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在切削过程中,薄壁受切削力的作用,容易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出现椭圆或中间小,两头大的“腰形”现象。另外薄壁套管由于加工时散热性差,极易产生热变形,不易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下图零件不仅装夹不方便,而且加工部位也难以加工,需要设计一专用薄壁套管、护轴。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一、工艺分析

根据图纸提供的技术要求,工件采用无缝钢管进行加工,内孔和外壁的表面粗糙度为Ra1.6μm,用车削可达到,但内孔的圆柱度为0.03mm,对于薄壁零件来讲要求较高。在批量生产中,工艺路线大致为:下料—热处理—车端面—车外圆—车内孔—质检。

“内孔加工”工序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我们抛开外圆、薄壁套管就内孔切削就难保证0.03mm的圆柱。

二、车孔的关键技术

车孔的关键技术是解决内孔车刀的刚性和排屑问题。增加内孔车刀的刚性,采取以下措施:

(1)尽量增加刀柄的截面积,通常内孔车刀的刀尖位于刀柄的上面,这样刀柄的截面积较少,还不到孔截面积的1/4,如下左图所示。若使内孔车刀的刀尖位于刀柄的中心线上,那么刀柄在孔中的截面积可大大地增加,如下右图所示。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2)刀柄伸出长度尽能做到同加工工件长度长5-8mm,以增加车刀刀柄刚性,减小切削过程中的振动。

三、解决排屑问题

主要控制切削流出方向,粗车刀要求切屑流向待加工表面(前排屑),为此采用正刃倾角的内孔车刀,如下图所示。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精车时,要求切屑流向向心倾前排屑(孔心排屑),因此磨刀时要注意切削刃的磨削方向,要向前沿倾圆弧的排屑方法,如下图所示精车刀合金用YA6,目前的M类型,它的抗弯强度、耐磨、冲击韧度以及与钢的抗粘和温度都较好。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刃磨时前角磨以圆以圆弧状角度10°-15°,后角根据加工圆弧离壁0.5-0.8mm(刀具底线顺弧度),c切削刃角k向为§0.5-1为沿切屑刃B点修光刃为R1-1.5,副后角磨成7°-8°为适,E内刃的A-A点磨成圆向外排屑。

四、加工方法

(1)加工前必须要做一件护轴。护轴主要目的:把车好的薄壁套内孔以原尺寸套住,用前后顶尖固定使它在不变形的情况下加工外圆,保持外圆加工质量、精度。所以,护轴的加工对加工薄壁套管的工序是关键环节。

加工护轴毛胚用45#碳结构圆钢;车端面、开两头B型顶尖孔,粗车外圆,留余量1mm。经热处理调质定形、再精车留0.2mm余量研磨。重新热处理碎火表面,硬度HRC50,再经外圆磨床磨成如下图所示,精度达要求,完工后待用。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2)为能使工件一次性加工完毕,毛胚留夹位和切断余量。

(3)先把毛胚作热处理调质定形,硬度为HRC28-30(可加工范围的硬度)。

(4)车刀采用C620,首先把前顶尖放进主轴锥位固定,为防止夹薄壁套时的工件变形,增加一个开环厚套,如下图所示。

数控车削加工薄壁零件如何克服变形?

为保持批量生产,薄壁套管外圆的一头经加工为统一尺寸d,t的尺是轴向夹位,个薄壁套管压紧,提高车内孔时的质量,保持尺寸。考虑到有切削热产生,工件膨胀尺寸难掌握。需要浇注充分的切削液,减少工件的热变形。

(5)用自动定心三爪卡盘将工件夹牢,车端面,粗车内圆。留余量0.1-0.2mm精车,换上精车刀把要切削余量加工到护轴满过度配合和粗糙度的要求。卸下内孔车刀,插入护轴至前顶尖,用尾座顶尖按长度要求夹紧,换外圆车刀粗车外圆,再精车达图纸要求。经检验合格,用切断刀按长度要求尺寸切断。为使工件断开时的切口平整,刀刃口要斜磨,使工件端面平整;护轴磨小的一段就是为了切断留有空隙而磨小,护轴为减少工件变形,防止振动,以及切断时掉下碰伤原故。

五、结论

以上方法加工薄壁套管,解决了变形或造成尺寸误差和形状误差而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工效率较高,易于操作,并且适合加工较长的薄壁零件,尺寸易掌握,一次性完工,批量生产也较实际。

蒸汽管道上为什么常常要弯一段?缩略图

蒸汽管道上为什么常常要弯一段?

我们经常会在蒸汽管道上看到这样的场景,明明可以“直行”的管段突然间弯了一段,相信很多看过的人跟我一样会出现这样的疑惑,这不是“画蛇添足”么,其实不然,管路运行中的设计都有着自己的原理,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蒸汽管道弯段的作用。

蒸汽管道上为什么常常要弯一段?插图

蒸汽管道分为两种工作状态,一个温度高,一个近似于环境温度,在冷热交替变换中,会因为热胀冷缩原理而产生位移和受力,管道越长,位移和受到的力越大,为了防止管道发生损坏,需要采取措施进行规避,于是就有了这个弯,也被称作为“膨胀节”, 是用来吸收管子轴向膨胀位移的,也有躲避混凝土梁柱的要求,一举两得。

我国对于膨胀节有着相关规定,例如《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4.8.17条;采暖管道必须计算其热膨胀。当利用管段的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补偿器。其它如电力化工设计规范都有此要求,甚至有的还要求用软件进行计算,如电厂设计院一般用GLIF,而化工设计院一般用Caesar 等等。

补偿量要安装前计算好,安装工艺要求进行冷拉,特别是主蒸汽出口,支架也很主要,滑动,固定支架重点检测,厂房内尽量利用自然补偿。
那么管道的膨胀到底有多长呢?按照测试计算,1米长距离,升温100℃,大约要膨胀1.2mm。可在一些行业上的管道如电厂,升温可达到500-600℃。这个时候1米就是要膨胀7-8mm了。而金属是可拉却不可压的材质,想象一下,铁轨在环境温度下温差就差50℃,早期的铁轨还出现凸出来的那种情况,后来采用分段铁轨才解决这个问题。而管道动动辄几百米甚至几十公里,冷态热态下一变化,会产生极大的应力,应力超过管道的极限,管道自然吃不消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当自然补偿不能满足管道的要求时,我们通常会使用补偿器进行补偿,补偿器能吸收管道轴向、横向、角向冷热变形,并减少设备振动对管道的影响。蒸汽管道上的U型段作用也和这个类似。

航母一天能跑多远?

航空母舰是海战中最强大的武器,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武器,因为它不仅在建造过程中耗费巨资,在搭载的武器装备上也非常昂贵,即使日常维护也是如此。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航母的研发与建造工作,投入巨资。实际上,建造航母并不意味着你拥有建造航母的技术。金钱也是很重要的一环。那么一艘航空母舰一天最远能够跑多少公里?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航母最多的国家,它有能力建造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航母。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海军目前服役的所有航空母舰在世界上都是重量级的,每一艘都达到10万吨排水量,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海军都要强大!

就拿美国海军主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来说,最高航速大约36节,即每小时67公里。

按照这个计算,如果在航行中其他国家没有受到干扰或者发生意外,美国尼米兹级航母每天大约有1600公里的航程。

如此巨大的轮船在如此巨大的海水阻力下航行如此之快,真令人难以置信。

俄罗斯军力也很强,仅次于美国,其实俄罗斯工业都是从苏联继承而来。

因为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制造业,特别是造船业,整体实力一落千丈,其制造技术已大不如从前,而且其经济也陷入停滞,使其无法建造航母。

所以俄罗斯只有一艘航母,那是前苏联的遗物。尽管俄罗斯只有一艘航母,但它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几十年来俄海军让其超额完成了很多重要任务,完全社会硬扛下来的。库兹涅佐夫号多年来从未停歇过,使其处于一种年久失修、技术停滞的状态。

其航速仅为28节,即每小时51公里。以和美军一样的条件推算,如果一切顺利,它每天能跑1224公里。

当前中国海军有辽宁舰,虽然并非是完全国产,众所周知,它是以乌克兰的瓦良格号为基地,作战效能大大提高,如今国产航空母舰也已经交付海军使用。

据悉,辽宁号最大速度可达32节,即约每小时60公里,每天连续航行约1440公里。辽宁号建议使用4台4.5万马力的汽轮机作为其动力系统,其每小时耗油约100,000元,如果它每天运行24小时,则耗电约240万元。目前还没有国产航母的资料,但其航程和速度肯定比辽宁舰高。

辽宁舰采用常规动力,有4个汽轮机的主动力,总功率为20万马力,通常使用廉价经济的重油。

不像理论上接近无限巡航的核动力航母,它在航行距离、海上自续力和活动半径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而这正是中国军事爱好者期待国产核动力航母的主要原因。

一种自动智能停车立体库设计缩略图

一种自动智能停车立体库设计

全自动立体车库也称为仓储式立体车库,多层立体停车系统、机器人停车系统。解决汽车停放有效的的办法很简单:让汽车逐个彼此堆叠起来。极大的节省了空间。

一个全自动立体车库即使在建筑物之间狭小的空间里也可以提供很多的立体停车位。它的布置方式灵活,可以放在地面以上,可以放在地面以下,可以半地上半地下,也可以放在建筑物的顶层,所以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合你自己的停车解决方案。全自动立体车库车库可以设计成全钢结构,表面可进行装饰来适应并美化城市的空间,形成城市的一道风景。

一种自动智能停车立体库设计插图

一种自动智能停车立体库设计插图1

学习是为了什么?

学习是让自己获得足够的知识,来有能力去判断世界上的真与假,善与恶。

有些人吃得了生活的苦,风吹日晒,风雨奔波,觉得吃的苦多了,自然会有好生活,期盼着苦尽甘来。但是为什么却吃不了学习的苦呢?

5G怎么应用于工业生产?

作为今年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首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工业展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每年9月如约而至的中国工博会已成为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交流交往交融的最佳平台,也为观察制造业的新趋势、新业态提供了窗口。

如果说2019年是5G商用元年,2020年便是5G应用落地的关键之年。业界普遍认为,相比于商业领域,5G的大带宽、广连接和低时延特点对工业领域的推动作用更大。5G如何重塑工业场景?工业5G虽渐行渐近,但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个无法逾越的开发、测试、验证过程。

“工业5G真正用到工业场景恐怕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工业场景要求的是极高的可靠性以及极高的准确性。”“这两点在很多民用场景里都不是必须的,例如打着电话忽然信号不好,中断了几秒钟没关系,几秒钟后信号恢复了又可以继续通话了。但是在工业场景里,哪怕是毫秒级别的中断都不允许,如果出现通讯中断、数据丢失等情况,会导致灾难性的结果。”

要达到这两个要求,5G的标准还需要不断地进步。3GPP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在第88次全体会议中正式宣布冻结5G最新R16版标准,这也就意味着自5G诞生以来首个迭代升级版本的全面完成。所谓“冻结”,意味着最新R16版标准已经规范,不会再进行任何改动,以后将正式应用。从3G、4G再到5G时代,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过程中需要长达数年时间的技术革新。

业内认为,如果说R15是一个力求快速产出的“能用”5G 标准,那么R16则是5G从 “能用”到 “好用”的一次大升级。有报道称,其中被普遍看好的一点,就是增强了新空口(NR)在垂直行业应用的能力,新技术支持1微秒同步精度、0.5-1毫秒空口时延、“六个九”可靠性和灵活的终端组管理,最快可实现5毫秒以内的端到端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提供支持工业级时间敏感。

这意味着在R16版本下,5G有能力对垂直行业进行更好的支持,包括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远程医疗等。

目前已经发布的R16版本是符合工业场景5G标准的。“发布之后,各个研究芯片的公司要做出符合工业标准的芯片,在芯片的基础上,像西门子这样的5G通讯模块、交换机、组网的公司要研发出相应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在场景中进行测试。目前西门子在德国总部已经完成5G测试床建设,在汽车行业生产场景里首先进行测试。”工业5G除了技术层面,国内对5G通讯频段的规划也会影响商业模式。西门子正在积极地跟相关政府部门保持沟通,比如说分享德国政府对工业5G的规划。

即便5G解决了低时延、高准确性的特点,相应的芯片、产品、商业模式、工业频段等也都清楚了,业界仍需要一些时间来真正实现5G在工业场景的应用。“5G也可能会特别适用于某些工业场景,但对其他一些工业场景还不行。5G在工业界的应用还需要被逐步验证的过程,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好像Profinet(一种创新、开放的工业以太网标准)推出了以后,替代Profibus也持续了大概十年的过程。”

工业5G落地后短期内对工业企业而言会不会成为一种“奢侈品”,推高企业转型的成本?王海滨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最后看工业5G的底层设置、通讯架构,这种架构可能比原来的工业架构显得更简洁。从成本、经济性角度来看,5G方案未必是更贵的,我认为不能下结论。也许并不贵,但应用于工业的可靠性还需要逐渐验证的过程。”

5G、边缘计算、云计算等代表了IT领域,而工业自动化、机器设备是OT领域。数字化企业往“工业4.0”方向发展重要的特征是IT和OT相互结合。过去工业3.0/3.X的时代,OT和IT中间是割裂的,而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IT和OT需要融合起来,这是本质。

古代农业机械的创新与发展

古代机械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世界,随着机械的不断创新和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中国古代有许多机械方面的成就,在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特色。

许多专业的设计和应用,都运用了机械原理和动力学方面的知识,许多发明都位居世界前列,不管是结构的设计还是动力应用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一、丰富各异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是古代工具设计的第一步,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广泛应用石头和骨制的工具,来进行物品的搬运和制造,很早就发现了杠杆原理的应用。

通过杠杆原理来进行物品的撬动,比如说运用杠杆原理的耒耜, 还有就是形状齿轮的发明,早在东汉时期齿轮就已经被应用于各种机械当中,像水转连磨、指南车等。

水转连磨是利用杠杆原理的人力提水机械,横杆一段是绑水桶,另一端来控制升降来进行取水。还有就是古代车轮的形状设计,在最原始的马车前,有人尝试过许多形状的的车轮,后来经过尝试,发现圆形的车轮最符合轴承原理,其稳定性和旋转的效率是最高的。

结构的设计需要符合工程学原理,好的结构设计不仅会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率,还可以使得工具更加简单美观,在结构设计上面,科学原理的遵守是基础。

在春秋时期的弩,为了控制射击的速度,弩机的加工精细度和表面的精巧的机械装置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弩机有十几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的形状设计标准已经在汉代进本确立。

其中在《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对工件的射速和飞行稳定性都做出了研究,还有汉代的舰艇和楼船都经经过了专门的结构设计和外观的研究。还有房屋中的香炉,在制作精巧的香炉中,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炉体都能保持水平状态,保证了香炉的正常燃烧。

二、科学原理在机械中的运用

在农耕时期,就出现了简单的原理发现,在耒耜的发明就是古代人们为了方便翻地,播种庄稼,来进行农业生产。

耒耜的刃口在前,阻力的大小为由小变大,随着力气的大小来掌握刃口进入土地的大小,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把板刃换成了石质,后来又完成了陶质,耒耜后来发展成了犁,铁犁的发明是农业一项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步。

在汉代,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犁也被不断改进,在许多地方出土的犁,开始有了犁壁,犁壁的发明是对犁的一个重大改进,没有犁壁的犁会达不到刨根松土的作用,刨根松土还得依靠其他工具帮助才行。

有了犁壁就可以轻松的松土,犁壁有一定的方向,使得一项翻转土垡,把土上面的杂草埋在地下作为肥料。汉代的的犁由犁辕、犁梢、犁床、犁箭、犁横等部分组成,除了有了先进的犁壁外,还有能调节耕土深浅的装置,相比战国时期汉代的犁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东汉末年,出现了新型的灌溉工具“龙骨水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灌溉工具,利用了脚踏的作用来灌溉农田,这也是人类运用动能和机械能的转换,还进行机械运作的首次尝试。

龙骨水车因为依靠人力运作,所以往往会出现水不够用的情况。虽然可以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共同踩着踏板进行运作,但是还是有许多去缺点。

之后到了元代,龙骨水车被改变,在动力机械方面:在水轮上装有许多个板叶,方便进行水的冲击,水的冲击使得水轮开始依靠水力转动,流水冲击水轮转动,使得水成了水车转动的动力,所以把深沟里的水,来输送到岸上来,流入田间,来灌溉庄稼。

在汉代的磨,是把米、豆等加工成面的机械,磨有两块,由上下两块圆形的石头组成,谷物从磨眼流入磨膛,均匀的分布在四周,被磨成粉末。磨有人工的,也有水力的,水力作为动力的磨是在晋朝时期出现的,流水冲击水轮带动磨转动,更多的应用到人们生活当中。

三、机械带给生活的改变

机械使得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更加省时省力,许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科学创建,都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水平,不少有关机械的制造和产品性能情况的改变,各种工艺方法层出不穷,人们从原始的提水来灌溉农田,变成了通过筒车来进行水的灌溉,从最开始的人力变成了水力。

从最开始的耕地没有合适的工具,开始用工具来代替原来繁琐的步骤,农业也发展的越来越快,从人力变成物力,从物力变成自动化,直到现代我国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断的探索,追求最完美的生产工艺。

在交通运输方面,也是从原始的徒步变成工具载人的运输方式,各种机械原理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

古代的机械技术就开始存留在各个地方,传统机械的迅速发展,开始利用水力和原动力的机械,在原理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随着生产过程中的机械系统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机械已经利用自然力代替人力作为原动力。

对机械的操作也是瞬息万变,从开始的直接操作变成间接操作,各种人类的行为方式也开始通过机械来完成,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结语

机械运作成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不少结构原理也有了新的突破。

在古代,机械在材料方面取得重大进步,钢铁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制造高效生产工具提供了条件,之后的生产工具不管是在材料上还是结构和功能上,都突破了原有的机器,许多机械工具,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iPhone 12的进步在哪?缩略图

iPhone 12的进步在哪?

iPhone 12的进步在哪?插图

2020年10月14日,苹果推迟的发布会终于发布了年度新机iPhone12。相比以前的iPhone,这代iPhone全面使用了Super Retina XDR OLED屏幕,像素密度达到了 460 PPI,外观设计也回归到了iPhone 4的风格。

除了传统的处理器升级,这次iPhone12支持了5G,在屏幕、外观、摄像头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

出于宣传需要,苹果罗列了很多创新,但是真正的创新有改进并没有那么多,相比以前的产品,iPhone12真正的进步在那里呢我们来看一下。

A14处理器的真相

iPhone 12系列配备A14 Bionic芯片,采用5nm生产工艺,拥有 11.8 亿晶体管,按照苹果的说法,性能较 A13 提升 40%。

实际上,这颗处理器在平板电脑上已经使用了。A14处理器的大核心与A13、A12、A11相比改进不是很大。主要依靠工艺进步拉升频率来提高性能。

A14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确实相比A13有显著提高,但是这个提高是建立在3Ghz对2.66Ghz之上的,实际的IPC提升很小。

苹果的A系列处理器也在挤牙膏,以前每一代IPC翻倍已经看不到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苹果A14的小核心有了明显提升,苹果A14的小核心来自于苹果A6核心技术,经过多年改进,这颗小核心的性能功耗比非常出色。

苹果这次进一步加强了小核心,是希望日常主要应用都跑这颗小核心上面。大核心用的机会越少,整机功耗越好。

在GPU方面,苹果做了加强,苹果号称游戏主机级性能,实际这个游戏主机说的是很多年前的游戏主机,与最新的PS5是没法比的。苹果更多的加强是在AI上面,苹果把神经引擎翻倍到了 16 核,每秒可进行 11 万亿次运算。这个计算能力,可以配合软件做一些实时的AI处理。

苹果这次增加的晶体管主要用在了AI上面。

屏幕的进步和缺陷

这次苹果全面升级了OLED屏幕,等于把以前高端型号的OLED屏幕普及到所有产品。

OLED本来就有的对比度,色域的优势就不多说了,分辨率优势与排列有些关系,看似很高,实际进步未必很大。OLED带来的一个附带的好处是iPhone的边框更小了,同样是6.1寸屏幕,iPhone12比iPhone11窄了4mm,这让iPhone12的重量和体积都减小了,更加便携。

有意思的是来自康宁的全新材料Ceramic shield,这种材料属于透明的类陶瓷材料,强度比玻璃要好,这让新iPhone拥有比任何一部智能手机更坚硬的正反面玻璃。抗摔性能是以往的四倍。

苹果屏幕的缺憾是没有用90hz或者120hz,60hz和90hz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苹果可能是为了续航,但是在体验上,90hz以上与60hz有本质差距。这一点是缺憾,希望苹果下一代产品能弥补。

摄像头和5G

苹果这次虽然还是1200万像素,但是更新了摄像头的规模,除了7片镜片模组这些常规改善之外,主要是增加了CMOS的面积。

苹果把单位像素加大到1.7微米,意味着苹果的CMOS面积达到了1/1.88寸,在目前主流的4800万与6400万CMOS之间。

更大的面积,不变的像素,进一步提升了低光的表现,不过解析力还是弱的。

苹果这次大幅度提升了AI能力,在计算摄影上或许会有不小的进步。

5G方面,苹果用了高通的基带,支持所有5G频段,只是在中国去掉了毫米波支持,因为中国不用。

需要说一句的是苹果支持n28的广电5G频段,目前国内5G手机支持的不多。

以后广电5G放了192的号段,苹果手机可以直接用。

越来越会赚钱的苹果

苹果这次以环保为理由,取消了耳机和充电器。但是增加了磁吸功能,这个做法怎么看怎么像苹果在推销自己的无线充电设备。如同苹果取消耳机,推销蓝牙耳机一样。

这次苹果,还推出了磁吸的官方附件,都是高价品,一个卡包要399元。这种利润率极高的产品是吸金利器。

用户买了10000元的手机,自然希望与众不同,顺便买一个399元磁吸卡包装卡也顺理成章。苹果的钱也就赚到了。

利用外观差异化的附件赚钱,苹果是越来越精明了。

对用户来说,苹果iPhone12很诱人,但是有耐心的用户可以等等2021年苹果的iPhone SE 5.5寸版本。

从2020年就传说,苹果会出一个外观类似于iPhone8 Plus的iPhone SE版本,用最新的处理器,但是只有单摄,用正面指纹解锁,价格会便宜。

如果2022年,苹果能出一个iPhone SE 5.5寸版本,用A14处理器,支持5G,单摄,LCD屏幕,正面指纹解锁,用新的1/1.88寸的1200万主摄,那就太香了。

设计师做久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性特征?

突发奇想,做设计做久了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回首这些年发现,干了这么久,一直没能成为自己最初想要达到的那种人,然而过去的那种人也做不回去了。

处于中间,好生尴尬。

设计师做久了会变成什么样?自大,还是自卑,还是庸庸碌碌混日子?

是否该考虑多元化发展?害怕转型精力不够,担忧生活经济压力?

三十好几了,已经莫名感觉职业生涯快到了尽头。
@火力不够

爱较真,完美主义者,不放过眼中很小的细节问题,开始讨厌繁琐的重复工作,高不成,低不就。
@jianyongchen108

表情冷漠,目光呆滞,一根接着一根抽烟,还总是幻想一夜情
@LIUYASHAN

表情冷漠,目光呆滞,一杯接着一杯喝茶,还总是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情
@wusumn

公司里面都是男人,看到一个美女,就感觉别人喜欢我,哎!
@520zjwtcabc

思考的巨人、实践的侏儒。幻想大于实践,总是和车间有争执,看明白了,时间久了也不想说了。
@无敌小蒋

曾经想征服全世界
到最后回首才发现
这世界滴滴点点全部都是你
——那些年搞过的机
@大白小白

务实,虚话,哄人的表面话不会说,也不愿意说,一出口就是大实话,头脑灵活性比较差,看不惯那些爱吹牛,爱拍马屁的人。
@晓昀

较真、完美主义,吹毛求疵,凡事预留很大余量,不说满,看不惯吹牛、炫耀、玩嘴玩套路的肚里没货的人,但是又不得不与之打交道
@3983596

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像搞销售的那样满嘴跑火车。认会干的不听话,听话的不会干这个理。不会阿彌奉承,认死理,最后成了一个臭老久,
@zah977

一个搞过多年设计的人对技术比自己好的人是心悦诚服,一旦别人指出自己的技术问题就像被人点了死穴,绝不会强词夺理与人争辩。
@广州粤研钟彦华

1.做事斤斤计较,爱较真。凡事不顺心就要争一下。
2.做事小心翼翼,总要把所有的问题隐患列出来,考虑好应对策略了再去干。很累。
3.很耐心。待人的问题很详细的解答。
4.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跑赢通过膨胀。
5.对子女严格要求,遇到一点问题就要思考好久。然后去耐心劝导。
6.好心肠,却总是给人一个爱唠叨的影响。类似唐僧。
7.胸无大志,遇到机会都抓不住。除非十拿十稳。
8.结婚晚。三十多岁还是童子身。女的结婚早。
9.对未来没有什么憧憬,只想安安稳稳。
10.没有时间照顾老小。
11.很少出公司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