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宣布了其重新启动的aibo 机器人狗的第一个新变体。’巧克力’版本保留了原始aibo的白色腿和爪子,但现在有两种棕色的外套。它可以从今天起在日本预购,并于2月1日发货。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在其他新闻中,索尼正与安全公司secom合作推出新的漫游安全功能。这个概念被称为“安全娱乐”,它利用机器人狗记住和识别空间的能力,让狗的任务是巡逻用户的家园并将信息转发给secom。

索尼于2017年2月宣布发布其最新的机器人狗aibo。这种自动机器人的最新发展可以与家庭成员建立情感纽带,同时为他们提供爱,感情以及养育和养育伴侣的快乐。 ,’索尼说。小狗机器人具有动态范围的动作和热切的响应能力,随着它越来越接近它的主人,它也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从技术角度来看,索尼开发了超紧凑的单轴和双轴执行器,使aibo成为现实。这些功能可以让它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机器人的小巧机身可以自由地沿着22个轴移动,而它的眼睛则使用两个提供微妙表情的OLED。好奇的爱宝可以积极地寻找它的主人,发现赞美之词,微笑,头部和背部划痕,抚摸等等。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当机器人小狗花时间与他的主人一起时,它也会更加意识到它的环境,学会在越来越大的区域内走动并应对各种情况。通过可以检测和分析声音和图像的内置传感器,可以实现这种适应性行为。aibo还配备了鱼眼摄像头,使其能够与其所有者紧密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成熟并成长为独一无二的伴侣。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索尼的新巧克力艾博将成为你家的监督者

港珠澳大桥,为何是弯曲的?直线更省钱才对?

港珠澳大桥,为何是弯曲的?直线更省钱才对?

中国最近这些年来发展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因此中国有许多工程也在快速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或许会出现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这些都会被勤劳聪明的中国人解决。虽然这些建筑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但是现在中国的工程越建越大,造价也越来越高,在建成之后,不仅仅是有他们本来的功能,还会成为一个非常出名的旅游景点。前段时间,著名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建造完成,并且顺利通车,这就是一条带有传奇色彩的桥梁,也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港珠澳大桥,为何是弯曲的?直线更省钱才对?

在以后的日子里,想要去香港或者澳门旅游的人们,有了一个新的选择,对于那些从陆地上去旅游的人们是非常方便的。但是到我们去港珠澳大桥旅游,或者通过港珠澳大桥到香港澳门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相对于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桥梁,港珠澳大桥却是弯弯曲曲的。虽然弯曲的桥梁在海面上看起来非常美丽,很有观赏性,但是中国建造港珠澳大桥这项工程的耗资是1200多亿,那么,为什么港珠澳大桥是弯曲的?直线不应该更省钱才对吗?

港珠澳大桥,为何是弯曲的?直线更省钱才对?

其实不用说,我们应该也知道,既然建造成弯曲的形状,肯定是有它的道理,但是就算知道有道理,也应该去具体的了解一下。根据桥梁专家解释,港珠澳大桥是建造在海洋上面,海洋的表面或许是风平浪静,但是在下面却有非常汹涌的洋流,在每一个区域都有他们特殊的方向,因此为了减少桥梁所受到的压力,就需要弯曲一下。除了海洋下面的洋流之外,在港珠澳大桥所在的地方,还经常会出现台风这种恶劣的天气,只有让桥梁弯曲到一定程度,才能够让港珠澳大桥不至于被台风掀翻或者吹断。

港珠澳大桥,为何是弯曲的?直线更省钱才对?

在海洋的表面或许是一个平面,但是在海洋下面却有可能会出现一些深沟或者凸起的地方,海洋下的地形是非常复杂的,有的地方也或许承受不住桥梁的重量,也有可能直接就并不适合建造,因此港珠澳大桥就需要绕开一些地方。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安全方面考虑了,我们都知道高速公路是弯弯曲曲的,这主要是因为让司机更加集中注意力去开车,否则在精神松懈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危险。而港珠澳大桥同样也有这样的考虑,否则如果有人在这里开车的时候打瞌睡,一旦出现车祸就很难处理,毕竟这里不是陆地上。

港珠澳大桥,为何是弯曲的?直线更省钱才对?

建造直线的桥梁,确实是比较省钱,但是却并不耐用,如果被摧毁之后再重新进行建造的话,那花费的钱就更多了,因此设计师就把港珠澳大桥设计成弯弯曲曲的样子。

重庆投资16亿建机场:建造地点在大山上,犹如一个“云端航母”

投资16亿建机场:建造地点在大山上,犹如一个“云端航母”

重庆虽然位于西部地区,但它的经济却发展的相当好,它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同时重庆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的长江三峡便位于重庆辖区。但是偌大一个重庆,却只有两个机场,一个是位于万州区的万州机场,而另一个则是位于重庆主城的江北机场。

但是,未来的重庆将不止这两个机场了,在今年,重庆新增一个机场,巫山机场。投资16亿建造地点在大山上,这座机场位于渝东北片区,长江流域沿岸,是重庆市的渝东门户。在前不久,巫山已经进行了校飞,相信不久就可以正式通航了。

重庆投资16亿建机场:建造地点在大山上,犹如一个“云端航母”

其实,很多网友不明白为什么重庆会耗巨资在这样一个贫困县里建设机场,纵然这里有两个不错的旅游景点,但是,这也难以支持飞机场建设的费用和运营费用。不过从外观上来看,这座飞机场犹如一个“云端航母”,着实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

据统计数据显示,巫山县的GDP,迄今为止收入最好的年份也没有超过80亿,同时,这个县的常住人口也是十分的少,只有不到50万人,把这些条件拿出来和其他拥有机场的区县相比较,就会发现巫山县的经济真的不怎么发达,甚至是比较差的,但是为什么国家愿意耗巨资在这里建设机场呢?

其实,这个县城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依托现有的旅游景点,大力开发新的景点,比如近几年开发的巫山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每到11月下旬,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真的是美不胜收。同时在2020年郑万高铁将会通车,届时,巫山县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便捷的交通将会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重庆投资16亿建机场:建造地点在大山上,犹如一个“云端航母”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越来越多的地区纷纷开始建造独特的建筑物,以此来吸引游客。就拿我们中国的“鸟巢”来说,便是我们中国的一张名片,发往世界各地。而迪拜的哈利法塔,以世界第一高楼的位置,成为了迪拜独特的一道风景线,每年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之合照。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不过,当迪拜建成了世界第一高楼之后,也让各个地区之间相互竞争,都想要得到这个“世界第一高楼”的头衔。这不,“新”世界第一高楼即将建成,这让不少驴友称道:看来迪拜哈利法塔世界第一高楼的位置即将易主!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这个“新”世界第一高楼便是“王国塔”,坐落在沙特。我们都知道,沙特是当今数一数二的富裕王国,凭借着的石油,让沙特有着超高的生活品质,当有了稳固的经济之后,想要建造世界第一高楼,也是不难的。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有驴友在去沙特游玩的时候,听导游刚好介绍了即将建成的王国塔。据悉,这座王国塔高度超过1000米,有着275层楼这么高。到时候,如果要从最底层,做到最高楼,需要十二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用12分钟的时间,就能够穿过云层,领略高视角的风景。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这座王国塔的建造面积有着53万平方米,用了12亿美元来建造,在王国塔里面有着多种多样的娱乐设施,星级餐厅、豪华公寓以及办公区,并且在侧面都有着世界上最高最大的观景台,方便游客们俯瞰沙特的风景,建造完成之后,整座城市都尽收眼里,风光应有尽有。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不仅仅如此,在王国塔的周围,沙特还准备建造一座23平方公里的新城,围绕着这个王国塔,打造新的商圈,可以容纳8万人以及100万的游客。到时候,王国塔将成为了沙特的新坐标,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都备受瞩目的基建。

“新”世界第一高楼:275层超过1000米,12分钟就能穿过云层

许多驴友们称赞连连,有驴友称道:建造艺术,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在这里也希望我们中国能够建造出更伟大的建筑物!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这个王国塔一探究竟。

IBM在CES 2019上展示了其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

IBM在CES 2019上展示了其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

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IBM推出了其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这是IBM Q系统之一,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科学和商业用途而设计的集成通用近似量子计算系统。根据这家美国跨国信息技术公司的说法,IBM Q系统有朝一日能够解决当前被认为过于复杂且具有指数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经典系统来说无法应对。

IBM在CES 2019上展示了其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

IBM还表示其Q系统可以处理量子计算机的未来应用,包括寻找新的方法来模拟财务数据,隔离关键的全球风险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投资,或者找到跨全球系统的最佳路径,以实现超高效的物流和优化交付的船队运营。

在设计方面,IBM组建了一支由工业设计师,建筑师和制造商组成的团队,与IBM研究科学家和系统工程师一起工作,包括地图项目办公室通用设计工作室goppion一家位于米兰的高端博物馆展示制造商。IBM Q系统具有模块化和紧凑的外观,优化了稳定性,可靠性和持续的商业用途。它包括一个9英尺高,9英尺宽(2.7 x 2.7米)半英寸厚的硼硅酸盐玻璃外壳,形成一个密封的气密外壳,使用“旋转平移”毫不费力地打开 – 电机驱动旋转两个移位轴设计用于简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过程,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停机时间。

IBM在CES 2019上展示了其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

这是IBM Q系统首次使通用近似超导量子计算机能够超越研究实验室的范围。该系统标志着IBM Q的下一次发展,这是业界首次通过基于云的IBM Q体验将公众引入可编程通用量子计算,以及商业和科学应用的商用IBM Q网络平台。

IBM在CES 2019上展示了其首款商用量子计算机

标志性摩托罗拉RAZR卷土重来作为1,500美元折叠智能手机

标志性摩托罗拉RAZR卷土重来作为1,500美元折叠智能手机

还记得摩托罗拉RAZR吗?标志性的复古翻盖手机和大卫贝克汉姆和巴黎希尔顿等名人吹捧的身份象征。每个人都有一个粉红色的女朋友。

好吧,似乎摩托罗拉的母公司联想正试图通过重新推出这款可折叠屏幕智能手机(如去年开发的一款三星手机)以及2月发布的产品来消费消费者的怀旧情绪。

标志性摩托罗拉RAZR卷土重来作为1,500美元折叠智能手机

 新的摩托罗拉RAZR将成为美国Verizon的独家企业,联想计划生产超过20万辆的新型号。 摩托罗拉于2004年首次发布了超薄razr V3翻盖手机,该公司在生产时销售全球超过1.3亿台。

这并不是联想第一次呼吁RAZR品牌吸引消费者。在2012年,摩托罗拉与verizon合作开发了一系列  机器人RAZR设备,尽管令人失望的是那些型号不是翻盖手机。据WSJ称, 该设备仍在测试中,其发布时间尚未确定,可能会发生变化。虽然近年来由于摩托罗拉的沉闷,20万辆新RAZR的生产运行似乎相当乐观,如果联想能够做到这一点,这可能会让品牌更加光彩照人。

标志性摩托罗拉RAZR卷土重来作为1,500美元折叠智能手机

V2X技术是无人配送的未来趋势吗?

V2X技术是无人配送的未来趋势吗?

在2019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新能源物流车峰会上,美团科学家兼无人配送总经理夏华夏表示,无人配送车辆要实现商业化落地,V2X(即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技术是关键!无人配送过程中车辆对周围环境的通信有着非常强的需求。

V2X技术是无人配送的未来趋势吗?

在无人配送车辆或者无人机配送领域,夏华夏分析了无人配送领域的几种场景需求:第一是楼内百米的配送,比如酒店,与电梯交互;第二是园区内配送,比如大学校园、工业园区等;第三是末端3公里城市道路,公开道路上需要最终具备L4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运行速度要更高,因为车辆比较大,可以每次不是运送一个订单,每次可运送6-10个以上的订单,但需要识别公开道路上的交通标识、红绿灯等;最后包括无人机点对点快速配送。比如山区,重庆山城等地形特殊的地方,或者一些用户希望快速收到订单的情形。

夏华夏指出,以往无人驾驶的V2X是要跟周围的行人、周围无人驾驶车、智慧道路以及云端系统交互,简称人、车、路、云。然而,在末端配送的场景中,配送的无人车和机器人还需要跟更多的基础设施进行交互,总体归纳为:人、车、路、云、柜、梯、门七类。

在无人配送末端与电梯、货柜、门和门禁系统进行交互,这就形成V2X对交互标准要求更高,但现在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未来,美团希望联合政府和更多的企业、研究所,共同推动V2X标准和无人配送技术尽早落地,让无人配送服务触达世界的每个角落。

V2X技术是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车联网通过整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技术、车对车交流技术、无线通信及远程感应技术奠定了新的汽车技术发展方向,实现了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的兼容。

基于外卖的痛点大概三公里的范围,绝大部分的订单是由配送小哥来送的,夏华夏表示,未来希望有各种各样的地面的无人车,包括空中的无人机能够跟配送小哥一起配合完成配送,甚至机器自身就能够完成整个配送流程。

亚马逊为员工配备“机器人技术背心”

亚马逊为员工配备“机器人技术背心”

据外媒报道,亚马逊的仓库里现在有10万多个机器人,该公司最新推出“机器人技术背心”(Robotic Tech Vest,简称RTV)——仓库员工穿着这种背心,就可以让附近的机器人“看得见”他们。这是该公司保持机器人与人之间关系顺畅的最新解决方案。

亚马逊为员工配备“机器人技术背心”

机器人技术背心(从上图来看,实际上更像是腰带和吊带的组合)是对现有安全系统的一次巧妙升级。

通常情况下,亚马逊的机器人会在用警戒线隔离的地方搬运货物,这样它们就不会碰到员工。如果机器人出现故障或掉下任何东西,人类就进入那个区域来帮忙处理问题。

新研发的机器人技术背心基本上相当于高亮夹克:它可以让穿戴者更显眼。这个新的系统也比以前的安全措施更灵活。员工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走进机器人的工作区域,而不必事先划出一个安全区。

亚马逊的机器人副总裁布拉德-波特(Brad Porter)说:“过去,我们的同事们会标出他们工作的区域网格,以便让机器人交通规划者能够巧妙地选择机器人的行进路线。现在,这种智能背心让机器人能够从更远的地方探测到人类,并巧妙地更新其路线,以避开这些区域,而不需要同事们明确地标出这些区域。”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一听到机器人行业,很多外行人会觉得这是一个能和IT、金融相提并论的新兴高薪行业。特别是工业机器人各种关于收购、财报、融资、上市的事情层不出穷,每个月都能冒出几家机器人公司,前扑后继,颇有一种谁坐上了机器人行业的“早班车”,谁就半只脚迈上了人生巅峰之感。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机器人行业难道真如大家所说的那般高大上吗?

开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下工业机器人行业到底赚不赚钱?

| 机器人产业爆发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从大环境来看,根据IFR全球机器人发展报告,2017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增长30%,达到381335台,创第五个销售高峰。在2018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增长10%,达到约415700台。这一总体趋势主要归因于亚洲地区市场的增速度。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2018年全球机器人销量报告 (数据来源 IFR)

从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较快,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据统计,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持高速增长,销量达13.8万台,2018年将超过15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62.3亿美元。

因此从大环境来看,中国机器人产业正在迈入高速发展期。

行业内谁的“日子”最好过?

首先只有拥有成熟核心技术的本体厂商才是能掌握行业利润主动权的人。

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单算本体这一块业务其实就属于“暴利”,归根究底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核心技术,拥有自制关键性零部件,从而掌握市场主动权,形成利润中心。

这点我们从主流机器人厂商核心零部件自制情况以及2017年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份额数据表中就能一目了然。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国外主流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自制情况 ( 数据来源:互联网整理)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本体企业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份额首次下降,市场份额下降至不到27%,同比降低六个百分点,遭遇五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国产工业机器人以前刚起步的时候,有少数卖本体的企业应该是有盈利的,他们投机取巧去依靠抄跟改,挑外型,改结构,降成本,大批量低成本出货来获得短暂盈利。

然后呢?通过时间证明了一切,稳定性问题频频爆发,各种售后维护找上门,最后还是把赚的又还回去了。曾有某知名国产机器人品牌负责人说过:国产机器人本来是赚钱的,做的人多了,就不赚钱了!

最后,国产机器人不稳定这个锅就只能大家一起背了!

未来的本体市场竞争将越来越大,价格越发透明,赚钱也就变得越来越难。在今天,大家其实都已经意识到了低价根本就不是国产机器人的出路,但为何低价战略却依然存在?这点值得所有国内行业人反思!

其次,机器人行业内有些人说做机器人集成应用做得好是可以赚钱的!这话似乎有些以偏概全了。目前在国内的机器人企业中,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都是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而不是机器人本体企业。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分布图(610家)【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其中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数量占据中国机器人企业数量90%以上,因系统集成的壁垒相对较低,所以与上下游议价能力较弱,毛利水平也不高,但其市场规模要远远大于本体市场。

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绝大多数厂商的年产值并不高,企业中营收规模超过1亿元的不超过100家,绝大部分企业系统集成业务营收不超过3000万元。其中,营收规模超过3亿元的“大企业”也主要集中于汽车四大工艺领域。

整个行业其实只有这部分龙头集成商企业才能真正赚到钱。

集成商数量近年虽正在增长,但成气候的少之又少,可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小规模的集成商将被市场无情的淘汰或被“大鱼”吞并。

| 为什么有些机器人企业“不赚钱”?

1、对于本体厂商而言,研发和生产成本“太高”。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综合性非常高的学科。想要在行业内有立足之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算法、仿真、设计、验证、测试等等一系列研发突破。而制造业从来都是重资产行业,研发设备都比较贵,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很难有所突破。

抄?当然可以,也是所有行业技术突破的必经之路,但想要掌握核心技术,老老实实把坑都填平了才是长期战略。

生产成本这一点更多地是针对国产机器人。因为机器人里有核心三大件,电机、减速机、控制系统,这三样占了机器人本体的大部分成本。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工业机器人主要成本构成 工业机器人主要成本构成(数据来源:互联网整理)

伺服系统约占24%;减速器系统约占36%;控制系统约占12%;机械本体约占22%;其他外设约占6%。核心零部件三大件占工业机器人成本大头,约72%左右。

从系统集成商为何不赚钱,看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赚钱

核心部件进口,国产变化 (数据来源:伙伴产业研究院)

关键基础部件中,减速器控制器在国内大部分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均已实现自主生产,但和国际水平仍有差距;而另两个关键基础部件伺服电机和减速器,国产可用的资源非常少,仍大量依赖进口。

试想有可能零部件厂家给到大客户的最低价格已经逼近你的成本价了,这样一来,国产机器人根本没法玩。

所以只要进口品牌一降价,国产品牌就会被逼上梁山。在2018年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器人品牌选用纯国产零部件配置以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

2、对于大部分系统集成商而言,这个行业就是夹缝中求生存。

受限于非标自动化产业的产能、货期、付款、服务,以及产品一致性、稳定性等因素的桎梏,能够在国内真正突出重围的系统集成商寥寥无几。

国内集成商两极分化太过严重。

大项目意味着高风险,高技术,同时也附加高利润,小型集成商不敢接也没能力接。

而小项目虽意味着低风险,技术要求少,可竞争者多,最后厮杀下来的利润根本无法给企业本身造血。

因此大部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深陷于事多、利薄的产业窘境,面对上游本体商和设备商,无法获得他们过多的专业资源和技术支持,同时也要面对自己本身项目周期过长,资金风险较大,付款条件严苛,人力资源不足等因素,行业痛点频频的状态下夹缝求生存!

| 既然难赚钱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做?

1、资本追逐。

很多人以为做机器人可以赚钱,或者根本只是想靠机器人这个名头圈钱。

根据互联网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融资规模60.3亿元,其中涉及兼并购案例12起,融资案例52起。相较于2017年,2018年工业机器人投融资规模有所减小,主要系大额的兼并购案例较少,资本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倾向于寻找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2、机器换人大势所趋。

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考虑是用机器便宜还是用人便宜。

未来工业机器人价格还在持续下降,制造业员工薪资则上升趋势不改,预计这种趋势仍将继续,剪刀差会越来越大,机器换人动力会越来越强。

到2020年,我国绝大数省份的制造业从业者的时薪将超过 25 元/小时,江苏、浙江、广东将超过 35 元/小时,北京与上海将超过 40 元/小时。

考虑到机器人效率更高,一个机器人可以替代多个人,所以单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目前机器人的成本未必比人工成本高。但预计未来大概率机器人成本将继续下降,而人工成本将继续上升。

| 机器人产业到底如何才能“赚钱”

1、对于本体商而言技术上认认真真做“好”机器人。

虽然我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在高端应用领域竞争能力较小,但是随着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在继续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渗透率越来越高,我国在一些关键技术突破与多元化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只有攻克了减速机、伺服控制、伺服电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才能逐渐显现。

2、对于集成商而言摸透行业应用工艺。

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不能100%复制,因此比较难上规模。但是只要熟悉下游行业相关行业工艺,进行机器人的二次开发,完成重新编程、布放等工作。

真正做到“吃透”两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对于所有从业者而言,心态要稳。

别看现在机器人一片大好,实际已风起云涌,国外厂商大批入局,国内厂商恶性竞争,政策变化,资本暴雷,这其中有波峰必有波谷,暴风雨来临的时候,谁都无法独善其身。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2018年,随着我国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加上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现今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态,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会达 19000 亿元。

智能制造是全球工业行业苏醒的至关点之一,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智能制造迎来了冬天的第一缕阳光。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为 15150 亿元,增长率为 22.6%,随着各大企业和机构对于技术的研究更加深入、产品更加创新,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将会 19000 亿元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的持续出台,中国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行业将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从发展前景、技术融合、商业模式以及生产安全等方面来看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将迎十大发展趋势。

01

安全生产将成为重中之重

工业核心数据、关键技术专利、企业用户数据等数字化资产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

作为生产的首要保证,安全性一直都是政府和员工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智能制造融合了机器人、人工智能众多前沿科技后,人为能够及时控制的事故似乎变得更加简单,但是在设备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管理人机交互时的安全性是重点之一。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另外,在工业物联网进入制造业后,工业物联网遭到数据攻击的事件常有发生,所以企业的设备、产品等数据的安全也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数据安全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尚不健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智能化升级步伐。

未来,提高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性,增加企业上云信任度和意愿,将成为中国企业智能化升级决策的重要依据。

02

智能制造行业将会近一步扩大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智能制造在汽车行业、3C电子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步加深,当各企业开始认识到智能制造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方向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够对企业的产值和效率持续优化,智能制造会进一步渗透石化、纺织、机械等行业。

03

通用性技术或将成为AI+的突破口

在定制化柔性制造、多场景生产的大力发展下,通用性技术并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对于AI赋能传统工业,就能够容易解决这些需求。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在大数据的积累下,企业能够利用AI实现专业场景的快速转变,真正做到制造向“智”造转型。

04

数字双胞胎技术或将崛起

2018年,汽车行业较为萎靡,并没有像往年那样“金九银十”,客观来讲从买车到养车的成本很高。

数字孪生技术将作为企业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的第一选择,车企可以通过这些技术在研发过程中解决生产过程复杂、资源浪费等产生高成本的问题,以更低的成本做出数字化模型。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通过降低成本,汽车行业在明年的销量可期。同时,在3C领域引入数字双胞胎技术也可带动行业的发展。

预计到2020年,至少50%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制造商将为其产品或资产启动至少一项数字孪生项目。

05

打造精准大数据闭环

近些年,工业大数据开始被企业所重视,利用大数据能够挖掘那些隐藏在背后的客户价值,帮助企业完成时限客户需求、生产系统、商业模式、决策模式的转变。大数据能够帮助企业从0做到1,然后再从1做到N,从N做到1(个性化)。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要实现这样的模式,就需要企业构建从构建从采集、分析、转化、反馈等环节的精准数据流闭环。

06

更多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制造

互联网企业进军工业领域,即“互联网+智能制造”已取得初步成效。阿里云与西门子合作,宣布正式进军工业物联网,同时百度智慧工厂以及京东智慧供应链等都在打造自己的智能制造产业。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互联网企业具有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和技术优势,在进军工业领域后,能够给传统制造企业带来更多的技术应用场景,加速企业智能制造的转型。

07

用户需求将引导企业转型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工业发展进程正在从企业产品牵引用户需求转变为用户需求引领企业生产,智能制造将会改变传统制造从生产环节降低成本增效,进而转向提供高附加值的衍生服务,从提供智能产品到智能服务实现附加值提升。

08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将率先探索出市场化商业模式

通用性行业平台由于纵深程度有限,市场供给与需求并不匹配,使得企业上云意愿不强,尚未探索出成熟的市场化模式。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由于兼具聚焦和普适双重特性,面对智能制造各行业不同需求,有望率先探索出可行的市场化商业模式。

09

聚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细分行业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由于国内智能制造起步较晚,对于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以及资金压力是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从几个发展方向上切入智能制造,或许只有大企业才能负担起。

如果中小企业从智能制造系统等细分领域深入研究将有望成为独角兽。

10

超高附加值制造领域将成为增材制造在工业领域的最优切入点

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的十大发展关键点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在桌面级应用以及简单的工艺大规模的场景不具备成本优势,而作为发动机、风电叶片、潜艇螺旋桨等为代表的超高附加值、超大型定制化单品制造领域可能会在2019年给增材制造在工业领域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