也会重置。为了记住这些设置,您需要对更改后的设置进行截屏,然后在升级后再次对其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