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与生产的冲突

有的企业用IT系统管理生产,运行得很顺畅;有的企业在没有IT系统的时代,也一样能够合理安排生产。可见,计划管理的迷局不是由方法工具造成的,而是计划的逻辑运算方法与实际生产场景的吻合度问题。

01

生产计划的目的和现实条件

运用、组合、调整企业现有的生产资源,满足顾客准时交付的需求,同时消耗的成本最低,是生产计划管理的主要目的。生产资源是指用于生产的操作者、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工作时间等。为什么“合理”的生产计划,在实际执行中,总显得混乱或不合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市场的需求是波动的,而生产资源是短期内的固定值,这就出现了产能与需求之间的差异。用预生产和库存来弥补这个差异,往往又因为是按预测来排产,反而造成了库存积压,而实际生产需要的东西依然没有储备。
二是生产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异常,可以通过改善来尽可能避免,但不可能真地消除到“零”。丰田生产方式中的各种“零”,是它追求的理想状态,用来引领持续改进。现实中的TPS,隐藏了很多应对异常的“缓冲资源”。
三是生产是一个相互依存的过程,任何环节出现异常,都会影响系统的产出。
四是现有的生产资源往往功能相对单一,而市场的需求是变化的,这就导致总产能似乎足够,但针对具体的订单,往往能力不足。

上述的四个问题,让我们重新思考生产计划的功能,从计划的角度,引领生产改善的方向。

02

解决供需不一致的冲突

解决这个矛盾,要借鉴丰田的总量平准机制。“二战”后,丰田汽车面对的是国内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如果每天都按实际需求生产,必然要按市场的波动上限来准备生产资源,会造成能力上的浪费。因此,丰田将未来一个月内的市场需求(确切订单+市场预测)总量累加,然后将总需求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工作日,生产资源(设备、人、库存)按日需求准备。这样,既保证了一个月内的供需平衡,又将生产资源占用降到最低。

总量平准的数据可以运用ERP系统,用虚拟订单的方式完成。计算出的数据只用于生产资源的准备,形成《生产能力准备计划》,确定班次、设备、操作人数和原料的品种数量(对供应商预告)等。

不要按预测数据进行生产或采购原料,那样有大风险;要按预测进行能力准备,即使准备多了,也没有什么副作用。

现实场景中,社会上存在很多过剩产能,不需要企业购买更多的设备(高精尖除外),只需根据总量平准,做好资源开发就行。资源的开发共享不限于产能,诸如设备备件、原料、操作员工都可以开发共享。如果将资源开发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企业的生产将更加游刃有余。

03

排产及锁定

实际生产的排产计划是基于实际订单进行的:基于瓶颈工序的CT或节拍确定每日生产量;基于中间在制数量和工序异常,测算生产周期;基于当前生产任务,确定新订单投产的开始时间。排产计划的数据,需要按实际情况人工调整,IT系统只需提供基本公式。

在需求预测转化为生产资源准备的前提下,因为严禁按预测生产,所以必须以订单投产日为基准,倒排一个计划锁定期,让供应商有时间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生产并运输到企业的生产现场。

对于可重复使用的原料或零部件,可以设定一定量的库存,用库存供应生产,同时用库存消耗拉动采购。即使所有的原料都有库存,也需要一个短暂的计划锁定期,用于企业内部的生产准备。所以,根据实际排产,要编制一个《生产准备计划》。生产准备的状态,生产进度的监控,可以靠MES实现。

04

异常的应对策略

生产中的异常(设备故障、质量不良、原料供应等)具有不确定性,排产时又必须考虑用额外的资源(缓冲)来消化异常,所以缓冲用不好,很可能白白浪费成本。

缓冲可以分为物料缓冲(安全库存)、时间缓冲(放宽时间)、能力缓冲(储备的设备产能和操作者)。哪种缓冲最合适呢?可以算算成本和收益。时间缓冲(放宽时间),直接延长生产周期,延缓了资金周转,降低了对市场变化反应的灵敏度。物料缓冲,间接延长了生产周期,延缓了资金周转,降低了灵敏度,又提高了资金占用。能力缓冲是最合理的,预留一定的设备能力,只是增加了资金占用。

多储备一些人员(优秀者暂时脱离操作岗),在不需要他们操作时,可以做各种改善、多能工训练、编制作业标准等等。还可以安排他们到副班长、工程师助手等岗位上,去完成正职的事务性工作,用一个“低工资的副手”,换出一个“高工资的工程师”。

人力资源的储备和投资是增值的。减员到了极致,必然要用物料缓冲和时间缓冲来应对异常。

05

目标——日准时

通过滚动的需求预测,可形成《生产能力准备计划》,指导开发社会上的过剩产能。可以按实际订单排产,计算投产日期,同时确定计划锁定期,以便执行《生产准备计划》。同时,用柔性的能力缓冲(尤其是人力),来应对不确定性的异常。

我们很难在短期内做到像丰田一样按“节拍准时”,但是在上述策略的支持下,几个月内可以做到按“工作日准时JIT(D)”,即周需求平准、三日计划锁定、按订单排产、日事日结的水平。

生产计划体系的优化,也要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切忌追求一步到位。

智能系统的组成—— 3A系统

智能系统的组成—— 3A系统

智能建筑的3A是指:“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CAS”(通讯自动化系统)和“OAS”(办公自动化系统)。

 智能系统的组成—— 3A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

它采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建筑物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自动控制。这些机电设施包括交配电、给水、排水、空气调节、采暖、通风、运输、火警、保安等系统设备。用计算机对设施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监控管理,即空调自动化管理、出入口管理,以及对卡识别系统、防盗保安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和各种设备控制与监视系统等进行管理,以保证机电设备高效运行,安全可靠,节能长寿,给用户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与高效的工作环境。

BAC可以概括为能源环境管理系统、防灾与安保系统、电力供应管理系统和物业管理服务系统4个方面。

能源环境管理系统 

  • HVAC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冷、热负荷预测控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各种冷热源机组、空调机组、新风机组等的监测控制,以及太阳能集热、蓄热控制管理等。
  •  给排水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水泵、水箱水位控制、排水控制以及节水控制管理等。

防灾与安保系统 

  • 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FAS)主要包括火灾报警、自动消防、防排烟系统,用于火灾监测告警、定位、隔离、通风、排烟、灭火等; 其他还有煤气泄漏报警、漏电报警、结构及地震监测与报警、水灾报警等。
  • 安保系统(SCS)主要包括闭路电视(CCTV)监控、电子出入口控制、身份识别、防盗防抢、保安巡逻等。

电力供应管理系统 

  • 交配电及备用应急电站的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变、配电设备,自备发电机,直流电源,发动机负荷控制等。
  • 照明监控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力需求控制、功率因数改善控制、停电复电控制、昼光利用照明控制、点光调光照明控制等。

物业管理服务系统

  • 运输设备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梯、自动扶梯以及停车场的监视控制。
  • 运行报表统计、分析与计量,设备维护与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运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价,能源计量,节能诊断,故障预知诊断,报警信号记录采集,机器维护时间表管理,设备更新计划管理等。

通讯自动化系统(CAS

CAS是以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以程控用户交换机为核心,以多功能电话、传真、各类终端为主要设备而建立起来的建筑物内一体化的公共通信系统。它不仅保证建筑物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并通过专用通信线路和卫星通信系统与建筑物以外的通信网 (如公用电话网、数据网及其他计算机网)连接,而且将智能建筑中的三大系统连接成有机整体,从而成为核心。

智能建筑中的CAS与OAS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计算机协同工作的环境下,利用宽带化的信息传输技术传输多媒体信息,使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办公用户可以互相面对面地自由交谈,共同修改文本,讨论同一日程表,检索数据库。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进行媒体转换。使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计算机应用程序,使发展中的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让人—机以及人—人远距离通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OAS是智能建筑基本功能之一,它以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为理论,结合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以外的各种设备中,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借助于先进的办公设备以取代人工进行办公业务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产生更高价值的信息,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办公业务科学化、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系统按其功能可分为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三种模式。

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由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简单通信设备,处理事务的数据库以及基本办公设备组成。它主要处理日常的办公业务,如文件收发登记、电子表格处理、电子文档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统计、报表处理、办公日程管理以及个人数据库等,是直接面向办公人员的。

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在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综合型数据库,把事务型办公系统和综合信息紧密结合构成的一体化办公信息处理系统。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由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持,以管理控制活动为主要目的,除了具备事务型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部功能之外,主要增加了信息管理功能,能对大量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使数据信息、设备资源共享,优化日常工作,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

决策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在管理型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它使用由综合数据库系统所提供的信息,针对需要作出决策的课题,构造或选用决策模型,结合有关内、外部条件,由计算机执行决策程序,给决策者提供支持。

办公自动化系统能提供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商业经营管理、图书档案管理、金融管理、交通票务管理、停车场计费管理、商业咨询、购物引导等多方面综合服务。

智能建筑,智能生活:智能系统的组成—— SIC,PDS

智能建筑的核心功能是智能系统,智能系统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智能系统是由SIC、PDS和3A系统等五部分组成,由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SIC)利用综合布线系统(PDS)的连接来控制3A系统。今天主要介绍SIC和PDS系统。

 智能建筑,智能生活:智能系统的组成—— SIC,PDS

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心(SIC

它具有各个智能化系统信息总汇集和各类信息的综合管理的功能。具体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 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种信息。接口界面要标准化、规范化,以实现各智能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及通讯协议(接口、命令等)

2) 对建筑物各个智能化系统的综合管理

3) 对建筑物内各种网络管理,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处理及数据通讯能力

综合布线系统(PDS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种集成化通用传输系统,又把它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利用双绞线或光纤来传输智能建筑群连接3A系统各种控制信号必备的基础设施。PDS通常是由工作区(终端)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等六个部分组成。

1)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指从由水平系统而来的用户信息插座延伸至数据终端设备的连接线缆和适配器组成。工作区的UTP/FTP跳线为软线材料,即双绞线的芯线为多股细铜丝,最大长度不能超过5m。

2)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是指从楼层配线间至工作区用户信息插座。由用户信息插座、水平电缆、配线设备等组成。水平子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每个信息点均需连接到管理子系统。由UTP线缆构成。从管理间子系统中的配线架的JACK端口至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电缆长度。最大水平距离:90m>。

3)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设置在楼层配线房间、是水平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也是主干系统电缆端接的场所;由大楼主配线架、楼层分配线架、跳线、转换插座等组成。

4)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垂直干线子系统结构采用分层星型拓扑结构。

5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一个集中化设备区,连接系统公用设备,设备间子系统是小区中数据、语音主干线缆终接的场所。

6)建筑群子系统

由两个及以上建筑物的数据、电话、视频系统电缆组成建筑群子系统。包括设备间子系统配线设备、室外线缆等。可能的路由:架空电缆、直埋电缆、地下管道穿电缆。

“私人订制”的交通灯控制方法

小编小时候一直以为有一种职业叫做“交通灯控制员”,他们一定坐在交通灯附近,控制着交通灯的变化,现在也是当成笑话讲一讲。第一次接触交通灯控制是本科学习PLC时,知道了交通灯各种颜色的变换可以通过PLC程序进行控制。可是现在越来越严重的交通压力,这种固定时间的交通灯已经不能满足交通的需求,只有更为智能的控制系统才可以维持顺畅的道路运行。那么下面跟着小编来了解一种智能控制方法吧。

这种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模块得出路口车辆排队长度信息,这一参数将作为交通灯智能控制模块的调控依据。现今交通灯的控制由传统的两相位向多相位发展,由定时控制向智能控制发展,由单交叉路口向区域协调控制发展,因此,单交叉路口多相位智能控制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其控制效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了区域协调控制的效果。

单交叉路口多相位模糊控制器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私人订制”的交通灯控制方法

单交叉路口多相位模糊控制算法步骤如下所示:

1.初始化,分别指定各相位的最短绿灯时间Gimin和最大绿灯时间Gimax 指定某一相位(例如南北直行相位)为初始相位;

2.给该相位设定绿灯时间Gi=Gimin

3.在G,结束前3秒测得放行车道车队长度li,及下一个相位车道上的车队长度li+1

4.若li为0,或累积绿灯时间Gi=Gimax,或li< V且△l= li+1-li,大于某一给足值e,则将绿灯跳转到下一相位,重复2;否则,继续;

5.根据li及△li值的大小和预先定义的模糊规则(根据交警经验)来确定绿灯延长时间△G。设延长的绿灯时间为△G,若△G+Gi≥Gimax,则△G= Gimax– Gi,否则△G不变;可重复3。

在这个系统中,x,y皆为连续实数,X,Y是车辆排队长度检测模块得到的;x,y是经输入变量量化后的模糊论域。一般情况下,模糊论域是对物理论域进行一个比例变换得到。输入到模糊控制推理机的数据应该是模糊量,但采集的数据输入皆为清晰值,因此需要先将输入模糊控制器的向量分量通过模糊化(D/F)变换,映射到模糊子集上变换成模糊量,方能进行模糊推理的工作。

利用这种控制算法可以动态地调节交通压力,从而更好地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智能红绿灯系统由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地感线圈、监控探头、红绿灯四个部分构成,地感线圈埋在红绿灯下面,当车辆驶过路面时,动感线圈会自动计数,将数字信息传达到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根据车流量指导信号灯,以达到信号灯自动调时的目的。这种红绿灯是没有时间显示的,这是与传统的实时控制红绿灯的很大的一个区别。红绿灯“自适应”,将会在车流量大的时候自动延长通行时间,对缓解交通压力有很大的帮助。

智能红绿灯系统将把路况信息及时反馈到指挥中心,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或其他交通堵塞,信号灯将自动调整,以缓解因堵塞带来的交通压力。交警也将及时了解实时信息,及时做出判断和采取处理决策,对交通事故进行迅速处理。不仅如此,智能红绿灯系统中的监控探头将会对闯红绿灯的违规行为进行记录,通过抓拍和录像的手段收集驾驶者违规信息。

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

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

· 系统构成的方法

· 工件质量的计算

· 真空吸盘的理论保持力

· 真空吸盘的选定

 系构成的方法

在此,仅举1个示例,对从构成真空系统所需的理论到实际的步骤进行说明。

在本示例中,使用以下的工件和搬运系统,分为3种情况来考察。

工件

材质 :钢板(堆积在托盘上的状态)

表面 :平滑无台阶、干燥状态

尺寸 :长度 最大2,500mm

宽度 最大1,250mm

厚度 最大2.5mm

质量 约60kg

搬运系统:龙门(门型)搬运装置

压缩空气 :0.8MPa
控制电压 :DC24V
必要的作业 :水平方向的拾取&放置
将1枚钢板从托盘提起来,并进行水平搬运,然后在加工中心上进行定位。
最大加速度 :X、Y轴 : 5m/s2 、Z轴 :5m/s2
周期循环时间 :30 秒
计划时间 :拾取 <1秒   放置 :<1秒

 工件质量的计算

   从一开始就要确定工件的质量(m)。工件的质量是各种各样计算中必要的

   m = L x B x H x ρ

m = 质量 [kg]
L = 长度 [m]
B = 宽度 [m]
H = 高度 [m]
ρ = 密度 [kg/m3]

   本 : 
m = 2.5m x 1.25m x 0.0025m x 7,850kg/m3
m = 61.33kg

 真空吸盘保持力

真空吸盘不仅必须要能应对工件的质量,也要能应对加速力。

工件光滑无透气性时,安全率至少应设为1.5。若是有危险性的工件、有透气性的工件、表面粗糙或表面上有凹凸的工件,其安全率应设为2.0以上。此外,加速度和摩擦系数等的条件未知或无法正确把握时,也应使用2.0以上的安全率。

  情况I:
将真空吸盘水平放置,并沿垂直方向移动工件时。
将工件(本例中,尺寸2.5×1.25 m的钢板)从托盘上拾取,并按5 m/s2的加速度提起来。此时,应无水平方向的移动。

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

将真空吸盘从垂直于工件的方向来定位,并提起工件。

FTH = m x (g + a) x S

FTH = 理论保持力 [N]
m = 质量 [kg]
g = 重力所带来的加速度 [9.81m/s2]
a = 操作系统的加速度 [m/s2]
S = 安全率(至少设为1.5。若是有危险性的工件、有透气性的工件、表面粗糙或表面上有凹凸的工件,则应设为2.0以上。)

本例中:
FTH = 61.33kg x (9.81m/s2 + 5m/s2) x 1.5
FTH = 1,363N

情况Ⅱ:
将真空吸盘水平放置,并沿水平方向移动工件时。
将工件(尺寸2.5×1.25 m的钢板)沿垂直方向提起来,并沿水平方向进行搬运。加速度为5m/s2。

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

将真空吸盘从与工件呈水平的方向来进行定位,并将工件横向移动。

FTH = m x (g + a / μ) x S

FTH = 理论保持力 [N]
Fa = 加速力=m x a
m = 质量 [kg]
g = 重力加速度 [9.81m/s2]
a = 搬运系统的加速度 [m/s2]
(注意紧急情况下的工件释放)
μ = 摩擦系数
= 0.1(有油附着的表面)
= 0.2~0.3(湿润的表面)
= 0.5(木材、金属、玻璃、石材等)
= 0.6(粗糙的表面)
S = 安全率(至少应设为1.5。若是有危险性的工件、有透气性的工件、表面粗糙或表面上有凹凸的工件,则应设为2.0以上。)

本例中 :
FTH = 61.33kg x (9.81m/s2 + 5m/s2 / 0.5) x 1.5
FTH = 1,822N

情况Ⅲ:
拾取工件,并将真空吸盘垂直移动时。
将工件(尺寸2.5×1.25m的钢板)从托盘上拾取,并使之转动。与此同时,按5m/s2的加速度来移动。

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

FTH = (m/μ) x (g+a) x S

FTH = 理论保持力 [N]
m = 质量 [kg]
g = 重力加速度 [9.81m/s2]
a = 搬运系统的加速度 [m/s2]
(注意紧急情况下的工件释放)
μ = 摩擦系数
= 0.1(有油附着的表面)
= 0.2~0.3(湿润的表面)
= 0.5(木材、金属、玻璃、石材等)
= 0.6(粗糙的表面)
S = 安全率(至少应设为1.5。若是有危险性的工件、有透气性的工件、表面粗糙或表面上有凹凸的工件,则应设为2.0以上。)

本例中 : 
FTH = (61.33kg/0.5) x (9.81m/s2 + 5m/s2) x 2
FTH = 3,633N

 情况I~III的比较:
本次所列举出的示例中,必要的作业是将工件从托盘上提起来,并进行横向移动,然后在加工中心上进行定位。为此,没有如情况III那样的旋转运动,仅需考虑情况II。

此时,理论上的最大保持力(FTH)为1,822N。工件进行水平搬运时,这种力会作用在真空吸盘上。以下,针对安全的系统构成,根据该值进行计算。

 真空吸盘的选定

真空吸盘的计算示例

计算所得出的理论保持力是真空吸盘安全搬送工件所必须的力。

本例中选择的真空吸盘 :
平真空吸盘 QN (丁腈橡胶制)。本真空吸盘是一种在搬运光滑平整的工件时,其投入产出比优秀的解决方案。

此时,需针对计算所得出的理论上的保持力,确定由1个真空吸盘来承担还是由多个真空吸盘来分担。

若是如同本例中的钢板(2,500mmx1,250mm),则一般使用6~8个真空吸盘。确定真空吸盘的个数时,应考虑的最重要的要点就是搬运时钢板应不会弯曲。

1个真空吸盘所需的吸附力FS [N] 的计算

FS = FTH/n
FS = 吸附力
FTH = 理论保持力
n = 真空吸盘的个数

本例中 : FS = 1,822N / 6     FS = 304N

根据真空吸盘QN的技术数据,可了解到使用6个这种类型的真空吸盘时,需使用QN-95-NBR(直径95mm、吸附力350N)。

FS = 1,822N/8      FS = 228N

根据真空吸盘QN的技术数据,可了解到使用8个这种类型的真空吸盘时,需使用QN-80-NBR(直径80mm、吸附力260N)。

本例中选择的真空吸盘:
真空吸盘 QN-95-NBR (6个)
可使用6个真空吸盘,将厚度为2.5mm的钢板提起来,并进行搬运。

重要:
真空吸盘的吸附力必须比计算所得出的理论保持力要大。

AutoCAD for Mac 2019.2 Update 更新包

The readme contains latest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is update
已发布: 11月 12, 2020 严重性: High

产品: AutoCAD for Mac
状态: Live
版本: 2019

类型: Other
大小: 430.93MB
更新 ID: {3E55FC96-D690-4D9A-87D8-94852DA8261C}

说明:{“urlText”:”Click to view details…”,”buttonText”:”Download”, “messageType”:”update”}

Autodesk Inventor Nastran 2021.2 更新包

Autodesk Inventor Nastran 2021.2
已发布: 11月 17, 2020 严重性: High

产品: Inventor Nastran
状态: Live
版本: 2021

类型: Other
大小: 42.53MB
更新 ID: {10B9A99E-7609-3856-BE7A-88E42681C51C}

说明:为了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产品,Autodesk 发布了适用于所有操作系统和语言的 Autodesk Inventor Nastran 2021.2 完整版产品(随附 Autodesk Inventor Professional 2021.2)。有关已解决的问题列表,请参见发行说明。

显示器的清晰度与视角测试方法缩略图

显示器的清晰度与视角测试方法

清晰度

·  所谓显示器的清晰度是显示图像的质量或信息量的标准,各有各的名称,显示器上能够显示的最大点数用「纵×横」显示。(→表1)

·  显示器上显示的图像数据为点(.)的集聚,依次进行再现。这种点的数、也就是说清晰度越多,构成图像的信息就越多,从而可以显示出更漂亮的图像。相同图像在相同面积的监视器显示,清晰度越高图像就越小,可以呈现更美的画面。(→图1)

·  显示面积越大就会显示更大的的大清晰度,所以监视器越大清晰度就越高。清晰度和显示面积加大,越能够显示更多的窗口或文字を显示。(→图2)

·  一般来说,显示面积的大小和清晰度的大小是成比例的,小的显示器对应的清晰度会趋向变小,MISUMI中列出了高清晰度对应的显示器。

显示器的清晰度与视角测试方法

 视角

·  视角是从倾斜方向观看图像时,表示一定的反差比维持的最大角度。

·  当液晶屏正面来光时,若范围狭小,从正面就会发生偏光现象,无法正常看到。

·   一般的显示器会形成左右80゜~140゜、上下40゜~120゜的视角,观看的角度不同,图像有时会看不清楚。

显示器的清晰度与视角测试方法

关于AC交流电线的规格

电取法・电安法

自动草稿

电气用品安全法于1999年8月《通商产业省相关基准・认证制度等的整备及合理化相关法律》(法律第121号)中公布,将电气用品取缔法(以下称为《电取法》)修改为电气用品安全法(以下称为《电安法》),于2001年4月1日起施行。日本国内所使用的电源线受到电气用品安全法的规制。适用品标有规定的标识。伴随由电取法向电安法的过度,电气用品取缔法适用品——标有的标识商品。

 U L

自动草稿

UL是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Inc.的缩写,是美国国内实施机械器具等安全性试验、研究、检查的机构。该机构标准可作为美国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安全性基准,其规格要求是机器出口时不可或缺的规格之一。电源线也在该范围内,取得该规格,才能在出口时在安全性方面受到高信赖。

 CSA

自动草稿

CSA是Canadian Standards Association的缩写,与美国的UL规格相同,该规格规定了电气机器等的安全性,未取得该规格的电气产品在加拿大国内,在法律上是禁止销售的。

 CEE

目前欧洲正在将电气机器相关安全规格统一化,但作为现状,仍分为EN规格、CEE规格、CENELEC规格这3种规格。CEE规格是其中之一,它是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ules for the Approval of Electrical Equipment(欧州电气机器统一安全规格委员会)的缩写,与其他的EN规格及CENELEC规格相互承认。因此从实质上来说,取得CEE规格就意味着该规格电气产品即可在欧洲范围内各国通用。

另外,各加盟国的规格如下表所示。

自动草稿

 AS

澳大利亚规格(Australian Standards)的缩写,基于澳大利亚国内所有产业相关安全基准规定的国家规格。

 BS

英国规格协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的缩写,英国国内销售的全部电气机器、实施部件检查与认证的机构。相当于日本JIS的规格。

 GB・CCC

中国国家标准(GuojiaBiaozhun)的缩写,在中国国内销售的电气产品须接受该安全性相关试验,并取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CCEE的批准。取得认证的商品将标有CCEE标识。2003年5月1日以后,规制对象标有CCC标识(中国强制认证)。
*对于所有规格,当规格认证编号使用期到期时,将无任何预告,直接切换为新认证编号。请事先了解该情况。
并且,产品(使用等)无任何问题。

自动草稿

电线的被覆用材料和处理方式

电线的处理和铺设上的注意事项

为了要防止错误处理橡胶、塑料电线和防止出现工程上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事故,请特别对以下所示的事项引起注意。

 1. 关于电线的被覆用材料和处理方式

   针对乙烯树脂的某些处理方式,会引起树脂破裂。

以氯乙烯树脂为基础的被覆用材料,在常温下具有柔软性。但在低温下则会发脆,变得容易破裂。一般情况下,对电线施加过激的冲击,或是用力扔到地面上这一类的事情必须要避免。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处理乙烯树脂电线时,要引起注意。

   聚乙烯在紫外线的影响下会破裂。

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在紫外线的影响下会开裂。在受到荧光灯照射等情况下,需要使用具有充分绝缘性能的耐紫外线性管子或带子等来保护绝缘体。

   不要野蛮地施加张力。

延长线时,若是用到滚子等,则要避免对电线野蛮地施加张力。实施延长线工程时的容许张力大致如下所示。

   容许张力

长线用具 导体种类 容许张力 N
电缆牵引环 70MPa{7.1kgf/mm2}×(电缆线芯数)×(导体断面面积mm2)以下
40MPa{4.1kgf/mm2}×(电缆线芯数)×(导体断面面积mm2)以下
金属丝网
(电缆夹)
铜和铝 有乙烯树脂和聚乙烯外皮时,为10MPa{1.02kgf/mm2}×(外皮断面面积mm2)。但是,
不应超过导体的容许张力。

   备注

1. 在铺设管路等情况下,将3条单芯电缆引入到1个孔时,请将电缆线芯数作为2条芯来计算。

2. 使用钢丝绳网来延长线时,应将钢丝绳网覆盖在电缆上(500mm以上)。钢丝绳网的顶端要粘合。

   将延长线路径的障碍物清除掉。

延长线时,要将小石子、凸起物、混凝土模板和其他障碍物完全清除掉。此外,还容易出现因施工现场、异物落下冲击、脚手架板和打包用木框的钉子所导致的外伤等情况。因此,要引起充分注意。

   弯曲半径要大。

橡胶、塑料电线尽管与纸张、铅被覆的电缆等相比,具有某种程度的弯曲性。但极度弯曲的话,就会降低其电气性能。铺设时,要注意避免弯曲到各商品页码中记载的容许弯曲半径值以下。

   要切实地接地。

铺设有铠装的电缆时,务必要将铠装切实地接地。不接地的话,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出电线自身的特性,而且,安全上也会出现问题。

   避免水进入到导体内。

水分侵入到电线的导体内后,会明显地有损电线的寿命。特别是向地下管路、管道等有水的地方拉入时,应完全对末端部进行密封。此外,切断电缆,然后原封不动地放置不管时,要立即完全地用自热粘带等对切口进行防水处理。

 2. 可发挥出弯曲寿命最大限度的方法(并非是保证电缆的性能。仅供参考。)

自动草稿

 3. 关于电缆托架的配线(并非是保证电缆的性能。仅供参考。)

   电线的选定

建议选定特性雷达图中电缆托架试验结果为“5”的商品。

   电缆托架的选定

①电缆托架弯曲半径 请将电线最终外径7.5倍以上设为电缆托架的弯曲半径。
②电缆托架横宽 将电线水平地排列在电缆托架内,
请选定存在有具有足够余量那样的横宽的电缆托架。
③电缆托架内隔板 尽可能多地设置隔板,并分开进行配线。
(最好是每条电线都设置隔板。)

自动草稿

   配线上的注意事项

①电线的扭曲 以电线表面上的印刷标示为大致标准。配线时要
避免扭曲电线。
②与空气软管等之间的配线 与空气软管等较硬的物件一起配线时,务必要设置隔板,
空气软管与电线要区分开来。
③不要混合配线 混合配线的话,电线之间会相互产生干涉。这样一来,
就会无法充分发挥出各电线所具有的特性。
设置隔板,以免配线时产生干涉。
④不要施加张力 铺设时,在向电线施加有张力的情况下进行配线的话,
在电缆托架的内侧R内壁部上,外皮就会被削去。
应在沿着电缆托架外侧R的状态(不施加有张力)
下进行配线。
⑤在电缆托架内进行固定 将电线固定在电缆托架固定部后,
电线所具有的弯曲应力的吸收或分散作用会消失。
固定电线时,请仅固定电缆托架的不会活动的两个末端。
⑥电缆托架内的电缆占积率 电缆托架内的电线占积率最好在30%以下。
⑦不要对外径有较大不同的各种电缆进行配线 对外径有较大不同的各种电线进行配线的话,
较细的电缆会被按压在较粗的电缆上。
用隔板分隔开的话,就能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配线事例

推荐采用下图所示的配线方式。

自动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