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春心付海棠

一片春心付海棠

历史上,最早关于海棠的记载出自《诗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据考证,其中的“木桃”即指木瓜海棠或贴梗海棠。到唐朝时,才出现“海棠”这一称谓。唐代贾耽著《百花谱》,誉海棠为“花中神仙”。

一片春心付海棠

“阅尽人间深浅色,坡翁偏爱海棠红。”自古名人雅士偏爱海棠,不仅因其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还缘于海棠吉祥美好的寓意。“海棠”二字,“海”有“大”“多”之意,“棠”与“堂”谐音,喻示着满堂富贵、儿孙满堂,海棠花因有“富贵花”之称。

一片春心付海棠

《群芳谱》载,海棠共有四品,即: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目前故宫博物院中所见,多为西府海棠。

一片春心付海棠

宋《海棠蛱蝶图》页

图绘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着重表现出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渲染出了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

张爱玲平生所言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

其实并非所有海棠都有色而无香。置身西府海棠间,细细嗅闻,仍能感到一股清芬。海棠无香,是《春秋》中责备贤人之法。海棠的香气在隐约之间,又被艳丽的颜色所掩盖。就像一个人,如果有两种技艺,稍差一点的技艺就会被十分精湛的掩盖住。大音希声,大羹不和,何必如兰如麝、香气扑鼻薰人,才称得上“海棠有香”呢?

一片春心付海棠

今日,故宫博物院内,尚有多处观赏海棠的地方,其中文华殿和永寿宫两处最是动人。

后宫西六宫之一——永寿宫内,有两株清代的海棠。每年盛开时,满树嫣红。

一片春心付海棠

文华殿前的海棠则为清末时栽种。近代文学家夏孙桐在一首悼亡友人的七言绝句中,曾提到文华殿前的海棠:

世年陈迹渺东华,此树婆娑一叹嗟。

待漏清宵曾话旧,刘郎去后始栽花。

一片春心付海棠

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开会典馆,位于东华门内三座门北。夏孙桐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充任会典馆协修。此时,文华殿前尚无海棠种植。

一片春心付海棠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四月,为施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为总办新政特设机关。于晦若,即晚清重臣于式枚,曾助奕劻、李鸿章签订辛丑和约,1901年充任政务处帮提调。癸卯年(1903年),夏孙桐任会试同考官,曾于此“借榻花下”。据此分析,文华殿前海棠应栽于1901-1903年间,距今至少已有一百一十五年的历史。

数学建模是什么?对于编程来说有什么意义?缩略图

数学建模是什么?对于编程来说有什么意义?

数学建模是什么?对于编程来说有什么意义?插图

在编程中,建模的过程是要将一个实际的问题,简化成用数据和简短语言就能表示出来的问题,最后通过数学工具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概率,微积分,等等。

当然数学不局限于此,它还有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比如:线性规划、拟合、回归等。因为实际问题的数据可能会比较复杂,按照某个算法用人脑一步步求解往往会很麻烦。

因此通过计算机编程可以编出来算法的程序,直接给数据,计算机就可以算出来。说白了就是人来建立模型,然后编程算法用计算机来计算模型中的答案,比如最优解。要想自己编程序需要对这个算法有足够深的认识。事实上很多算法前人都写好了C或C++的源程序,当然用matlab会更省事一些。

数学建模与编程关系:

1、数学建模更像是从现实世界到数学抽象的过程。要经历把现实问题理想化的步骤,其间必须要决定舍弃哪些影响甚微的多余因素,好简化问题;只有简化了问题才能提出模型。

2、编程更像是在抽象空间本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么说来,编程问题反而更像“纯粹”的数学问题。因为程序世界本身就是基于0、1建立起来的抽象世界,编程更像是在抽象世界里,解决抽象问题。所以它一般不需要考虑对哪些因素作取舍。

3、在这二者分别发展的情况下,它们各自的触角越伸越广泛,相互的边界也是日渐模糊的。比如图像处理、图像识别等等,虽然是编程问题,但它距离现实已比“一步之遥”还要近了。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像这种问题是数学建模和编程通力合作解决的。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了解用户是搞定产品设计的重要先决条件,今天的文章来自欧洲的资深高级产品设计师 Adam Fard 。Adam 在用户调研、用户行为分析和需求拆解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对于游戏化设计和视觉设计上也有着足够深的造诣,曾经服务于三星电子、德国电信和红牛等知名企业,如今也经常在设计和产品设计上推动初创企业前进。今天的文章,他总结和梳理了自己在在了解和分析用户时所采用的流程。下面是正文。

了解用户行为是掌握用户与产品交互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用户花了多少时间在使用产品,他们点击最多的是什么控件,使用到哪个阶段他们决定退出,等等。分析用户的行为就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使产品不断被改进。

不要为产品找客户,要为客户找产品。–Seth Godin

事实上,了解用户行为是构建优秀产品的基础,也是良好公司组织的一个指标。了解用户行为不仅为产品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而且使其具有竞争优势,提高客户保留率,确保产品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消除用户体验设计中的猜测。

用户行为是什么?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简言之,用户行为是指用户与特定产品交互的方式。要分析用户行为,您需要设置各种用户指标来度量可用性和直观设计。你可以对用户指标进行监控和分析,比如点击、导航、会话长度和转化率等等。

例如,假设你这个月的转换率比上个月高30%。你如何找出转化率提高的原因呢?

通常你会有两个选择:

将其归因于运气 您可以查看用户过去两个月的行为,并比较他们与产品的交互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识别可能影响用户行为变化的变量。举例来讲,是否开始使用新的CTA、调整按钮的位置或添加新的颜色?

收集用户行为数据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用户行为的原因。是什么触发了他们的行动?或者他们不采取行动的原因是什么?观察并了解用户行为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但是,真正了解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转换为有价值的用户数据有多难呢?

答案很简单:视情况而定。

虽然从技术上讲,了解用户行为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但也不容小觑。以下提供几种方法可以让了解用户行为变得容易得多。

以下是了解用户行为,并基于此开发功能强大产品的7个基本步骤。

1. 寻求深思熟虑、有目的的行动

人们希望自己做出的每个选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通常而言,他们会有一个计划,并试图付诸实施。人们一般是知道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以及如何实现目标的。可是,如果大多数客户的生活和产品参与决策都是由意识驱动的,那么为什么很多时候你不能100%准确地预测用户行为呢?

研究表明,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人类的行为受到过去进化过程中的影响很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生活在敌对环境中,多数的行为都是为了保持自己安全,而对即时刺激作出反应。

而如今,整个世界都被有意识的行为所推动着。从巴甫洛夫的狗到表现最好的运动员,所有的这些例子都表明,重复的动作是可以用来改变行为的,将有意识的过程逐渐迁移为无意识行为,这就可以植入新的习惯。

用户行为的两种类型–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都是有用的。它们并不互斥。

你如何才能同时拥有利用好这两种行为模式呢?让我们进入下一个步骤:

2. 挖掘习惯模式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你的用户–我们人类可能保留了一部分爬行动物的本能。我们被根深蒂固的情感所驱动。但我们并不是生来无能为力的奴隶。

我们确实会做出仔细、深思熟虑和有计划的决定。当你的用户与你的产品互动时,他们确实会采取有目的的行动。

在这种有意义的交互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一种方法来深入地了解他们的使用体验,分析交互的原理和规律,并使用它们来预测用户行为,这将使你可以引导用户做出双赢的决策。

3. 将规律应用到用户历程中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用户不见得知道他们为什么会被一个产品所吸引,但他们深知自己看到它时的反应。

他们并不太清楚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是他们通常能感知到自己对产品做出的自然反应,并借此来了解自己的感受。

因此可以尝试将你所洞见的交互规律应用到产品当中,将推动用户在整个历程中的无意识地执行你所期望的操作和交互。

4. 满足用户的利益

用户不会轻易被你的产品所打动,除非你的产品能以以下三种方式为他们带来好处:

帮他们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到身心愉悦。

即使是现在市场上有一款已经成熟的同类产品,你在梳理客户历程图的时候,深入研究客户真正想要的东西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何才能满足客户的核心需求?

在用户历程图上创建多个关键节点。在设计整个用户历程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开始的节点,并在开发精细功能时,始终保持这些节点的是足够灵活的。

要了解用户如何与产品交互,并熟知这些关键的交互节点,那么你就要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

深入挖掘用户角色,以了解他们的痛点、动机和目标。

「无限靠近你的客户,在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要什么之前,你就要告诉他们需要什么。」- Steve Jobs

在用户的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你可以问他们一些关于体验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将业务目标与用户需求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推进目标达成。

当然,你不能无休止地探索和提问。当要采取行动,将产品设计落地的时候,你需要有明晰的记录和批注,这些信息将会转化为流畅的产品流程。这个过程也许需要一些工具辅助。

5. 使用自动化的工具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藏在用户行为背后的「why」,可能是直指本能的无意识过程,它可能并不是有着清晰的逻辑支撑的。而你更感兴趣的是也许是行为表象的「how」,运用一些技术手段便可以达成这一目标。

行为分析软件由复杂的算法组成,可以检查关键节点之间的复杂交互。无论是在纸上还是在Excel表格中,人工固然也可以实现这一过程,但显然不如软件强大或“智能”。

持续使用软件工具分析是深度了解客户行为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6. 迭代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不要低估反馈的价值。例如,来自软件平台或应用程序内部交互的反馈,包含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你可以透过数据现象,看到表象背后的本质。

要视数据为财富,并利用它们来调整你的用户历程图,调整商业目标,改进产品。

7. 不要假设,要去验证。

资深UX设计师是如何深入了解用户行为的?

要牢记一点:用户的感知比你的更为重要。你可以分析情感驱动的KPI和动作背后的观察结果。

你也需要关注用户如何看待您认为已经可以交付使用的产品,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与客观现实存在偏差。

深入了解无意识和有意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确的用户旅程地图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当有强大的分析软件支持时,你其实不需要花那么多精力去探究用户行为背后的「why」。这七个步骤可以帮助您在庞杂的用户数据中取其精华,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转化率和保留率,并增加您的客户生命周期。

设计师最好知道一下的常用缩写

设计师最好知道一下的常用缩写

嫁给RD的 UI Designer

来自台湾的UI设计师、Madders 创办人

我觉得设计师都应该要知道一些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起码找人讨论不会抓错对象。

本文整理出较常见的各种缩写和定义。

主要是给设计师看的,所以简单说明。

想深入理解的,网络上也有许多文章介绍各个职务的工作内容。

设计师最好知道一下的常用缩写

 

PM(Product Manager,产品经理)

 

针对某一项或是某一类的产品进行规划和管理的人员,主要负责产品的研发、制造、营销、渠道等工作。

(管时程、各部门沟通协调、被客户骂、被上级钉。)

 

SA(System Analyst,系统分析师)

 

通过需求分析确认系统的需求,并进而形成系统产品设计的人。通常他们也会涉及可行性评估、项目管理、开发前评估、需求验证等工作。

(简称:这个系统要做什么?)

 

SD(System Designer,系统设计师)

 

根据领域模型,再配合实体的平台,考虑其效能、稳定、分散与安全性等,所建构而得的软件规格。

(简称:这个系统要怎么做?)

 

PG(Programmer,程序设计师)

 

从事软件撰写,程序开发、维护的专业人员。以某种程序语言为工具,给出这种语言下的程序。包括分析、设计、编码、测试、排错等不同阶段。

(最常被叫做码农或程序猿的职业。)

 

RD(Research & Development engineer ,研发设计工程师)

 

广义:是一种工作类型,凡是研究或开发的人员都算,包含 SA、SD、PG。

狭义:真正在作研发的单位,搞创新,很烧钱,还不能确定产出。

(老公:「RD 应该是讲研发新东西的角色,简单说就是把不可能的东西变成可能。」)

(我:「你当自己是汤姆·克鲁斯吗?」)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网管人员)

 

工作范围包含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装置,进行讯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整理的系统,以提高组织的经营效率等等。

(俗称管机器的,大至主机断线小至个人计算机蓝白画面四国语言都会出动他们。)

 

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工程师)

 

通过建立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来确保产品质量没有问题。

 

QA的目的,是要在产出产品的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而 QC 的作用,则是当产品完成时,会去检查所产出的产品是否正确。

 

(我和 QA QC 不熟,偶尔会收到他们找出来的瑕疵要修正。)

(Mike Su 补充修正:参考:QA、QC,傻傻分不清楚!,测试工作是在检查所完成的软件产品是否正确是 QC。)

 

Planner(企划)

 

负责构思目标、分析现况、归纳方向、判断可行性,一直到拟订策略、实施方案、追踪成效与评估成果。

(如果懂技术和实作会让很多人不用加班加到死。)

 

Sales(业务)

 

专门做销售营销的工作者,负责将公司之产品销售给客户。

(某些时候要把产品卖掉会夸大其词,然后实作人员就哭了。)

 

F2E(Front-End Developer,前端工程师)

 

主要负责写 Html、CSS、Javascript,接 API…等等。

(要和设计师合作、常常想翻设计师的桌,偶尔会拿到 PS 直出的 HTML,比表格排版还惨…)

(基于上述原因,切图常常变成是 F2E 的工作。)

 

UX(User Experience Designer,使用者经验设计师)

 

设计流程包括:目标用户设定,满意度的范围和主题设定,用户需求的功能,互动研究,系统回馈和最终的报告与成果。

(应该是整天和数据玩、做实验、写报告的一群人,不过都大多抓去画 Flow 和 Wireframe。)

 

UI(User Interface Designer,用户接口设计师)

 

应该是画 Flow 和 Wireframe、设计接口的人。

(常常和 VD、UX 混在一起讲,能明确定义并区分的人和公司很少。)

 

VD(Visual Designer)

 

拥抱Photoshop、Illustrator、Sketch…绘图软件的人,退件修改和熬夜是基本。

(最常被叫美工的族群…)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郑板桥

每个中国人

都有一个院子情结

它代表民族的性格

是一种井然有序的温和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

曾赴美拜访建筑大师赖特

想要学习建筑理论

赖特却说

“回去吧,最好的建筑理论在中国”

而其中最美的,是中国人的院子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李煜《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无论北京四合院

晋商的大院

或是苏州园林

无一例外显露的是中国人

“中和内敛,不事张扬”的处世哲学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院子是中国人

安顿生命、家人和精神的场所

古人再穷

哪怕用篱笆简单围一下

都要有自己的院子

一道墙围起来的不仅仅是院子

更是家庭的伦理秩序

是中国家庭独立的世界和天地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院子,反映的是一个家族兴旺

自古至今

中国人都讲究天地人和、天人合一

里面藏着独特的生活审美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敞亮的院子

承载着百姓几百年的生活

散发着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苏轼《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过》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院落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提供了安定、宁静、和睦、舒展的

生活环境和历史记忆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

——周密《疏影·梅影》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它的特别之处在于

具有表象之外的意境之美

不仅看着漂亮,住着舒服

更有了与心的交融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

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白居易《玩新庭树,因咏所怀》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如今都市高楼林立

许多古老的人文地理

已经逐渐消失

而这也恰恰成为

现代人怀念它们的理由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洞房闲窈窕,庭院独葱茏

——元稹《春六十韵》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常常会看到

以“院子”、“胡同”、“巷子”等

命名的餐饮休闲场所

这是都市人对传统建筑

永不消失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生活在繁华都市

几乎人人都在压力超载中奔波

不自觉就开始向往

缓慢、安静地生活

而院子刚好代表了恬适生活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吾心安处,即为家

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最强烈的符号

青瓦粉墙、木门铜锁

记忆中的中式院落

代表的是家族记忆

和中国人骨子里最温暖的那部分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老舍说

“我理想中的院子必须大

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

从古至今

中国人的院落居住情结

从未改变

它是休养生息的精神家园

让奔波不安的灵魂得到诗意的栖居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中国文人笔下

言情有院,明志有院

思乡有院,哀国有院

胸中有丘壑,自当有院子来承载

中国人的院子

是情之所寄,也是志之所归

中国人的院子,藏着最难割舍的情结

我们拥有一个庭院

别人能侵凌它、毁坏它

却夺不走它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2019年以来AIoT成为科技行业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小米、TCL和华为纷纷提出AIoT战略,BAT在AI和IoT上双线布局,MWC等科技展会上也处处能看到AIoT的趋势。不论是AI还是IoT,都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在5G时代则将更加紧密地结合,走向爆发。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

前几天有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朋友问我:“AIoT有什么实际落地吗?”不像智能音箱之于AI,AIoT要说要什么代表产品一时半会真回答不上来。跟很多技术不同,AIoT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一个技术,而是技术合集,5G、AI、IoT以及云计算、大数据诸多技术都被包括在其中。

仔细想来,AIoT最典型的应用场景是智能家居。

TCL前几天提出AIoT战略发布4-T战略,就将T-Home放在第一位;百度、阿里和小米2018年以来在智能音箱上大力投入,核心是想占据客厅这一入口,进而布局智能家居;小米CEO雷军日前也在两会上表示:5G+AIoT是下一代的超级互联网,5G在物联网领域,比如说智能家居、车联网、无人驾驶……都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智能家居被他放在第一位。

就消费级市场而言,AIoT会率先在智能家居场景爆发,智能家居会成为AIoT最重要的场景。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首先,AI和IoT技术此前最成功的落地场景就是智能家居。AI的代表应用是智能音箱,面向客厅而生,现已成为爆款硬件产品,Canalys预测,2019年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出货量将从2018年的2190万台增长至2960万台,实现35%的年度增长;IoT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同样是客厅,因为客厅的各种硬件设备,家电、娱乐、安防、睡眠、温控等等,都在智能化,进而有互联互通的需求。

其次,对于科技公司来说,智能家居是一个重要场景,用户每天会花最多时间在家里,除了上班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其中八小时睡眠在客厅,剩下的时间在客厅、书房等家庭场所。还有,一个家庭会有多个用户,科技公司拿下家这一场景,就可以同时获取多个用户以及他们的时间,正是因为此,科技公司都十分重视智能家居这一场景。

最后,“家”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虽然中国消费者的居住环境这些年在不断升级,但依然还存在许多痛点,特别是舒适度、便捷性、安全性,都有提升空间。很早以前人们就意识到科技是进一步提升居住体验的利器,智能家居概念出现已有超过5年的历史,然而受制于技术、模式、市场等原因没有普及,现在AIoT技术浪潮有望让其真正走向普及。

此前智能家居玩家众多,然而很多都是“伪智能”。有的是让用户通过App去操作家居设备,然而这种为了App而App的设计,反而给用户增加了操作上的不便,比如电灯开关,有时候打开手机App去操作比直接按开关按钮更麻烦费力;有的一定程度上交互更方便,然而不同家居设备各自为阵,缺乏互联互通。真正的智能家居一定是基于AI技术,实现智能交互的同时,互联互通,智能感知用户和场景,学习用户喜好,提供智能化服务。

AIoT具有感知交互和互联互通能力,将让智能家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实。

AIoT时代的智能家居跟前些年的智能家居有何不同?3月20日,实地集团在实地·惠州木槿雅著项目首次开放了智享空间并邀请“罗超频道”到现场体验,从中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基于AIoT的智能家居样板间

实地智享空间不是简单地将各种智能家居单品进行拼装,而是从用户居住场景出发,基于AIoT技术,提供全套、完整和无缝的智能家居体验。

从进门开始,智能生活就已开始。大门采取隐藏式的智能门锁,业主不需要携带钥匙,不需要像很多智能门锁那样输入密码或者校验指纹,只要携带手机就可基于蓝牙自动连接和打开智能门锁,当有朋友拜访时则可远程授权他人进入,基于智能摄像机、远程数据更新等技术确保安全性,业主不用担心手机丢失、没电等情况。

进屋以后,业主直接说“我回家了”或者通过点击玄关智能面板上的 “回家模式”,整个家就会切进入回家模式,窗帘、灯光、家庭影院等都会切换到预设模式,比如开灯开窗开电视,离家则相反。此外,玄关智能面板上还有各种场景供业主选择,如娱乐、会客等,玄关智能面板也是业主与社区交互的窗口,可以查阅天气、视频监控、社区服务信息等。

玄关智能面板旁边是控温器,可控制全屋空调,重要的是,温控器可以智能感应用户的生活规律和温度偏好,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温控,比如只对用户所处房间进行温度调整。

进入客厅后,业主坐在沙发上也将处于无处不在的智能体验中,比如沙发有久坐提醒功能,比如茶几有无线充电和蓝牙音箱功能。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再比如客厅有隐藏的智能音箱,业主只需轻唤一声“开启影院模式”,窗帘拉上、灯光关闭,投影机与投影幕被自动推出,进入播放模式。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客厅旁边的厨房最大亮点则是puppy cube智能光影魔屏,这是一款集合了智能音箱、智能投影和投屏交互诸多功能的一体机,基于投影交互技术,用户可以直接在操作台上点选食谱观看炒菜短视频、或者查看新闻、收听音乐等。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卧室也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家居设备,看似普通的床其实也是智能的,基于高精度传感器,可以取代可穿戴设备,更好地监测用户睡眠时的心率、呼吸、翻身及离床次数,在App上生成睡眠评分报告,以及获得关于疾病预防的针对性建议,相关信息甚至被直接投影到天花板。实地旗下的社区医疗门诊“家有健康” 家庭医生将基于用户健康数据为业主制定饮食和运动等更详尽的保健方案。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卧室旁边是盥洗室,内置屏幕的“致镜”可以让用户一边洗漱一边听音乐看新闻、查询到室外交通、空气等状况,智能体重秤的体重、体脂的健康数据也会显示在“致镜”上。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针对女主人设计的智能梳妆台则具有皮肤检测、视频播放等功能。

智能家居成AIoT第一场景,地产公司有望饮得头啖汤

类似的智能设备在智享空间随处可见,体验完实地智享空间我有几个感受:

不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场景、一个单品、一个功能,而是从进屋到离家的全场景智能体验,能够做到正是因为产品已互联互通,可以获取和统一利用数据,给出整体智能方案。

尽量减少用户主动操作,特别是用App去操作家居设备,而是智能感知用户,主动服务,比如智能门锁,智能温控,智能床等等都在减少用户操作。

避免将智能家居体验做得太极客思维,而是生活场景思维,减少用户思考和降低使用门槛,比如玄关智能面板上的不同场景模式,不需要用户去思考要 做哪些操作,而是将不同操作拼装预设成场景方案。

虽然有一些体验还有不成熟的地方,甚至显得有些激进,但实地智享空间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将AI和IoT技术充分整合的全屋智能家居产品,可以说是AIoT时代智能家居的样本。

地产公司成智能家居推动者

智能家居成为AIoT落地的黄金场景,地产公司掌握着土地入口,将在智能家居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地产公司在规划阶段就可着手进行智能家居系统规划,再在建设、装修以及配套上加以实施,提供的智能家居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方案系统级,而不是零散的设备;另一方面,要用户买房后再通过自行采购安装的方式构建系统性的智能家居不现实,安装部署这一关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特别是怕麻烦的用户,换句话说,“前装”比“后装”更现实,地产公司如果能在交付前就做好系统性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将有利于智能家居普及。

AIoT时代智能家居爆发,地产公司有望吃到头啖汤,在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地产公司将扮演入口角色,各种智能家居软硬件与地产公司合作,将可以更加顺利地进入千家万户。

地产公司更懂“水泥”,而不是“鼠标”,所以真正能玩转智能家居的不多。

现在很多地产公司都在科技上布局,跟很多地产公司在AIoT时代被迫转型拥抱科技做智能家居不同,实地集团2006年创立以来就将智慧人居体验当成差异化竞争力,先发优势明显,从智享空间体验来看,跟地产同行和布局智能家居的科技公司相比,实地集团的智慧人居生态系统有如下特点:

1、自主研发+开放生态。

定位于科技地产公司的实地集团没有像地产同行大量应用外包技术,在核心智能家居系统技术上,采取自主研发,前面提到的puppy cube就是实地旗下的小狗机器人公司研发,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同样自主研发,以掌握用户ID以及数据,但完整的智能家居系统涉及场景太多,实地集团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做,因此采取开放平台的模式整合大量第三方服务商,比如智享空间出现的Rokid智能音箱,August智能门锁、Ecobee温控器、C6P全景互联网摄像机等;再比如语音有用科大讯飞的技术服务。

实地集团在自主研发与开放生态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不论是自主研发的技术,还是颇具活力的生态,都可以成为壁垒。技术研发特别是AI算法和数据,需要日积月累,开放生态则会形成平台效应,两方面的优势叠加,很难被跟随者们复制。

2、智能家居+智能社区。

很多智能家居公司都只能解决家中的部分场景,比如家电、温控、安防。实地集团的智慧人居系统不只是考虑到家中客厅、厨房、卧室、盥洗室、主人房、玄关、厨房等场景,也全面考虑了整个社区的智慧人居场景,包括社区安防、通勤物流、文娱教育、智能零售、健康生活等,比如家有健康社区医疗门诊是国内首个社区O2O医疗服务机构,逗号精品超市则是面向社区的无人零售超市。

这一次罗超频道重点体验智享空间屋内智能家居体验,下次有机会将体验社区智能体验。

对于大多数科技公司来说,能够解决一个场景的问题就已不容易,实地基于地产和科技的双重优势,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特别是在零售、教育、健康、安全等社区生活大场景上提供了智慧家居解决方案,进而给到用户从小区到家的全场景无缝智能体验,连接用户关于居住的一切。

3、解决方案+持续服务。

好的科技应该让用户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就智能家居而言,用户需要的不是一个又一个智能家居产品,而是智能生活体验,用户真正需要买单的是体验本身。

实地集团的智能家居不强调单个产品,而是在建筑的基础上给用户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进而提供完整、一致和个性体验,用户不需要为了配置、部署、连接等问题操心。在智享空间很多地方都看不到“科技”或者“智能”的影子,实地大量采取隐藏设计避免影响美学体验。

与此同时,实地集团重新定义了物业服务的概念,在传统地产公司,管家式的服务服务概念很常见,实地在提供传统物业服务的同时,基于智慧人居生态系统,给用户提供智能、贴心和高效的服务,最终有望改善整个物业管理生态。

我认为,AIoT时代,不论是科技公司还是地产公司,给用户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个产品,给用户提供持续服务而不是一竿子买卖,将是大势所趋。

前些年实地主打的智慧人居概念,在很多人看来是噱头,在AIoT时代,智能家居将成为地产公司产品交付标准,麦肯锡针对中国房地产业的研究报告称:“房地产行业在过去十年仅限于开发业务,也就是即售业务,但未来地产+模式逐渐位于主导,不管是商业、养老、产业等场景运营,还是存量改造,未来的战略能力是对于土地的内容经营能力”,基于AIoT的智能家居构建将是“土地内容经营”的重要形式,不能提供智慧人居体验的一定会被淘汰,这意味着,实地集团多年来积累的智慧人居系统经验、技术和生态,会成为核心竞争力,甚至成为其业务的长板。

创业是为了生存,不上市是华为的竞争力所在

创业是为了生存,不上市是华为的竞争力所在

创业是为了生存,不上市是华为的竞争力所在

近期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频繁接受了外媒的采访,3月19日晚间,华为首次公布了任正非接受BBC和CBS两家外媒采访的全文实录。文中披露了很多此前未公开的内容,对于美国指控华为设备“开后门”,试图将华为设备打在西方市场之外的行为,任正非一一作出了回应。

邦哥对实录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精简,提炼出其中的金句和关键点。

关于华为的成功

创业源动力:创业最大源动力不是理想,而是生存。

任正非在采访中提及,华为最初创立时本金只有2.1万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2000英镑。作为创始人,他创业是在裁军大背景之下,迫于生存压力而做出的选择,一开始其实与理想无关。但有时残酷的生存压力,比理想更能逼迫人成功。而所有创业都是时代的产物,永远不要脱离时代和大的经济形势,去思考自己创业的路。

华为成功的核心关键词:聚焦、投入、坚持。

市场经济就两个东西:一是客户,一个是货源,两个的交易就是法律。如果不能掌握客户,那就掌握货源。这就是为什么华为如此重视产品。

不上市是华为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为了报表而奋斗。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上市似乎成为了一个是否成功的标准。但在采访中,任正非多次提及华为的竞争力之一就在于“不上市”:

为什么我们成功了,别的公司不容易成功呢?上市公司要看财务报表,不能投多了,利润少了,股票掉下来了。但没有上市的华为,得以在投资的方向上专注,且总有着别人所不能及的强度和力度。

投资强度大于别人,就会领先别人而获得成功。从这点来说,我们区别于上市公司,我们不上市,就不会因为财务报表的波动而担忧。如果我们是上市公司,今天国际社会对我们舆论风波,股票哗哗跌。而今天我们没有什么感觉,继续往前走。

关于华为的制度建设

关键人风险:公司的流程化、程序化,能够保证公司少了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稳定流畅的运转,一家公司前进的步伐,不应该依赖某个个人的存在与不存在。

任正非在采访中文表示:(美国)抓孟晚舟可能抓错了,她个人没有自由,我们公司什么业务都没有影响,发展速度更快、走得更好。他们以为抓了就垮了,抓了也没垮,我们还在前进。这个公司已经流程化、程序化了,不依赖于个人存在与不存在,即使我个人哪一天不存在了,公司前进的步伐也不会改变的。

华为的制度建立原则,结合了英国法律的严谨细致,和美国法律的灵活变通。借鉴英国的部分,让华为把主干文化一定管得很清晰、很标准;向美国学习的部分,让华为把末端文化做的很开放,允许竞争,不把规范做的过于细致。

任正非在采访中表示,英美文化的碰撞对于华为的制度建设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一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王在法下”,皇帝在法理之下,法在议会中。皇帝不是最大的,要受法律的制约;第二,皇帝不是最大的,要受议会的集体表决,形成了平衡的社会。

二是清教徒飘洋过海到美国去以后,实际上是继承了英国法律,但是美国国土很大,扩张很快,特别是进军西部时非常混乱,因此不可能把法律制定得非常细致。但英国把法律制定得非常细致,细致到很多细节都规范好了,创新动力就减弱了。美国在大框架管理上是有很规范的体系,但是末端放得很宽,美国社会就很活跃。

西方很多哲学、很多东西有很多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还是起到很大作用。我每天写的文字中,既有规范的,又有诙谐、调皮、活泼的语言。

回应美国的“为难”

华为本身在世界范围内本来并没有多出名,美国高官向全世界游说“华为有问题”,实际上是为华为做了一份甚至堪称伟大的廉价广告,任正非对此表示感谢,对于美国发起的很多行为并无愤慨,最终一切交由法庭裁决。

美国说“不卖芯片给中国”,我觉得很好笑,有钱赚为什么不做呢?你不卖给它,就会逼着它有一天自己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你想卖给谁,也卖不动了。

美国的置疑并没有使我们的市场萎缩,而且使我们的市场在增加。客户认为“这么一个大国家和你这个小公司打架,说明这个小公司东西还真好”

西方不亮,还有东方亮;黑了北方,还有南方。美国不代表全世界,美国只代表一部分人。

美国这个国家没有华为的设备。美国并没有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它的经验怎么与给别人介绍?说“我们没有用华为设备,但是我们信息也不安全”,它这样的解释怎么让欧洲相信呢?

其他关键内容

知识产权应该被当成物权一样保护。

中国需要不断保护知识产权,真正把知识产权当成物权一样的保护,这个国家才会成为创新的国家。我们很尊重美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才使美国两百多年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点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

不要给自己设立假想敌。

我假设“你是敌人”,你反过来“假设我是敌人”,假设来、假设去,就变成真敌人了。我假设“你是朋友”,对你好一点,你请我喝咖啡,我再请你吃牛排,多来往不就友好了吗?

商业利益之争有利于社会,政治之争则不然。

至于每个国家想多一点知识产权、想多做一点事、怕多付钱给别人。苹果和高通打公司,本质就是苹果少付一点钱给高通,高通想多要一点钱,其实这是商业利益之争,不是政治之争,我认为让它们慢慢去打去,怎么做到有利于社会。

未来五年华为总研发经费会超过1000亿美元。

未来五年我们将会总投资超过1000亿美金的研发经费,使我们整个网络重构。到五年以后,我们公司的销售收入应该会超过2500亿美金。

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

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

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之前的50年是美国飞速发展的50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已经成为领土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诞生于欧洲的铁路、电报、汽船、炼钢等技术在美国迅速普及。而随着一批又一批来自欧洲的移民涌入美国,这片广袤的北美大陆成了资本主义完美又残酷的试验场,摆在美国面前的是一幅无比繁荣的图景。

1894年,大洋彼岸的英国似乎岁月静好。那一年的伦敦流行着三样东西,维多利亚风格的蝴蝶结、冒着浓烟的烟囱,还有马粪——作为交通运输的生命线,数以万计的马匹生活在这个全世界最繁华的城市,一匹马每天制造7到16公斤的粪便,泰晤士报在那一年预测,到1950年伦敦每条街道都会堆起3米深的马粪。

但日不落帝国在1894年还有更多比马粪值得忧心的东西,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圣彼得堡即位,而德皇威廉二世也接过了俾斯麦的遗产,跃跃欲试着为德意志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在翻过了那个由共产党人、立宪政府和一个个伴随人头落地的王冠组成的壮丽章节后,欧洲大陆从未像现在这般诡谲多变。

同样在1894年,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成为了“J.P摩根公司”的掌舵者,在父亲和合伙人相继去世后,57岁的摩根将指挥这艘巨轮完成一条跌宕又光辉的航线。这个日后富可敌国的财团家族将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证明:人运、族运、财运,都取决于国运。

巨富的帝国在起航,但时代繁荣的长袍下却藏着无数的虱子。堆积如山的社会问题、司空见惯的法治腐败、间歇爆发的经济危机和极端尖锐的贫富差距仍然困扰着这个年轻的国家。美国人自己清楚:所谓的最大经济体,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强大”,组成它的是贪婪的华尔街、贫困潦倒的人民和毫无作为的联邦政府。

在1894年之后的五十年,是美国韬光养晦的五十年,也是夹着尾巴崛起的五十年。

1.  这就是资本主义

“如果你不听话,洛克菲勒会把你抓走的。”

——19世纪末,美国妈妈这样吓唬孩子

1900年1月1日,二十世纪的第一天,纽约时报头版社论将刚刚过去的1899年称作“名副其实的奇迹之年”, 社论没有花费笔墨去描述深藏在下东城的贫困与污秽,以及数十万年收入不到500美元的纽约工薪阶层,而是极尽所能展示对新一年的乐观,概括下来就是“厉害了,我的美利坚”。

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小霍雷肖·阿尔杰(Horatio Alger Jr.)的儿童作家在纽约悄然离世。阿尔杰一生创作了100多本心灵鸡汤,从南北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成功学秘籍在美国销售了超过2000万册。数百万美国男孩从书中领悟到了致富秘诀:只要勤奋、诚实,就一定会成功。

所以当1913年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的资身家到9亿美元时,他在克利夫兰农产品经销公司领着每周4美元薪水的往事就变成了这种成功学原则的例证。不过4美元并不算惨,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在匹兹堡的纺织厂做线轴工时,周薪只有可怜的1.2美元。

然而阿尔杰的著作里成功的关键除了勤奋和节俭,更重要的是上帝的眷顾:有时是一笔突然升值的股票,有时是一块迅速暴涨的土地 ,而对洛克菲勒来说,则是一桩价值连城的婚姻。

1864年,年轻的洛克菲勒与俄亥俄州议员的女儿完婚,除了社会地位,老丈人还为他带来了大量金融资源,当地银行为洛克菲勒的石油公司扩张提供了充沛的贷款,到1869年时,他的工厂已经成为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当竞争者每天只能精炼一两桶油时,洛克菲勒公司的产量是1500桶。

不过洛克菲勒从来没喜欢过臭气熏天的油区,行业的恶性竞争给他留下了极为糟糕的印象。尽管生产商之间达成过所谓的限产协议,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的开挖探井,再用只比水贵一点的价格把石油卖出去。这样的浪费让洛克菲勒坚信:竞争是一种巨大的罪恶,只有公司越垄断,赚钱的效率才越高。

这种认识伴随了洛克菲勒的整个商业人生,也促使他在1870年1月斥资100万美元成立了俄亥俄标准石油公司,并说服其他的炼油厂与铁路公司结成了一个秘密联盟。联盟控制了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的运输线路,并暗中规定,原油运费的公开价格为每桶80美分,但内部成员只需支付40美分。

这份协议被称作“美国工业发展史上最残酷的死亡协定”,未能进入利益集团的中小企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在高昂的运输成本中等待死亡,或是向洛克菲勒领导的联盟俯首称臣。一个接一个的小型炼油厂被收入囊中,洛克菲勒第一次品尝到了“垄断”带来的好处。

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洛克菲勒利用战火引发的石油出口市场萎缩,买通克利夫兰的各大银行,要求他们不要向困境中的石油公司提供贷款,逼迫他们同意被收购。通过这种方式,洛克菲勒几乎将俄亥俄和宾夕法尼亚所有的炼油厂都收入囊中。

到70年代末,洛克菲勒已经掌控了石油产业链上从开采、运输到提炼的每一个环节。据说在收购谈判中,如果对方有所迟疑,洛克菲勒就会打开自己的账本,声称即便自己贱卖石油,也比他们用成本价出售赚钱。

洛克菲勒并不满足于此,因为总会有人报出更低的价格,他需要的是至高的、绝对的、唯一的垄断。

1879年,洛克菲勒的律师找到了一个天才的办法:说服40家石油公司的拥有者,把股份交给洛克菲勒领军的托管人手里,这意味着40家公司成为了某种意义上一个独立的公司,洛克菲勒将其命名为“标准石油托拉斯”。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垄断怪物,从纽约到维也纳、再到德里,没有一滴石油能从洛克菲勒的指尖溜走。

此时,洛克菲勒的财富达到了4000万美元,但他遭受的指责与咒骂也从未停歇。在宾夕法尼亚油区,无数生产商做梦都想用毛瑟步枪崩了这个垄断资本主义的缔造者。

种种肮脏手段让洛克菲勒自始至终背负着骂名,法律诉讼和调查也未曾停歇。他的人品同样饱受质疑,当美国教会请求这位基督徒赞助16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极不情愿的只拿出了10万美元。而当科罗拉多的矿工联合会组织罢工时,洛克菲勒甚至毫不犹豫的出动了装甲车与重机枪。

舆论对他的评价是:“洛克菲勒用两只手捐钱,却用许多只手抢劫。”不过,比起自己亲手建成的垄断机器,这些代价显然不值一提。

在这个庞大托拉斯的阴影中,石油工人们不得不为了每周3到4美元的薪水拼命劳作,连孩子常常都要从早上5点工作到夜里8点——当然,这是在能够找到工作的情况下。由于移民潮带来的劳动力过剩,资本家们所担心的成本提高一直没有发生,人们只能为了养家糊口接受雇主的任何条件。

也许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读过阿尔杰的心灵鸡汤,但他们显然都没能得到上帝的垂青。就连阿尔杰本人,编造了一个又一个励志故事之后,也只能在纽约一条清冷街道的公寓里郁郁而终。如果有人能得到机会,亲自责问阿尔杰,这个鸡汤大王多半会面带微笑的回答,“朋友,这就是资本主义。”

在标准石油托拉斯诞生后,白糖托拉斯、烟草托拉斯和橡胶托拉斯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这些为了利润不顾一切的工业怪物让美国在19世纪末坐上了最大经济体的宝座,当J.P摩根在华尔街呼风唤雨时,人们自然而然的把他的金融帝国称作“金钱托拉斯”。

2.  金钱托拉斯

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1901年,世界又被J.P摩根先生重组了一回。

——二十世纪初的华尔街段子

洛克菲勒们的做大,直接催生了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这项法案只不过是让托拉斯热潮稍稍降了温。1889年,一个名叫詹姆斯·迪尔的律师向新泽西州州长建议推行一项新法律,允许新泽西的公司合并起来,去并购其他公司的股票,州政府则可以通过手续费赚钱。

出于增加财政收入的目的,新泽西州开启了美国资本主义的新时代——互相竞争的公司再也不用花大力气组织称一个巨型托拉斯,他们只需要一家控股公司合法的收购其他公司的股权,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垄断。

19世纪最后十年,控股公司合并重组的狂潮席卷美国,有能力把各个公司撮合在一起的“发起人”则从中大发横财。20世纪来临之际,J.P摩根领衔的财团作为发起人,陆续组建了通用电气和国际收割机公司等控股公司。这是华尔街最辉煌的年代,金融寡头们成了美国经济的掌权者。

当1900年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副手施瓦布向摩根描述那个钢铁托拉斯的设想时,摩根意识到,自己将有幸操盘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

彼时,家庭变故让卡内基萌生退意,打算将公司出手。施瓦布让摩根相信,如果对美国的钢铁工业进行一次大合并,那么这家公司将击败欧洲的钢铁公司,称霸世界钢铁市场。更关键的是,放眼整个美国,也许只有摩根买得起。

接下来几个月,摩根在麦迪逊宅邸的书房里组织了多次秘密会议,参会的是从四处远道而来的钢铁业大亨。会议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春天,最终在一个高尔夫球场上,摩根接受了施瓦布的报价。一切尘埃落定后,摩根向卡内基告别,“卡内基先生,祝贺您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一个让华尔街为之震动的消息被公布:由7家公司重组而成的“美国钢铁公司”,将以4.8亿美元的天价,收购卡内基的钢铁帝国。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资本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一个史无前例的垄断怪物。公司上市那天,天量的股票交易让纽交所不得不宣布休市一天,以完成票据整理工作。

卡内基最初对这笔交易非常满意,他原本的心理底线只有3.2亿美元。但当他意识到这个庞然大物垄断了全国60%的钢铁产量时,他又忍不住向摩根抱怨,自己的出价太便宜了。

这笔交易的影响力超出了摩根的预期,媒体对此表达了强烈的担忧:相信如果无法遏制这些托拉斯,那么不出25年华尔街就会出现一个皇帝。

通过在各个公司内互相兼任董事,一个接一个的工业领域被攻陷,美国的实体制造业被金融业深度绑架。民众对托拉斯的厌恶也随着华尔街的风起云涌与日俱增,罢工陆陆续续的发生,从艰难求生的工人和农场主到城市里的中产阶级,每个人都盼望着政府能够出面整治这些垄断巨头。

但20世纪初,联邦政府还没有商务部、劳务部和贸易委员会,甚至没有中央银行,他们认为商业应该跟政府没什么关系。当这些托拉斯慢慢做大,孱弱的华盛顿便再也无力对抗摩根领导的华尔街,事实上在1895年,为了购买黄金储备,美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摩根,通过他的声望向华尔街借钱。

摩根也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他所信奉的是那个时代的强者之道,和洛克菲勒、卡内基一样,他追求的是用双手去主宰历史车轮,并不在意谁会被碾过去。在那个“你穷你活该”的年代,没有商人会关心贫困百姓的生活,垄断的利益大过一切风波与纷争。

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完成后,摩根马不停蹄的发起了对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进攻,经历一番资本市场上的激战,通过新公司“北方证券”拿到了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控制权。在一片唾骂与抱怨声中,全球最庞大的铁路联合体就此诞生,全美铁路的2/3处于摩根的掌控之中。

1901年秋天,副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接替遇刺的麦金莱总统执掌白宫。43岁的罗斯福给自己标注过很多称号,比如爱国者、学者、改革家甚至是花花公子,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喜欢华尔街”的人。

不过在第一篇国会咨文中,年轻的总统依然向公众表示不必为金融业和工业界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他会继续推行麦金莱的政策。这对摩根来说是一个好的信号,新生的北方证券还需要时间来经受法律的考验。

但几个月后,炸弹的引信被点燃了。

3.  博弈与妥协

“事先给华尔街打招呼?我们恰恰不愿意这么做。”

——1902年,罗斯福总统回答J.P摩根

1902年2月,没有任何征兆,罗斯福内阁的司法部长诺克斯提起诉讼,他翻出了在摩根眼里名存实亡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要求对北方证券公司进行分拆。

据说消息传到摩根家里的时候,65岁的摩根显得沮丧又愤怒,他对这记重拳毫无准备。怒气冲冲的摩根前往华盛顿,他想知道为什么政府在宣布决定前,不能体面的跟他打声招呼。面对质问,罗斯福总统干脆利索的回答他,“事先给华尔街打招呼?我们恰恰不愿意这么做。”

这显然没办法让摩根平息怒火,他告诉罗斯福,如果总统能派人去华尔街,J.P摩根公司会很快修正错误。总统的回答同样坚决而冰冷,“我们不想修正错误,我们只想终止他们。”

短暂的谈话无疾而终,国内尖锐的社会矛盾让罗斯福忧心忡忡,在托拉斯的阴霾中艰难度日的普通民众是一颗定时炸弹,他必须把美国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罗斯福坚信只有将经济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国家才能够稳定运转。而摩根则坚持,经济的良好运行只能依赖强力的垄断。

历史不会为一个固执的老人执停下脚步,在诉讼发起之前,《纽约世界报》的出版人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已经同这些大资本家抗争了很多年,这位闻名遐迩的新闻工作者一直是托拉斯的死对头,罗斯福的行动让他大喜过望。

好战的工会也是总统的支持者,他们一直渴望彻底颠覆华尔街,饱受剥削的农民和城市劳工则盼望着革命的到来。

1904年3月14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定北方证券属于非法企业联合,必须解散。西部的运输工业又回到了竞争与混战的局面,这个铁路托拉斯最终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企业合并的浪潮也戛然而止。

虽然媒体对罗斯福总统的评价不算高,但他确实开启了美国的新一个时代:在他出手惩治这些垄断怪物前,政府几乎从来没有维护过普通民众的利益。作为一个传统的美国人,罗斯福一直极力平衡着各个阶层的利益,让每个阶层都有发声的机会,同时小心翼翼的改善贫富差距。

罗斯福的反击进一步点燃了民众的怒火,聚光灯下的摩根开始频繁遭受舆论攻击。1903年到1912年十年间,2000多篇关于华尔街和摩根家族的丑闻在报刊上登载,之后,只要是摩根家族涉猎的产业,揭黑文章都如影随形。

在北方证券公司一役后,罗斯福开始尝试更加温和的手段缓解阶级矛盾,他把托拉斯分为有益与有害的,区别对待。当摩根组建“国际商业航运公司”时,罗斯福便出于与欧洲竞争的原因,对这个海运行业托拉斯表示支持。

北方证券的折戟则让摩根有些心灰意冷,随着儿子杰克逐渐成长,他萌生退意。除了为儿子杰克的未来铺路,摩根晚年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和联邦政府探讨计划中的中央银行体系。不过华尔街不能没有J.P摩根——1907年,又是摩根领导纽交所和银行家们拯救了那年的华尔街大恐慌,却也引起了联邦政府的注意。

政府不希望摩根的影响力在日后变成银行家们的一种权力,任由J.P摩根公司、花旗银行和斯蒂尔曼这样的金钱托拉斯随意使用。在1907年的危机结束后,建立中央银行的呼声越来越高,与媒体、公众和联邦政府博弈近十年后,老去的摩根选择了妥协。

妥协的产物是1913年12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的《联邦储备法案》与随后诞生的美联储,通过联邦储备体系,白宫从华尔街夺回了一部分金融主导权,尽管在美联储内部依然存在摩根家族的影响力,但银行家还是被结结实实的将了一军。

摩根没能看到这些事情的发生,在意识到身体每况愈下后,他希望回到家族位于英国的老房子,但他没能挺到伦敦便撒手人寰。据说在弥留之际,摩根依然用手指着头顶上方,然后说:“我要坚持。”

1913年4月1日,J.P摩根公司迎来了新的合伙人。和父亲不一样,杰克·摩根并不喜欢大权独揽,他将大部分权力下放给了高管与其他合伙人,他则通过手握利润分配、人员任命的权力,用洒脱的姿态掌管全局。面对华尔街的种种疑虑,新上任的杰克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并不比父亲逊色。

他的机会出现在第二年夏天,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枪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战争的阴霾降临欧洲。

4.  闷声发大财

“欧洲各处,明灯正在熄灭;在有生之年,我们也许看不到它再次点亮了。”

——爱德华·格雷爵士,1914年

刺杀的消息传到华尔街时,大部分人都不会相信战争会爆发,更不会意识到战争对华尔街、对美国而言是一次怎样的历史机遇。

事情在7月25日出现转折,英国提议开会商议巴尔干问题,但谈判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意义,奥匈帝国搬出了刺杀事件意图逼迫塞尔维亚就范,法国和俄罗斯则没有理睬。两天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国也响应了盟友。

战争爆发,全球股市应声下跌,黄金价格一路上扬,各大股票交易所纷纷休市。随后,英国、法国和俄罗斯组成协约国对同盟国宣战,欧洲大陆变成了战场。

战争初期,人们普遍预计美国经济将迅速衰退,因为欧洲国家会收回在美国的投资以投入战争,从而引发从股市、到利率、再到农产品出口的全面崩溃。战争打响的第一个月确实是这样,小麦和棉花的出口大幅下跌,为了避免棉农破产,威尔逊总统甚至提议每个家庭都购买一包棉花,他自己就带头买了一大包。

伴随战争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欧洲劳动力应征入伍,让整个欧洲农业的歉收已成定局。当英国皇家海军控制了北大西洋时,威尔逊总统意识到自己的棉花算是白买了。在英国海军的护卫下,美国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的运抵欧洲。

皇家海军则向施瓦布(即卡内基曾经的副手)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提供了一笔1.35亿美元的订单,而在这之前,伯利恒签过的最大的合同也不过1000万美元。战争期间,大量欧洲订单跨过大洋来到美国,美利坚工业因为战争迎来了一个春天。

杰克·摩根也牵挂着自己的第二祖国,1915年2月15日,J.P摩根公司成为了英国政府在美国采购的总代理,不久后,法国也与摩根公司签订了类似的合同,随后,载着马匹、炮火和给养的轮船陆陆续续到达欧洲。

当战争进行到1915年下半年,英国缺少的已经不仅仅是物资了,为了维持战争,大英帝国每天就要花掉500万英镑。当年9月,英国政府代表来到摩根公司,希望筹措一笔5亿美元的贷款——这是一个连摩根公司都无法承担的数额。

最终,一个由61家承销商,1570家金融机构组成的巨型承销团吃下了这笔贷款,并打包成债券向美国公众销售。法国和加拿大政府也求助于杰克,为他们在美国发行债券。

除了给摩根公司带来巨额的手续费收入,大笔贷款也让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因为拿到贷款的欧洲人又不得不从美国采购战争所需的工业品,钱在大西洋上走了一个来回,又进了美国人的口袋。仅在1916年,英国就通过摩根公司在美国购买了超过30亿美元的军需品,这是当年联邦政府收入的4倍,摩根家族则从中获利5000万美元。

之后三年里,单单是摩根公司就帮助协约国筹措了15亿美元的贷款,美国民众也在战争中认购了协约国25亿美元的债券。

华尔街甚至主导了战争的局势,战争的另一方德国就没有得到美国大银行的任何支持,整个华尔街,只有敬仰普鲁士文化的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老板亨利·高曼(Henry Goldman)算是个亲德人士。

1915年5月,德国潜艇击沉了美国商船“路西塔尼亚号”,更是激起了美国国内的反德情绪,整个一战,德国从美国拿到的贷款只有区区2000万美元。

“路西塔尼亚号”在海底沉睡了两年后,秉承中立的美国才扭扭捏捏的向德国宣战,而当时战争的局势已经再清晰不过了。第一次时间大战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赢家,从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欧洲一片混乱,轰轰烈烈的十月革命席卷老迈的俄罗斯帝国,德国和奥匈帝国也如英国梦寐的那般被肢解,但英国人也为名义上的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糟糕的财政状况让日不落帝国再也无力控制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1914年英国向德国宣战时,外交部部长爱德华·格雷爵士的那番话准确预言了未来的局势,“欧洲各处,明灯正在熄灭;在有生之年,我们也许看不到它再次点亮了。”

5.  T型车与大繁荣

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

——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

欧洲的明灯熄灭了,美国借战争发了大财,战争结束后没多久就进入了“柯立芝繁荣”时期,1920年代也被后人称为“喧嚣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

汽车工业是经济繁荣背后的主要驱动力,而引领汽车行业的则是新兴的福特公司。早在一战正酣的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总产量的70%,而当时德、英、法等国家的汽车产量总和只有美国产量的5%,而到了20年代后期,光是纽约拥有的汽车量就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的总和。

当1903年40岁的福特拿着28000美元创业时,汽车还是又笨又贵的奢侈品。当时,主流汽车生产商热衷于为有钱人生产各种花里胡哨的汽车,赚取巨额的利润。但福特觉得,如果只专注于一种车型的生产,就可以降低成本,既能够让平民们也能买得起,也能大幅度增加公司利润。

于是,1909年福特宣布,未来公司将只生产一种车型——T型车。

福特在1914年建立起了第一条T型车装配线——汽车的零件通过传送带从工人身前经过,工人只需要重复完成单一的操作,整车通过这种流水线来完成组装,这是一个跨时代的创造!当第一辆T型车驶出装配线时,福特又宣布:他的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最低日薪5美元,而当时汽车行业的平均日薪只有2.4美元。

福特自然不是善心大发,他只是单纯地认为,如果人们赚了更多钱,那么T型车就会有更大的市场。一些人为福特欢呼,当然更多人根本不相信福特能做到, 甚至有报纸讽刺道:“亨利·福特认为,工资应该更高,商品应该更便宜,我们也同意这种看法。不过请允许我们补充一点:夏天应该更凉快,冬天应该更温暖。”

当时流行的是洛克菲勒那一套:垄断产业链、控制产量、维持利润。但固执的福特最终证明,通过技术革新,可以压低成本,提高工人工资,并且创造更大的市场。在装配线诞生之前,一辆T型车的价格是950美元,每年的产量不过两万辆。到了1920年,T型车年产量已经飙升到125万辆,价格只有300美元。

1920年,美国登记在册的汽车达到了900万辆,代替火车和马匹成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随之诞生的货运卡车和拖拉机也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工作与生活。汽车的辅助性行业,如燃油业、公路建造、钢铁业和橡胶业也急速发展。美国人的口袋里开始有钱了,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奢侈品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千家万户。

1920年11月,杰克·摩根和合伙人拉蒙特一起拜访了福特,提议帮助福特公司上市,但福特并不愿意参合华尔街的烂事,婉拒了摩根的提议,反而是被福特打的节节败退的通用汽车公司主动找来,意图合作。不想失去汽车行业入场门票的摩根没有犹豫多久,很快就跟盟友一起控制了通用汽车60%的股份。

到了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英、法、德的总和,柯立芝总统在1929年3月卸任时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

7个月后,一切都荡然无存了。

6.  大牛市,大崩盘

“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1930年6月,胡佛总统

1923年,摩根公司进入鼎盛时代,银行业务只接受大客户的存款,对7500万美元以下的存款也不会支付利息。杰克的大儿子小吉诺斯·摩根也成为了公司的合伙人,二儿子亨利·摩根刚刚从哈佛大学毕业,开始在银行实习。

繁荣昌盛的20年代,投机的氛围开始蔓延。商人们不再满足于生产和销售,而是沉醉于在股票交易所人为创造财富,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和农场主也成了股民。当时,支付10%的保证金,有经纪人垫付余额进行投资的方式颇为流行,一些银行开始组成“担保成员机构”,用储户的资金大肆投资。

向炒股者放贷也成了一门赚钱的生意,到1929年夏末,利率已高达20%。人们只要有一点闲钱,就会全部投入股市,然后等待成为富人。慢慢的,股市开始与实体经济脱节,标准普尔指数从1926年的100点一路飙升至1929年的191点。银行家把买股票比做在赛马场赌马,奇怪的是,每匹马都赢了。

一向以谨慎和冷静为信条的摩根公司也未能免俗,他们参与了50多个股票交易辛迪加控制着上百种股票。

时任美联储主席斯特朗是为数不多的发现危机隐患的人。1928年,斯特朗3次提高贴现利率并开始缩减货币供应,但没过多久,斯特朗就因肺结核去世。继任者哈里森没有斯特朗的声望与政治手段,提高利率的建议遭到了美联储委员会的反对。在漫长的扯皮与消耗中,华尔街失去了最后的机会。

金融业的贪婪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银行疯狂地以5%的利率向美联储借来资金,然后倒手以12%的利率转给股票经纪人,经纪人再以20%的利率贷给投机者:人类任何的牛市,都少不了“配资”的推波助澜。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的繁荣伴随一场疯狂的恐慌瞬间崩裂。在上一个星期五,股市就开始加速放量下跌,但大部分投资者仍然狂热,把看空者称作“神经质的非主流力量。”但在23日晚上,全美国经纪公司的卖单就已堆积如山,24日开盘两小时,股市的账面损失就超过了上百亿美元。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300亿美元的财富从华尔街消失;而在之后的两年里,危机蔓延到了工商业,降薪和裁员潮在全国上演,总统胡佛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交由市场自行调整。1930年6月,当一群神职人员到白宫访问时,胡佛告诉他们:“你们来晚了60天,大萧条已经结束了。”

接着,胡佛又不顾上千名经济学家的反对,将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关税同时大幅提高。这个昏招让经济危机开始向欧洲蔓延,作为报复,欧洲国家也立刻提高了对美国产品征收的关税,19世纪以来确立的世界贸易体系随之崩溃。到了1932年,美国有1200万人失去了工作,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29年的50%。

那年6月,近三万名大学生走出校门,发现纽约百货公司的电梯操作员都要求拥有学士学位。

而在遥远的欧洲,经济危机也困扰着刚刚从一战恢复过来的国家。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被选为德国总理,并在不久后正式就任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他告诉贫穷、饥饿的德国人,自己要“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

7.  另一位罗斯福

“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的纳税情况。“

——1933年,杰克·摩根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D·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入主白宫的同一天,美国的银行体系彻底崩溃。总统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关闭所有的银行和交易所,直到判断清楚哪家银行的经营状况依然良好,再恢复营业。

比起上一个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手腕更加强硬,也更关心弱势群体的利益,这位总统下决心要对华尔街进行一次系统整治。

民众一直在为经济危机寻找替罪羊,胡佛下台之后,矛头便对准了华尔街。伴随银行关张,罗斯福要求货币委员会进行调查,弄清楚华尔街在大萧条中到底搞了些什么名堂。

和父亲一样,杰克·摩根也被传唤至华盛顿,接受政府的质询,这是另一个摩根与另一个罗斯福的对弈。在前一晚上,家族律师戴维斯模拟了很多刁钻问题让杰克作答,并叮嘱他千万不能像父亲那样大发雷霆。

但两人没有想到,负责质询的调查主管佩科拉并没有提及摩根财团对其他企业的控制,而是告诉杰克,过去三年里,包括他在内的20个公司合伙人没有缴纳过一分钱的个人所得税。佩科拉轻蔑的问杰克,“摩根先生,您是否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您在这三年也都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也许是华尔街之王一生中最窘迫的时刻:杰克停顿了一会,接着开口:“对不起,我不知道我的纳税情况。”

媒体不会错过华尔街掌舵者的丑态,摩根公司逃税的新闻铺满了各大报刊。 “优惠客户名单”的曝光则给了公司最沉重的一击:名单里有前总统柯立芝、财政部伍丁以及其他的政经名流,他们能够提前以很低的价格,拿到摩根公司客户的新股。虽然这种行为不违法,但却是个重量级丑闻。

种种龌龊事促使罗斯福在1933年6月16日签发了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它规定,银行不能同时从事存贷业务与投行业务。同时,银行和投行不能相互兼任董事。

这是对华尔街最精准的狙击,从老摩根开始,家族就一直靠着“兼任董事”的方法,实现对金融与工业的双重控制。法案公布后,银行只能老老实实的做金融业务,企业家则可以放心的经营公司,金融绑架实体经济的触手被斩断了。

不能同时从事银行与投行业务,等于把百年历史的J.P.摩根定义为了非法企业。想要继续经营下去,就必须进行拆分。

在法案面前,大通银行和花旗银行相继服软、完成拆分,曾经呼风唤雨的杰克,也不得不屈服。

9月5日,杰克在公司合伙人办公室向记者们宣布,公司将按照法案进行拆分。J.P摩根公司未来将只做银行业务,公司合伙人哈罗德·史丹利将带着债权部的20名员工离开,成立新公司从事投行业务。

前者在2000年与大通银行合并,成为了今天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哈罗德·史丹利创办的那家小投行则不断发展壮大,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广告语,“如果上帝需要融资,他也得找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另外,《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货币政策的制定权转移到了华盛顿联邦储备委员会,自此,华尔街无法像以前那样操弄美国的货币政策。

整顿完千疮百孔的金融业,罗斯福得赶紧想办法让美国民众填饱肚子。此时战争的味道越来越浓:日本人占领了中国东北,法西斯意大利入侵非洲,德国的坦克开进了莱茵兰,罗斯福的时间不多了。

接下来的改革开始向普通民众发出了积极的信号,比如通过补贴抬高农产品的价格、为工人制定最低工资和工时法案。与之伴随的是大规模的基建:大坝、桥梁、公园和体育场,刺激着就业率的提高,整个30年代,美国政府组织修筑了近1000座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30年代的尾声,美国逐渐从危机中走了出来,经济也开始慢慢复苏。相比上一个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亲民形象与政治手腕,让最广大的中小企业、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成为了受益者,也为美国的真正崛起打下了地基。

杰克·摩根也许是唯一一个不开心的人,在摩根财团被分拆之后,67岁的杰克心灰意冷,选择了退休。

和父亲一样,杰克不愿意接受时代的变革,也不愿意了解罗斯福所谓的新政,在接受采访时,他依然对那场质询耿耿于怀,“国会应当懂得如何征税,如果它不懂得怎样收税,那谁纳税谁就是傻瓜。”

杰克回到了英国,那里的文化、与皇室的友好关系都让杰克感到愉快,这种平静生活在1939年8月底被打破,正在苏格兰陪同乔治六世狩猎的杰克听到消息,德国人打进了波兰,欧洲大陆的战争又要开始了。

8.  战争帮了美国一把

“你认为美国参加世界大战是错误的吗?”70%的人回答了“是”

——1937年美国社会调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称霸之路上的最后一块垫脚石。

1939年,华尔街丝毫没有战事打响的迹象,股市依然在回升,投资者们乐观的预计,美国会再一次从欧洲的创伤中赚得盆满钵满。普通民众认为,大萧条已经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美国没必要去参合欧洲人的战争。

对战争的抵触也来自30年代甚嚣尘上的阴谋论,华尔街大发战争财让很多人相信,摩根家族把美国拖进了战争,甚至战争本身就是华尔街策划的阴谋。

强大的舆论力量促使国会在1935-1937年间通过了三部《中立法案》,阻止美国销售武器与军需品给交战国。尽管罗斯福对此并不认可,但在大萧条的档口,他无力与强大的舆论做对。当华沙陷落的消息传来,《中立法案》才扭扭捏捏的加上了允许用现金销售战争物资的条款。

欧洲并没有想象中强大,希特勒在欧洲节节胜利。法国陷落后,能够阻止希特勒的只剩下了苏联和英国,但他们能抵抗到什么时候,美国人心里也没底。

杰克不愿意看到伦敦被德国人没日没夜的轰炸,他多次游说,终于促使国会同意向英国提供少量武器和退役驱逐舰。他本人则将自己的“海盗四号”邮轮交给了英国皇家海军,用于转移英国百姓,并决定公司不再从事采购代理业务,以免遭到“发战争财”的指控。

当战火蔓延到了苏联,国会终于决定开始大规模支援英国。《租借法案》通过后,美国军舰开始为运输船护航,大批军需品送往英国,美德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交战国。不过在国内,对于是否直接参与战争,依然存在尖锐分歧。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的爆炸声结束了所有的争论与怀疑。即便对参战多么抵触,这也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回避的挑衅。第二天,罗斯福总统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正式对日本宣战。

听起来有些荒谬,但战争的确将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拉了上来:他们不仅要武装自己的军队,还要驰援欧洲的盟友。美国国债极速增高,并开始向国民经济注入战争订单。

大萧条时期减产和倒闭的工厂一夜之间开足了马力,新的工厂迅速建立起来,整个汽车工业都开始转向生产坦克、装甲车和迫击炮。厂房夜以继日轰鸣,失业率节节走低。到1943年,失业人数几乎降到了零,所有人都在工厂里为战争做着贡献。

没有一颗子弹打到美国本土,这让美国人反而有钱了起来。这次战争充实的不再仅仅是银行家的钱包,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成了致富的主力,农民也因为连年的战事获得了充沛的购买力。到了1944年,到处都是繁荣的景象,钢琴、珠宝和奢侈品的销量节节高升。

杰克的两个儿子,亨利和小吉诺斯都加入了美国海军,小吉诺斯曾担任驱逐舰军官,远赴英国作战。亨利是军需部的海军上尉,为军队负责采购工作,后来被调动到战略服务委员会从事秘密工作。

1942年,摩根公司发布了募股说明书,将8%的股票面向公众发售,终结了运转百年的合伙人制度。第二年1月,杰克主持了J.P.摩根有限公司的第一次股东大会,他不适应“董事长”的头衔,和“有限公司”这种现代化的称呼,身体状况也无法让他继续工作。

杰克没能看到结束战争的两颗原子弹,1943年2月,一次旅行途中,杰克·摩根突发心脏病去世。他的遗体被送回哈特福德的家族墓地,与父亲和爷爷葬在一起。

战争又一次帮了美国——和平降临,美国人有些惊讶的发现,他们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这个国家坐拥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和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的标准和文化即将开始席卷全世界。

他们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欧洲和饱受战争摧残的东亚,就连那个老对手,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也在殖民地的独立浪潮中摇摇欲坠。

9.  世界警察的诞生

“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1945年4月,杜鲁门总统

亨利·摩根在战后回到了摩根士丹利,开始负责财务工作。小吉诺斯·摩根则在J.P摩根公司任职,但他们俩都清楚,属于摩根公司和华尔街的辉煌年代结束了。

1944年,在那场构思和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中,新成立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让华尔街呼风唤雨的时代彻底成为了历史。相比老摩根和西奥多·罗斯福的硬碰硬,J.P摩根的新任董事长拉塞尔·莱芬韦尔只剩下了回应政府咨询的份。

这场会议所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成了美国拿下世界主导权的基础,会议上,财政部助理部长哈里·怀特提出了以强化美元地位为核心的“怀特计划”,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确定美元为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等内容。

尽管英国谈判团有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坐镇,也改变不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盟主的事实。1944年4月底,《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两个附议正式公布,此时,距离泰晤士报那个荒诞的预言,刚好过去了50年。

相比50年前那个刚刚在数字上超过英国的世界大国,如今的美国拥有一个听话的华尔街,强大的制造业,完善的社会制度和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挡在他们面前的,只剩下了那个横亘欧亚大陆的红色巨人。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在得到斯大林的同意之后,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发动了对韩国的突然进攻。两个月后,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朝鲜战争全面爆发。

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蛰伏,“世界警察”戴上了他的警徽。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中国制造业目前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落后挨打,到现在巨龙腾飞,中国制造人付出了巨大心血和努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目前许多产品仍然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制造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依然存在难以攻破的技术难关。

这其中有关乎中国工业命脉的核心产品,也有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零部件,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盘点中国严重依赖进口的20项产品:

1、高端数控机床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机床是现代制造的基础,没有机床的支撑,现代制造将寸步难行。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制造业对精密加工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高精度的产品不得不依赖高端数控机床。

目前国内的高性能机床基本上都是从德国、美国、日本这些国家进口,高端数控机床自给率不足10%,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端机床的研发投入,但国产机床精度和使用寿命远远达不到世界同类水平。

2、芯片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小到平时使用的智能手机,大到登月用的超级计算机,芯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2018年中国芯片市场超过4000亿美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多项为0,贸易逆差高达1657亿美元,芯片之痛是中国制造难以抹去的阴影。

尽管我国正在加大攻关芯片技术的力度,但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仍处于中低端领域,目前中国能自主制造类比、分离等低端芯片,但逻辑、存储等高端芯片目前都无法自给。

3、光刻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光刻机被誉为芯片之母,国产芯片的匮乏一定程度上源于光刻机的无力。目前制造高端芯片的光刻机,全球只用荷兰ASML和日本尼康和佳能拥有,其中荷兰的ASML占据全球份额的87.4%,由于受到美国的影响,这些精端装备是是禁止向中国出口的,这些核心装备是用钱买不来的,只能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和双手。

如今半导体工业正在挑战的制程工艺为5nm和7nm,这个尺寸不到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在这个精度条件下加工,任何传统的加工方式都毫无用武之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半导体产业突破技术封锁,要想开发先进的半导体制程,就必须要有先进的光刻机。

4、操作系统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尽管国产智能手机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上中国仍一片空白。目前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市场占比高达81.5%,苹果IOS占比18.4%,美帝几乎垄断了整个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市场。

中国要想真正实现智能手机的自主生产,操作系统的空白是永远绕不开的问题。而建设操作系统最重要的软件生态系统,需要芯片厂商、系统厂商、软件厂商的数年如一日地共同协作。

5、医疗器械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 材料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 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主要用于医疗诊断、监护和治疗。没有医疗器械,中国上亿医患病人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尽管我国医疗行业日益完善,但很多医疗器械多进口于德国、日本、瑞士,这种高端精密仪器,一台设备的成本通常高达百万甚至千万。

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端产品上。国产医疗器械同质化严重,例如我国仅生产输液器、注射器的企业就有200多家,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意识。

6、航空发动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中国的火箭能去月球,四代战机能自主研发,但航空发动机依然高度依赖进口。目前世界航发领域,美国英国的航空发动机的霸主地位难以撼动,美国普惠(PW:普拉特·惠特尼)、通用(GE:通用电气)和英国的罗罗(RR:罗尔斯·罗伊斯,又名劳斯莱斯)牢牢占据航发三甲的位置,国产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不足1%。

航空发动机的缺失不仅关乎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更已成为制约我国空军战力的一个去重要因素。以我国的J-20战机为例,歼-20在早期发动机远远落后于F-22装备的F119,无法进行超音速巡航,而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机的一个重要标准,所以只能在气动布局上做文章。可以说没有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突破,就没有我国空军的未来。

7、汽车发动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目前国产发动机依然喜欢买别人技术、捡别人淘汰的技术,导致国产汽车品牌质量跟不上同期的合资企业和进口汽车,国产发动机无论在制程、可靠度与国外都有较大差距。

在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今天,国产车在外观设计和车身做工上进步非常大,某些优秀产品在这些方面甚至可以赶超合资,但再好的外观设计和做工依然弥补不了发动机的短,一台优秀的发动机将是国产汽车赢得消费者信赖的重要基础。

8、船舶柴油发动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中国造船技术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船舶柴油发动机却高度依赖进口,国内在船舶动力装置中,有95%以上为柴油机动力装置,而世界上的船舶柴油机基本被MAN B&W柴油机公司和瓦锡兰公司垄断。

不仅船舶发动机市场被国外牢牢占据,专利封锁也难以突围。曾有报导称国内中西部地区有一家国有企业制造了300多台船舶用中速机,赢利上亿元,可是当该企业在缴纳知识产权费后,盈余所剩无几。国产发动机要想厚积薄发,突破专利封锁成为重中之重。

9、高端传感器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无论是智能手机、智能硬件还是智能家居,高端传感器可谓无处不在,高端传感器已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基础配件。

目前我国最缺乏的是高端的、灵敏的传感器。就总体水平而言,国产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

10、转辙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转辙机是道岔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它可以很好地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改善行车人员的劳动强度。目前我国自主生产的ZD6转辙机精度远远不及西门子S700K,达不到使用要求,只能依赖进口。

11、高端轴承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在我们的生活中轴承几乎无处不在,小到路边的共享单车、家里的家用电器,大到上天的宇宙飞船,下水的航空母舰,没有轴承这一切都无法存在。

然而应用于精密机床的主轴承,我国在技术上仍处于一片空白。滚动轴承的精度一般分为P0、P6、P5、P4和P2五个等级,用于精密机床主轴上的轴承精度应为P5及以上级,而对于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高速、哈尔滨轴承高精密机床的主轴支承,则需选用P4及以上级超精密轴承。P4及以上级超精密轴承对技术性能和可靠性要求很高,国内需求的一半以上都依赖进口。

12、大型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大型机也被称为大型主机,依靠其强大的数据存储能力和安全性某些重要行业具备了“不可替代性”。大型机担着企业、机构最核心的应用,例如银行的资金交易,用户数据等等。如果四大行这样的大银行大型机出了大故障,银行转账和ATM机都将瘫痪,我们日常使用的移动支付将无法正常运作。

如此重要的企业设备中国却严重依赖进口,其主要原因在国产大型机安全性和可靠性远远落后于IBM。

13、透射电子显微镜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充当照明光源而进行放大成像的大型显微分析设备。相比于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看清小于0.2um的细微结构,是我国科研领域重要器械。

目前我国还无法生产高精度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校和科研机构使用的电镜大多进口自美国、日本和荷兰。

14、数控刀具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数控刀具是工业生产的牙齿,没有刀具原材料的加工就是无稽之谈。目前国产数控刀具在工艺和图层工艺上和进口的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精度和耐用性都不如进口刀具,再加上高端机床技术的缺失,我国数控刀具只能依赖进口。

15、高精度机械手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机械手是工业机器人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随着中国制造业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对工业机器人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KUKA工业机器人,凭借其灵活的机械手已经能和乒乓球世界冠军进行比赛,而我国依然无法生产高精度的机械手,导致我国工业机器人自主生产严重落后。

16、基因检测仪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前段时间网上爆出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以为我国已掌握基因编辑技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连一台基因检测仪都造不出来。

基因测序仪诞生于1986年,目前已经走过了30多年,其中超过99%的设备都是美国研发、设计和生产的,如果没有美国的先进机器作为技术支撑,中国的基因工程将举步维艰。

17、真空蒸镀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随着搭载京东方OLED 屏幕的华为mate20的上市,国产OLED 屏幕在国际市场上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真空蒸镀机,其核心技术仍然牢牢掌握在日本Canon Tokki手里。

Canon Tokki的年产量通常只有几台到十几台之间,还没出厂就被抢购一空,可谓有钱也买不到。它能把有机发光材料蒸镀到基板上的误差控制在5微米内,没有其他公司的蒸镀机能达到这个精准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蒸镀机的企业,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发言权。

18、 感光干膜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感光干膜是一种特殊的制造印制电路板(PCB)的专用品,通常由聚乙烯膜、光致抗蚀剂膜和聚酯薄膜三部分组成。感光干膜主要作用是隔绝氧气、分层和避免机械划伤,没有它电路板的寿命将大幅下降。

2017年我国光致抗蚀干膜产量约0.7亿平方米,仅占国内消费量的1/3,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19、抗癌药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我不是药神》第一次引起人们对于进口药价的思考,进口药之所以售价如此之高一方面是国外制药企业高昂的研发投入,另一方面也源于国产创新药缺失。2017年我国肿瘤药规模超过1400亿,但其中95%依赖进口。

一种新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是救命稻草,但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是6-10年上百亿元的研发投入。让中国癌症患者早日吃上廉价的国产药,中国制造企业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20、数码相机

中国无生产能力的20项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

中国的火箭都上太空了,却造不出一台小小的数码相机,难道数码相机制造工艺要求比火箭还高吗?

其实还真是,单反数码相机技术门槛很高,需要最前沿的光学、电子、机械技术相结合。像如今单反相机的快门速度可以达到1/4000秒,部分高端机型甚至达到1/8000秒如此高速的快门对加工精度和可靠度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中国机械加工条件目前还难以达到这样的水平。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缩略图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

公寓前身为钢琴工作室,面积仅为17.6平方米,天花板高度为3.4米。横跨公寓的混凝土梁进一步限制了可用空间。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

这个小公寓的房主忙碌的职业生涯需要她经常出差,偶尔在国外生活很短的时间。在台北的时候,她很重视在较大的生活空间上短途通勤。尽管它的面积很小,但这个地方已被重新配置为包含实际比例的所有必需品。装饰方案也有助于小空间流动,具有平滑的木质效果家具和地板,清新的白色墙壁和存储设备,以及智能浅灰色调装饰。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

紧凑休息室的沙发区也是简约的工作空间。一个匀称的桌面从对面的墙壁折叠出来,足够大,可以舒适地握住笔记本电脑,参考材料和强烈的黑咖啡。在壁柜内,在折叠式桌面下方,隐藏了几个鞋子存储空间。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2

由于夹层卧室没有站立高度,因此衣柜被整合到公寓的入口通道中。其他储物柜利用楼梯下方和浴室门上方的每一寸空间。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3

当折叠式办公桌/鞋柜关闭时,小型休息室显得更宽敞,通风。客人可以使用整洁的地板、阅读灯,通过沙发/沙发床提供工作照明。主要生活空间的狭窄通过门口通向入口通道,以及开放式双层楼梯的视野来对抗,并且在夹层平台上露出躲猫猫。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4

通往浴室门的一步会导致楼层的变化。该平台为木质沙发框架和相邻书柜的一部分进行整合,并且还在其盖子下面隐藏了存储空间。第二个书柜作为一个细长的白色塔单元爬上浴室门的一侧。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5

浴室门滑开,以免侵占地板空间。设计团队在项目期间改变了浴室和厨房的位置:“与整个空间的小面积相比,浴室相对较大,而厨房缺乏实用性 – 它甚至太小而不适合冰箱。”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6

设计团队还将入口通道和厨房相结合,创造了一个连续的空间。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7

新的厨房位置,现在有一个冰箱,洗衣机和两个墙壁安排的电炉的空间。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8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9

在小厨房厨房中实现了相对大量的厨房工作面,其还具有安装在工作台面高度上方和下方的充足存储架。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0

木制开放式厨房搁架温暖了浅灰色和白色厨房装饰的外观。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1

木制楼梯在夹层楼上爬上床。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2

现代简约的栏杆可以防止楼梯与房间的其他部分隔离。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3

陡峭的立管迅速爬上垂直空间。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4

桌面和抽屉位于混凝土梁下方,横跨公寓。一个小型室内植物和一个台钟令人愉快地装饰表面。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5

大号床垫在白色卧室的宽度上适合边缘到边缘。由于床边空间不足,现代壁灯提供阅读灯。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6

在团队将旧浴室位置与厨房交换后,其布置的规模略小。然而,新的灰色和白色浴室现在受益于自然阳光和更好的通风。一个高高的滑动镜面门穿过橱柜,使浴室看起来更加明亮,给人一种更多空间的错觉。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7

在镜面门的后面,有一个狭窄的凹槽,配有方便的毛巾和洗浴用品架子。当门位于罗纹玻璃浴室门前时,门也提供额外的隐私。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8

白砖效果瓷砖覆盖每面墙,并装饰浴缸匹配。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19

微型公寓的流行不是我们对台北市高房价问题的回答,而是生活问题的长期演变和客户带给我们的任务的结果,”王先生补充道,他的工作室之前曾设计过这座22平方米的微型公寓位于市内。“我们希望设计的尝试可以为这种生活类型提供一些方案和可能性。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20

一层平面图

一个人的豪宅——17.6㎡极小公寓插图21

夹层平面图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  面积:30㎡  户型:复式  风格:北欧风  】

整个空间清新自然,一眼望去就让人倍感温馨!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开放式厨房是小户型房屋的不二之选~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橱柜+吊柜+搁板+收纳架,厨房收纳问题完美解决~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岛台式餐桌+两盏简洁的吊灯,这样的就餐环境让人倍有食欲~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这就是通往卧室的楼梯,木质的栏杆既美观又安全。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为了最大程度的增加室内收纳,小角落也被设计成了收纳柜。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二层空间就是卧室,整个空间采光都极佳。

北欧风小复式单身公寓,小家完成豪宅梦

一个人住没必要占空间的衣柜,简单的挂衣杆足矣~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缩略图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

我们一般拿这种本子做笔记、打草稿。

纸很薄,一不小心就会划破,

滴上水就皱巴巴的,

日本妹子ikedda却用它来画水彩。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

接触过绘画的人都知道,

想要让画好水彩,

需要特定的水彩纸,

这种纸吸水性比较好,磅数较厚,

纸面的纤维多,

这样能晕染出渐变的效果。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

其实看得出来,

这些纸因为水的缘故,

已经发皱了。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4

但ikedda还是画得很开心,

创作了一幅又一幅。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5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6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7

ikedda在社交平台ins上分享自己的画作,

ikedda的画很有意境,

看着看着,

就忘了笔记本上有些讨厌的黑线框。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8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9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0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1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2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3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4

ikedda也分享了自己的绘画工具,

常见的马克笔,

水彩入门的史克明

2块钱一支的签字笔。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5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6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7

这些绘画工具都是基本款,

甚至有些简陋,

但是并不妨碍ikedda对创作的热爱。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8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19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0

相反,回想一下自己

买了好久的水彩颜料、

色彩齐全的彩铅、马克笔、

高配置的板绘工具,

却没有好好利用它们,

有些荒废了。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1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2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3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4

除了笔记本,

ikedda也会在速写本上画。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5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6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7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8

绘画工具固然重要,

更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真的热爱绘画,

可以沉下心来,努力提升自己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29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0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1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2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3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4
笔记本上画水彩,看着心情真舒畅插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