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快速原型设计?

什么是快速原型设计?插图

无论您是独自建立还是作为团队的一员,至关重要是快速。这就是为什么我如此倡导快速原型设计:一种由构思,原型设计和测试组成的设计工作流程。它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快速发现并验证他们。

通过快速原型设计,您可以期望与经理,工程师,用户自己和其他设计人员进行协作。

快速原型制作的好处

它更安全

多个合作者的 快速构思意味着有更好的机会发现获胜的想法。这也意味着如果您的原始原型是哑弹,您最终会得到各种各样的后备创意。

专注于低保真原型设计意味着如果你走错了路,你就可以把这个想法扔进垃圾桶并重新开始。

当时间就是金钱时,尽早和真实用户一起测试概念是最好的选择。它比直接高速保真更安全,只是为了意识到它的众多缺陷本来可以避免 – 只要你早先通过快速原型设计发现它们。

从头到尾设计应用程序或网站而不收集任何反馈是一种灾难。从表面上看,无视反馈听起来更快。但是当你以难以理解的用户体验到达目的地并不能解决原始问题时,很明显反馈驱动的,“缓慢但肯定”的方法比从头开始要好得多(而且更便宜) 。

“从头到尾设计一个应用程序或网站而不收集任何反馈是一种灾难。”

它鼓励创造力

虽然头脑风暴往往会导致沮丧和过度思考,但快速原型制作会迫使您更少思考,更快地思考,以激动人心的方式释放创造力。

它提升了焦点和团队团结

与广泛的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者密切合作,揭示了团队的优势和劣势。它还将每一次成功都转化为共同的优点,提升团队精神和士气。这种类型的合作通常会带来更高的关注度和动力,促使团队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最好的工作。

快速原型制作最佳实践

思维

当快速闪电时,构思最有效。许多专家都认为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越快地使我们最糟糕的想法失效,我们就能越快找到最好的想法 – 并用它来创建一个可测试的低保真原型。想法可以是大胆和疯狂,或简单和明显的混合。

一个着名的快速构思技术,帮助设计师在短时间内酿造八个想法。虽然看起来这些想法似乎尚未发展和匆忙(这是真的),但是在原始想法出现时勾勒出原始想法的过程往往会产生通常无法发现的特殊解决方案。

什么是快速原型设计?插图1

我们最喜欢的一些UX设计师的12个线框示例

以下是它的工作原理:

  • 收集笔记/研究(20分钟)
  • 涂鸦粗糙的想法(20分钟)
  • 草拟八个你有信心的想法(八分钟)
  • 选择最好的主意,然后把它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板(30多分钟)

您可以使用故事板来构思您的想法。

原型

快速原型制作的最佳实践是低保真度的设计。花费大量时间来细化小细节是不必要的,尽管随着产品信心的增长(通过测试)提高保真度是很好的。

为了获得最佳结果,请使用具有强大协作功能的原型设计工具,以便利益相关者能够权衡他们的反馈。用户测试功能的奖励积分。

“为了获得最佳效果,请使用具有强大协作功能的原型设计工具,让利益相关者能够权衡他们的反馈。”

测试

在每个审核周期中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代表都太昂贵了,所以最好逐步介绍它们。从你的团队开始(自我测试); 然后循环你的内部利益相 然后,与能够提供最终验证的真实用户进行测试。

在进行用户测试时,您正在寻找可操作的反馈,清楚地描述问题并推动下一次迭代。让评论者以他们最舒服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反馈:绘画,评论,甚至是面对面的对话。确保准确记录所有反馈,请求有关用户思考和感受的具体细节。

快速原型设计是设计师和设计团队最激动人心的活动之一。这是一个释放创造力,沉迷于原始绘图工具,尝试看似疯狂的想法,并在没有边界的情况下共同发展创意的机会。

使用响应式网页设计的好处缩略图

使用响应式网页设计的好处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和自适应网页设计

使用响应式网页设计的好处插图早在本世纪初,网页设计的争论就在固定布局与流畅布局之间。流体设计布局设置为百分比,并且它们被拉伸以适合浏览器的框架,而固定布局被锁定在由设计者设置的像素宽度确定的单个布局中。

这些方法都没有完美无缺。虽然流体模型适用于多种屏幕尺寸,但它们在宽屏显示器上看起来很瘦,没有吸引力。固定设计在他们设计的屏幕上运行良好,但几乎不可能在小屏幕移动设备上使用。

近年来的两个主题是响应式网页设计和自适应网页设计。虽然这两种方法都有助于满足Google建议,即移动设备可以访问网站,同时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和强大的性能,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首先,自适应网页设计(AWD)就像旧的固定设计一样,它使用基于断点的静态布局。AWD用于检测屏幕大小并为其加载适当的布局。这涉及设计(至少)六个屏幕宽度。对于多种不同的屏幕尺寸,设计和开发具有AWD的站点可能是额外的工作。

这种方法确实可以让您对样式和内容策略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而您无需使用响应式设计。但从长远来看,设计至少六个“新网站”形式是一项很多工作,你不一定要与响应式网页设计有关。

Carrie Cousins在The Next Web上说你应该“考虑使用自适应设计:

  • 特定于设备的体验是必要的;
  • 实际上,您可以为每个设备创建不同的体验;
  • 您可以处理和维护自适应模板和资源; 要么
  • 您的用户群正在许多不同的设备上访问您的信息(如果分析显示70%的用户在一台设备上,那么自适应用户界面可能不值得花时间)。

另一方面,响应式网页设计(RWD)并没有像AWD那样对内容和样式进行过多的控制,但是构建和维护的工作量确实要少得多。RWD就像流体设计的后代。无论目标设备是什么,它都适应屏幕的大小。响应使用CSS媒体查询根据目标设备更改样式,然后根据设备的屏幕大小加载页面布局。

“响应式设计在构建和维护方面的工作要少得多。”

因为RWD在屏幕上移动并移动内容以便流畅地适应设备窗口,所以在转换时,您需要特别注意设计的视觉层次结构。这是在多个设备和多个浏览器上进行测试时派上用场的地方。

许多设计师认为响应式设计是更具挑战性的设计方法,因为他们必须规划几乎无限数量的屏幕尺寸。即使有这种皱纹,RWD几乎总能产生更清晰的代码和更好的适应性,因此它是建立在未来的基础上的。

为什么响应式设计是网络的未来

仍然没有出售为什么设计响应性负责设计这个怎么样:

  • 这对你的读者来说更愉快。与AWD一样,屏幕尺寸没有固有的限制。虽然响应式网站设计可以保证在任何屏幕尺寸上都能很好地工作,但自适应设计只能在布局能够使用的屏幕上工作。
  • 响应式设计加载速度更快。自适应网站需要加载所有可能的布局,而响应式网站只需加载适用于所有平台的网站。
  • 它具有前瞻性。因为它不限于您指定的屏幕尺寸,所以无论屏幕尺寸如何,您的页面都会在下一个三星或iPhone(更不用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上加载和显示效果。

最重要的是,响应式设计会自动整合到您的InVision Studio项目中(因此您没有任何借口)!响应式工具是Studio本身的核心原则。这允许用户利用组件和响应约束容易且快速地创建相同屏幕的各种版本。

欢迎来到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您的iPad,iPhone,Android和可穿戴设备版本都可以轻松地集中在一个集中设计文件中。Studio的飞镖靶允许您在调整尺寸时实时查看更改,而不必通过反复试验查看潜在的断点。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

911 carrera S和carrera 4S – 992代的前两个成员 – 将配备3.0升涡轮增压的六缸发动机,功率为443马力,比之前提高了23马力。根据保时捷的说法,两轮驱动的卡雷拉S可以在3.5秒内达到60,而全轮驱动的卡雷拉4S可以在3.4秒内快速滑动。这使得这两款车在每种情况下比前一款车型快0.4秒。使用可选的运动计时套件,这一优势再增加0.2秒。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

通过改进的喷射过程和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冷却系统的新布局,提高了驱动效率。 动力由新开发的八速双离合变速器提供。其他亮点包括新的辅助系统,包括保湿湿路模式,使湿路上行驶更安全,夜视辅助热成像摄像头,以及全面的连接 – 现在也使用群体智能。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1

外观设计强调了911 992型的性能飞跃。显着宽度的车轮外壳拱在20英寸前轮和21英寸后轮上。现在所有车型的后端宽度相同,突出了细长的中央部分。在前面,身体宽45毫米。门中电动弹出手柄的齐平整合强调了锥形和光滑的侧面轮廓。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2

在新的LED前大灯之间,带有明显凹槽的发动机罩唤起了第一代911代的设计。所有型号的后部均采用明显更宽的可变位置后扰流板和无缝,优雅的灯条。除了前部和后部之外,整个外皮现在由铝制成。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3

灵感来自20世纪70年代的911车型,内饰的特点是仪表板的清晰直线与嵌入式仪表。除了中央转速计 – 典型的保时捷 – 两个薄的无框自由形式显示器为驾驶员提供信息。PCM的中央屏幕现在为10.9英寸,由于采用了新的架构,因此可以快速操作而不会分散注意力。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4

下方有一个紧凑的开关单元,带有五个按钮,可直接访问重要的车辆功能。在数字化方面,911通过永久连接以及新功能和服务迈向未来的下一步。标准PCM功能包括基于群数据的在线导航以及保时捷连接。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5

它还拥有10.9英寸触摸屏显示器,智能控制和底盘元件以及创新的辅助系统。 这些功能由三个独家数字产品完善:保时捷公路旅行应用程序,保时捷360+个人助理,以及基于网络的保时捷冲击排放计算器,用于中和您的个人碳足迹。

2020保时捷911 carerra S在洛杉矶车展上亮相插图6

2020款保时捷911 carrera S起价为113,200美元,而4S则略高于120,600美元。 每个价格再加上1,050美元,以支付目的地和处理费用。订单是开放的,但直到2019年夏天才在美国开始交货。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现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其成立10周年

大便表情符号诞生已经10年了,让智能手机用户有机会通过一个微笑的排泄物来表达一百万种不同的猥亵。所有的一切仍然可爱。像这样的里程碑需要庆祝,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纪念21世纪传播的光辉榜样而不是“蹩脚”的自我宣传活动。多伦多的摄影师贾斯汀波尔森以50个富有想象力的方式重新创作了大便表情符号。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poulsen与加拿大创意机构重新思考,以实现以乐高,蜡烛,土豆泥,甚至迪斯科舞会的形式看待粪便物形成的运动。 这个自我宣传片是为了展示波尔森的艺术品,它远远超出了摄影的范畴。他更喜欢建立自己的道具,并在这种情况下创建他的相机内部场景,而不是在Photoshop中。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这是poulsen与重新思考创造合作的第二个狂野而古怪的自我宣传。早在2015年,他们联手创造了切断的拇指驱动器 – 手工制作的USB拇指驱动器,形状像poulsen的拇指,然后发送给潜在客户。这场运动有着同样的口吻……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我做了很多不同的事情,”波尔森说, “ 那么为什么不能做出很多不同的事情来证明呢大便表情符号十周年纪念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新创造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成立10周年

艺术家以50种不同的方式重现大便表情符号,以庆祝其成立10周年插图8

机器狗3D打印的仿生手臂

youbionic提出了一种有趣的方式,通过将它们连接到机器人控制的仿生狗上来推广其3D打印,机器人控制的仿生手臂。完美的角色是spotmini,由波士顿动力学设计的quadrapedal模型,designboom 于2016年开始撰写。从那以后,我们对其强大的性质和走楼梯,甚至  打开门的能力印象深刻。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图片由youbionic提供

youbionic于2014年开始研发其仿生假手。从那时起,这家意大利公司一直在对原型号进行改进和更新,甚至推出了3D打印双手设备,用于增强型人体。现在,youbionic已经发布了最新的仿生产品 – 一个仿生产品,一对人工手臂,可作为STL文件购买,并在家中进行3D打印。

该设备的目的是通过远程控制或独立执行任务,使用户的生活更轻松。通过在3D打印之前修改和自定义文件,可以对设备的功能或大小进行个性化,使其完全符合用户的生活方式。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为了展示可以通过3D打印设备实现的定制水平,youbionic与先进的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公司合作   修改其最新产品。结果是该公司的spotmini  机器狗的半人,半动物,全机器人混合版本  。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四足的spotmini机器人是一个25公斤的机器人,有17个关节,其强度可以承载14公斤的有效载荷。它配有3D视觉系统,充电时间约为90分钟,具体取决于其使用情况。如前所述,它能够爬楼梯以及处理物体,现在它配备了一双双手,令人印象深刻。它还具有一些新功能,包括具有深度和立体摄像头的感知传感器套件,以帮助进行移动操作和导航。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如果您想创建自己的仿生融合,可以在comapny 的网站上以179美元的价格购买用于3D打印的STL文件。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spotmini机器狗现在有一对3D打印的仿生手臂

机器狗3D打印的仿生手臂插图7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

ikawaya建筑师在整个场地中以方格图案安排了七个花园房屋的内部单元和庭院,同时设计两个并同等重要。作为今年的g-mark日本优秀设计奖获奖者之一,该项目扩大了在东京 kunitachi市一个安静住宅区的城市住房的可能性。

 ikawaya建筑事务所的七个花园洋房以方格图案排列图片均由ikawaya建筑师提供

每个房间都与其中一个庭院直接接触,提供明亮和开放的环境,而ikawaya建筑师决定建造一层高的房子,保持生活空间和花园之间的水平始终如一。由于花园将自己作为未来扩建每个房间的场所,因此可以维持布局和居住在一起的家庭数量的变化,以及设置边界墙的可能性,增加地板的建筑物增加等等。 。

七个花园的房子在个人住宅类别中赢得了2018年的g-mark日本优秀设计奖。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2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3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4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5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6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7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8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9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0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1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2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3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4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5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6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7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8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19

七个花园洋房设计插图20

成为一个国际人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成为一个国际人才,需要做哪些准备插图

今天的题目叫做“成为一个国际人才,需要做哪些准备”。坦率说我自己都不算国际人才,因为我没有真正留过学,尽管迄今为止我走了世界上四五十个国家,但是去走一走,并没有在那工作过、生活过、学习过,离国际人才还比较远。

所幸我有两个资格来讲这个话题。第一,从新东方走出去的中国留学生现在加起来已经达到一二百万总量。有很多走出去的人才,是二三十年前出去,现在他们中有些人真的变成了国际化人才,而有些依然没有变成国际化的人才,所以我就会对他们进行一些分析。第二,我的孩子是在两种文化和语言中长大的,他们语言既包括了英文,也包括了中文,因为我希望他们能够两种语言随时切换交流。我认为孩子面向未来世界,一定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舞台,而不是把中国或者国外,只选一个作为自己的舞台。中美贸易战影响了全世界的格局,也表明世界已经连为一体,未来两边交流和交往,这是最容易使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平台。

基于这两个理由,我可以聊一聊这个主题。我认为成为国际人才,有四大要素,一是从语言上来说,一是从文化上来说,一是从规矩上来说,一是从心态上来说。

从语言来说,我个人认为四点特别重要。第一,学外语英语是首选。很多人会学法语、德语、日语,这些语言使你多了跟世界、别的文化交流的工具。但是从国际化、全球化角度来说,在所有的语言中,如果没有特别的需求,英语应为首选。比如你只学日语、不学英语,你就只能在日本和中国间打交道,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如果你是时尚、艺术专业,学法语会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你做工业制造、智能制造相关,懂德语也变得很重要。但是不管你懂哪种语言,最好不要放弃英语。

当然,面向未来,光会中文是不行的。有人说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我们任何语言随时都能被翻译成英文,英文也可以随时转化成中文,我们就不需要学语言了。现在科大讯飞这样的科技公司,已经造出了翻译笔,这么一只小小的笔,这边说中文,那边英文就出来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学了呢。不是这样的,因为任何深度机会的获取,都是靠你自己本身已经彻底掌握的一种才能。不要忘了语言背后还涉及到交流、情感、学习,这是人工智能没法帮你解决的。唯一能帮你解决的,比如你不懂英文,出去旅游、日常吃喝玩乐中的对话拿人工智能翻译笔能稍微翻译一下,不至于迷路,不至于找不到某个地方,不至于点菜的时候点的牛排给你上的是一只鸡,这个是可以的,剩下任何想要在世界上获得成功的事情,语言的掌握是一个前提条件。

不管你学的是什么语言,英语真的不能放过。英语是国际指定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第一语言,尽管讲中文的人数比讲英语的人数多,但是中文严格来说还是地方性语言。之所以讲中文的人多,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占14亿,加上世界各地华侨接近1亿多,所以有15亿多。好像人挺多的,但是只能中国人和中国人交流。中国的经济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号称全世界人民都会来学中文,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说,中文会变成全世界交流的语言,甚至会胜过英文。目前来看,中文可以成为世界交流的语言,但超过英语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全世界所有的科学、学科用语最核心的语言系统都是英语,它不可能转化为中文。目前来看,我们中文里大量科技词汇、现代词汇是从外语翻译过来的,不是从中文翻译成外语的。

你不可能让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学了中文,再来跟中国打交道、做生意。全世界的国家,除了极个别的中小学规定中文是学校的第二外语外,大部分国家都不可能让每个人必须学中文,如果不学中文大学都考不上。但看看中国是怎么规定的你英语考不过就不能上大学。现在在马路上碰到个中国人基本上都会讲几句英语,所以外国人一到中国来,发现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学中文,因为中国人都能讲英语。在可见的将来,中文依然是地区性语言,亚洲地区语言。而英语是世界性语言,所以为使你这一辈子有一个强大的语言工具,英语一定是首选。你学了英语,有能力再学别的语言也没关系。

第二,中国英语教学有一个误区,耽误了我们中国一代又一代人,包括把我也耽误了。中国的教学到今天为止,大多数的学校和老师,依然是以词汇、语法和课文为主的思路。一个老师讲一篇课文能讲两天,重点讲语法、翻译、词汇。我们中国孩子考试的时候,涉及到语法、词汇、翻译和课文的,考试分数都相当高,涉及到听、说、写,分数就相当低。这件事情到今天中国的高考依然没有解决,中国的高考依然是词汇、语法、课文、翻译为主。这件事情一下子改不过来,为什么改不过来因为中国的中小学老师大部分人自己听力口语和写作是不过关的,除了那些留学回来的老师写的很好外,大部分老师都写的非常差,尽管他们语法非常的好。

这件事情在中国,估计不过十年、二十年依然解决不了。好就好在现在国外一些考试已经以听、说和写为主。比如托福和雅思考试,以听说写为核心的考试,阅读只占到了其中一部分,语法在托福中已经取消了。正确的思路是听说写,如果你的孩子很年轻,你的重点就不要放在学校英语考试有多高分数上面,而是放在你的孩子写听说方面水平有多高上面。这件事是可以完成的,比如多让孩子从听的角度去学,让孩子听各种国外的新闻媒体、报道文章、电影电视剧,也可以听TED比较标准化的演讲。即使学新概念、学我们教育部规定的课文,也可以从听开始学。因为现在所有课本都有非常好的听力系统。你先从听开始学,比从读和语法开始学,水平要高很多。

第三,备考语言的重要性。这里我想纠正一个概念,我们很多家长有一个概念:孩子出国越早,学习就会越好;出国越早,孩子越抓住先机;出国越早,孩子英文水平就提高越快。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误区。

如果你把孩子送到国外学校或语言学校,他的口语可能会稍微提高一点,但他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是不一定的。托福和雅思这两门考试,分数的高低跟孩子的综合英语水平直接相关。SAT考的是逻辑能力、阅读能力、数理能力,不是英文水平,这是另外一回事。SAT和ACT专业考试考的是学科能力,跟英语本身也没关系。所以真正决定孩子英语水平高低的,一定是托福和雅思的分数。

美国每年大概有5000个左右的中国学生会被终止学业,或者劝退、或者开除。开除主要因为考试作弊。那为什么不作弊也会被劝退原因很简单,学不上去、考试不及格。考试不及格主要原因就是英语水平不过关,英语水平不过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考一个托福和雅思的好分数就出国了。凡是雅思考到6分以上、托福考到90分以上到国外去学习,英语水平基本就能跟上,就不存在去了以后,过了一年老师上课还听不懂,导致考试成绩上不去、学习失去信心、最后不得不退学这样的事情。凡是在国内托福考过100分,雅思考到7分以上的,被退学的非常少,我不能说没有,因为有的孩子自己不学没办法。英语水平过关了,老师上课能听懂,没有理由考试不及格。

你的孩子早出去没有问题,但如果直接出去读本科,就是中国高中毕业直接去读本科,不是出去读小学、初中、高中。如果出去读小学、初中、高中,英语水平差点没关系,他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如果直接出去读本科,就必须让他托福和雅思考到一定的分数再过去。我建议最低的分数原则上雅思6分,托福至少85分以上。

孩子过去后,坐进课堂,老师讲课能听懂三分之二左右,是他能够坐在课堂开始认真学习的标准线,这就是备考语言的重要性。不是要鼓励大家到新东方来学习,你可以到任何地方去学习。总而言之,托福、雅思这两个分数一定要达到基本水平以上,这个很重要。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进入每年被大学劝退的学生行列。那些被劝退的孩子不愿意回国、重新再申请大学的话,既要过语言关,又要过申请关。孩子语言能力不行,最后付出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更大。

第四,真正的语言能力完成,至少需要国外三到四年正规化的学校训练。如果孩子到了工作的时候,交流写作语言够用,一定要进入正规的教育系统学三到四年。三年是研究生三年,其实有的时候是不够的。咱们中国本科毕业的学生,出去读三年研究生,结果一开口说英语,讲的还是中国英语。但是本科生只要是认真学习基本没问题。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学了四年本科毕业,结果英语依然不能交流。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英语学习系统里去,四年学习只和中国同学进行交流。所以并不是孩子在国外毕业了,水平就过关了,如果你的孩子毕业并且英语过关,那实实在在要学四年,每篇论文都要自己写。有的孩子不认真学,毕业写论文还要请人写。

如果用英文写东西水平变高了,就意味着你能够部分融入了西方社会。因为笔头交流在西方是十分普遍的。我的笔头就不行,我写一封英文Email,一个小时也就1000字不到。我女儿写一封Email,1000字,二十分钟写完了。这就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完成了,能用一辈子的。我们孩子要记住,到了国外一是要尽可能进入西方的学习圈,二是所有的东西应该自己完成,三是一定要弄清楚,到了大四毕业的时候,英语水平全世界通用基本上没有问题。

对话多牛创始人:收购人人网,我们如何激活老用户?

对话多牛创始人:收购人人网,我们如何激活老用户?插图
根据人人公司公告显示,人人网社交及直播等业务全部作价6000万美元(含2000万美元现金及4000万美元股票),打包出售给多牛传媒。
在陈一舟发布的回应中,陈表示选择多牛传媒是因为其“发展很快,商业模式也不错”,而在《深网》的独家专访中,陈一舟则表示多牛传媒对人人网这个资产比较喜爱,而且“确实是干事情的人”。陈一舟称,多牛传媒锁定年轻娱乐用户,列举了该公司旗下资产包括互联网社区媒体JUJUMI、中文魔兽社区 NGA、二次元社区ACG、电玩门户电玩巴士,并认为人人网社交场景将提升多牛传媒的用户连接效率,社交和内容可以帮助多牛媒体矩阵更具价值。收购完成后,多牛传媒两位创始人王乐、姜楠接受了腾讯《深网》独家专访。在专访中,二位创始人表示,选择收购人人网是因为社交是中国互联网的底层业务,如果在社交行业中没有一席之地,那就不可能在未来站住脚。另外,内容媒体产业与社交网络已经密不可分,内容与社交的结合将是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王乐坦承,未来不敢说会把人人网做成什么样,但是内容驱动一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姜楠则表示这次交易有点像给人人网找了一个好人家,找了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很多用户在人人网留言,说恭喜老板,留言最多就是好好对她。我也只好说,会的,一定尽力。”

提及人人网未来的发展,二位创始人均表示不方便透露太多产品细节,但是不会把人人网的回忆抹杀掉,会将社交和媒体进行更多结合。

以下为部分专访实录(在不改变原意情况下有所删减)

陈一舟很爱人人网深网:多牛是什么时候开始和人人网进行接触的王乐:其实很久以前我们曾经和陈一舟聊过说怎么去做人人网这件事。但是当时主要就是聊业务,聊(合作),并没有具体谈说由多牛接手来干,我们也没想过陈一舟会真的放手。当时我们聊过关于一些直播、流量合作的过程,但当时没有想到这个能交给我们。陈一舟其实还是很了解我们的商业模式,他认为我们这个传媒矩阵的模式还是个比较聪明的办法。后来我们聊过两三次,但是都没有直接谈到交易的事儿,主要是聊如果人人网交给我们,我们怎么做,人人网对我们有什么价值,我们对人人网有什么价值,陈一舟更关心这件事情。我们最初聊的时候,其实也对人人网提出了很多看法,比如移动端做的确实比较比较差。其实陈一舟对手下分拆的业务还是非常关注的,以前donews分拆的时候,也算是拉开千橡分拆的序幕。当时他就很信任我们这个团队,说我们是创始人的心态,投入全部身家去做这件事,这也是陈一舟一贯的观点。

陈一舟其实对人人网有着非常深刻的爱,不然也不会一直坚持给人人网找办法,他做投资或者做其他的业务都比做人人网要轻松,可以看他投资的战绩。所以最终人人网交给我们,也不算完全卖掉,陈一舟还是多牛的重要股东。所以卖给多牛也不是完全的商业至上。

姜楠:这个有点像给人人网找了一个好人家,找了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很多用户在人人网留言,说恭喜老板,留言最多就是好好对她。我说,会的,我们肯定会尽力。

深网:最后人人网的估值是怎么确认的

王乐:有人看历史估值,有人看最高估值,但是肯定不会这么谈价。人人公司现在的市值是1.05亿美元,现在6000万美元已经是六成的市值了。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一个就是看它的收入、利润,此外,品牌价值、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这些都有专业的评估师进行评估报告。第三呢,就是资产规模,财报显示人人网有3100万月活用户,如果按照某些公司的标准,一个用户10美元,那人人网值多少钱这个真的很难算。

还有媒体愿意给我们省4000万,说是2000万就搞定了。其实我们是经过艰难的谈判,才拿下现在这个价格的,实话说,我们这个价格,跟陈一舟也不好谈。我们可以透露的是,我们绝对不是出价最高的,也不是出价最低的。我们还发了朋友圈,说感谢陈一舟在这么多竞争对手中选择了我们,找他的人真的很多,还有一些是圈内的超级巨头。其实(对很多互联网巨头而言),这个几千万真实用户的社交属性,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商,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深网:如何评价人人网的过去

王乐:任何人坐在我今天这个位置上,都会被问到这个问题。其实人人网有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它的成功阶段,从猫扑这个匿名社区到后来的实名社区,然后又切入重要的校园场景,迅速形成了一个熟人社交网络。最后利用社交游戏,扩展校外资源。这个阶段主要对标Facebook。

第二个阶段是进入了移动时代,人人网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开心网甚至彻底消失了。老产品要适应新的移动时代,确实有着很大鸿沟。像陌陌这样直接从移动时代开始的产品,还有微博,反而比较有优势。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学生离开校园以后,大概七八千万的用户就直接投奔腾讯了,使用微信了。人人网不得不面对这个中国最顶尖的社交巨头,它的对标目标也从Facebook变成微信了。当时人人网实际和很多运营商、或者是MSN这样的即时通信工具都有沟通,但这些尝试都没有成功。

所以这个时候人人网就属于进攻(移动)没有成功,自己原有的阵地(校园)又不断失去。同时由于已经上市,还要面对资本市场的强大压力。这个时候陈一舟作为一个企业家,会做出一个选择,就是开辟新的战场,包括游戏业务、金融业务、二手车业务。当然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很多时候都是为了去做一些这个行业的业务,比如他投资金融公司以后自己就开始做了一些金融方面的尝试。

互联网生意的本质就是流量变现,移动市场的巨大红利机会其实就是新的流量的出现。最后人人网去做直播其实意味着陈一舟想给人人网的社交业务去找到出路,现在看,Facebook收购Instagram是最成功的一笔交易,内容驱动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明显的趋势。直播业务虽然在人人网上面引起的争议比较大,但是从财报数据可以看到,它的收入的增长主要是靠直播的增长。

深网:完成了反响这么大的一个收购,现在创始团队的心态是什么

王乐:平静。这个就像打仗一样,没打之前各种忐忑,但是真的开始放炮了,那就打吧。更重要的是要把事情做好,这才是我们要真正思考的地方。

姜楠:跟平常一样,没什么特殊的。谈的时候比较有激情,确定要干之后就比较平静了,外界褒贬不一我们心里头也有数。我们希望能把这个事儿慢慢干好,现在我们实际是站在了人人网的聚光灯下,所有人都关心多牛能不能把这件事办好。陈一舟也在我们朋友圈里说,兄弟们接好班。这也是我们的期望,未来把产品发展的更好。

激活老用户,社交+内容深网:陈一舟说人人网的未来是个头疼的事情,以后就要问王乐了,您是怎么考虑人人网未来的王乐:这确实是这次交易的核心问题。2014年的时候,陈一舟也来参加我们的创业大赛。后来很知名的足迹被排了第六名,只有3000万人民币的投后估值,可是在大赛以后融了1000万美元。当时陈一舟虽然嘴上说看走眼了,但是其实他对社交有点消极,因为觉得社交有点搞不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其实特别崇尚社交,这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底层业务,其实BAT不同层面上在社交都有布局。但是和其他行业相比,社交在不同的阶段都会诞生新的机会,比如百度的搜索、阿里的电商,对手不算多。现在搜狐、网易也都没有放弃社交,都在做,比如说网易的直播、云音乐、以前的图片网站都有社交基础。现在的今日头条,光靠推荐算法肯定是支撑不起这个上千亿美元市值的,必须得靠抖音背后的社交。所以多牛是这么考虑社交的,这是一个持久战,但是无法绕开。未来在社交行业里,如果你没有一席之地,那你在中国互联网上站不住脚。

深网:人人网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会更倾向于到年轻人这个群体还是开发更多新的社交模式

王乐:未来我们不敢说会把人人网做成什么样,但是内容驱动一定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现阶段)至少会在三个方面有一定想象空间:

首先通过内容来促进人人网现有社交平台的活跃度,带来新鲜血液,包括说社交产品里一些符合这个潮流的变化,这是可以做到的。社交加入对多牛的连接效率是有提升的,会激活社交和我们现有的媒体矩阵。多牛实际上是一个媒体矩阵,我们始终在思考的是如何把这个矩阵做强,去连接内容跟人这样一个事儿。

其次就是直播业务,从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看,文字图片之后视频是主要的进攻方向。过去我们媒体矩阵中其实是缺乏视频类服务的,直播业务的加入代表了视频这种能力的体现,这个是对我们多牛现有媒体业务的巨大补充,它必将成为我们横跨我们所有媒体矩阵的一个基础性业务。此前媒体最大的失误是丧失了直接收费能力,现在就是靠卖广告。直播可以有很直接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媒体矩阵聚焦于年轻人,正好是和游戏娱乐内容相关的,流量会被最大程度复用。

最后就是多牛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媒体公司。媒体的效率其实比较低,而且现在任何媒体都没有成为中心节点的能力。多牛是靠技术驱动把很多媒体统一运营起来来提升效率,所以我们对数字、底层技术非常看重,要切场景切内容,校园人人体系加入之后能够让多牛和用户的交流维度更加丰富。

姜楠:人人网起来的核心价值是在校园的特殊场景和价值,我们很看好这种数据上的合作。多牛的核心就是链接人与内容,媒体不会单打独斗来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因为获客成本巨高。现在我不用烧钱去获得这些用户,我只是去结合人人网的场景。

很多人觉得人人网很多这个不行或者那个不行,但是它的用户规模还在,数据也在,现在甚至还有几十亿张图片。我们愿意将这种社交属性和内容进行捆绑结合,来激活这些用户的价值。

事实上,陈一舟三个月前发了那个文以后,很多人都对人人网有兴趣。

深网:如何去激活人人网这批老用户

王乐:其实从最近几次人人网新闻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有情怀唤回用户不难。但问题是,唤回来干吗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很好解决的话,换回来也没有什么用。在未来几个月,逐渐就能看到我们一些新的应用出来。

这个就像一个身染重病的患者,不能上来就是猛药,一定是先来一点调和的汤,然后轻药,最后才是猛药。

姜楠:目前我们还不太方便透露后边的产品计划,但是这个商业并购能够瞬间微博热搜榜第一,那就说明了,这个用户价值其实是相当大的。这些注册用户的链条、场景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知道用户的价值在哪儿,我们会针对用户价值的属性慢慢调整,逐步唤醒,再去找到有价值的产品,针对用户去变化。这是一个过程。

还有用户问我们会不会把这个回忆抹杀掉,这种事我们是不会做的,所有用户的照片和资料我们都会保留,但我们会用更好的产品体验形式进行保留,符合现代用户的审美、交互、观点。

人人网团队很有经验,未来会有更多空间深网:人人网的团队大概有几十个人,这个团队什么时候正式加入多牛王乐: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就是人,我们有团队在专职做这个彼此之间融入接触的事情,对接的工作已经持续在开始了。另外我们要将人人网的数据、文档、图片、服务器都慢慢转移。今年年底,这个对接工作会基本完成。深网:人人网的团队还有哪些不足怎么看这个团队王乐:这支团队能够坚持到今天,我们是非常佩服的。他们很多从大学就是人人用户,然后被校招。这些人就像坚守后方的团队,给前方打仗的部队提供武器弹药粮草,但是这个团队也觉得有很多遗憾。未来我们会给他们更多施展能力的空间。

姜楠:现在我认为有三个不足,第一个是投入不足和人手不足,这个受限于上市公司;第二个是产品表现形态固步自封在公司的整体;第三个是变现不足,在变现上有一些方法但是缺乏经验。

不过这个团队是非常有经验的,人人网也是一个成熟而且完整的产品,甚至优于现在非常多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马云悼念金庸,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10月30日,武侠泰斗金庸在香港病逝,享年94岁。10月31日下午,金庸生前好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非洲通过官方微博发文悼念金庸:“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2000年马云在香港第一次拜会金庸,叙谈3小时,临别金庸为马云手书“神交已久,一见如故”,并送马云别号“天行”。其后一个月,马云邀请金庸赴杭州主持互联网CEO论坛,成为中国互联网一大盛事,被称为“西湖论剑”。

淘宝早期员工花名多出自金庸武侠小说,办公室也都以武林圣地的名字命名,比如光明顶、桃花岛、达摩院、聚贤庄、侠客岛等,金庸影响马云和阿里之深可见一斑。

下为马云发布的悼念金庸的微博全文:

“只因一个‘侠’字,结缘半生。

“先生其文也大,其人也真。我爱先生之文,爱它侠肝义胆,光明涤荡;我爱先生之人,爱他儒雅敦厚,赤子之心。初见先生,我如话痨,一人絮叨三小时,先生只笑着听,此情此景,如在眼前;此情此景,再难重现!

“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

“要有,也一定不会是今天这样,几万人一起痴痴颠颠——创业,便要做别人做不得之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做人,便要至情至性笑傲江湖;朋友,便要肝胆相照至死不渝……

“只因先生这样写这样说,我们便这样信了,便这样做了。

“一群有情有义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之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言既出,此后经年,去挑战,去抗争,浑身是伤,屡败屡战,忍别人不能忍之委屈,成别人不愿成之事,唯不愿忍江湖不平正气不彰,少年心,英雄梦,惟愿我们能如先生书中侠客,以肝胆豪情行走于这天地之间。

“了却侠骨柔情,快意江湖恩仇。

“先生含笑,已然远去。

“先生赐字“天行”于我,学生终身铭记;‘信不能弃’的告诫,一刻不敢忘;郭靖,黄蓉,行颠,逍遥子,奔雷手,苏荃,语嫣……满满十五部书的花名,托先生之福,常在思过崖行走,在摩天崖争辩,在光明顶见客……

“正直,情义,担当,洒脱……我们努力活出先生教会我们的模样。

“惟愿,家国情、侠客梦、浩然气,融入阿里血液,化为百年精神……变成先生留在这个世界的另一种遗产,走完102年。

“望先生,九泉之下首肯。

“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侠者已逝,来者当追,江湖路远,侠义长存!”

马云悼念金庸,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插图

马云与金庸有着近二十年交情。马云从小痴迷两件事:一是英语,一是武侠。他熟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阿里巴巴企业文化深受金庸武侠小说影响,阿里巴巴办公室以金庸小说的武林圣地命名:马云的办公室叫“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阿里巴巴的价值体系,先后被称为“独孤九剑”和“六脉神剑”。2017年10月11日,作为阿里巴巴技术研究院的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在金庸小说中,达摩院作为武学最高研究机构,代表了修为的最高境界。

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有个“花名”,出自武侠或玄幻小说中的正面角色。在阿里巴巴,大家相互之间都直呼花名,创造了一种公司里人和人之间平等的氛围。马云选的是“风清扬”,正是出自金庸的《笑傲江湖》里独孤九剑的传人,无招胜有招的世外隐者。马云接班人、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的花名是“逍遥子”,原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彭蕾的花名是“林黛玉”,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陆兆禧叫“铁木真”,原天猫总裁王煜磊的花名是“乔峰”。

马云曾透露喜欢风清扬的原因:“第一,他是个老师,他自己不愿意出去却培养了令狐冲;第二,他是无招胜有招,他是基本上打穿了整个剑法,我觉得特别好,当然无招胜有招,无招本来也是招,至少在公司里我这么觉得。”

10月30日晚,阿里巴巴通过官方微信发文悼念金庸:“江湖仍在,永失我爱……”   与此同时,10月30日晚,手机淘宝在App客户端悼念金庸,用户搜索“金庸”时,淘宝会弹出金庸先生的照片,并配上《神雕侠侣》中的一段话:“你瞧这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马云和金庸相识于2000年。7月29日,香港,庸记酒家,一个记者托朋友代马云约来金庸。3小时后,两人成了忘年交。金庸以“神交已久,一见如故”相赠马云。金庸还曾送马云别号“马天行”,意指天马行云但从不踏空。

据马云此前发布的微博,有一年冬天在澳洲,正好听说金庸也在墨尔本过年,于是马云飞去与他见面。马云只见老先生家的书房里全是各类的书,整整齐齐。晚饭时,马云很好奇地问他,“这些书你都看过吗”金庸说:“没有。我书看得不多”。

马云写道,“我心里大喜,感觉和我一样,买些书只是放在架子上而已。晚饭后,我又开吹了。我从一战史,二战史……一直侃到未来互联网的影响。让我目瞪口呆的是老先生居然门儿清,讲一战,二战澳洲士兵的布防到战况……还说在哪个书架上有哪本书说了那次战事!他还说他不看书,我汗颜得一塌糊涂。”马云写道。

马云悼念金庸,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插图1

马云还曾提到,自己2013年去看望金庸,近九十高龄的他,坐在躺椅上,手里捧着一套明史。马云感慨,读书越多的人越觉得读书不够啊!

马云还曾在微博透露,自己曾给朋友做过几次“婚姻红娘”,有一对朋友结婚生子后犹豫孩子的名字,于是马云请金庸帮孩子取了名。

2016年3月10日,金庸先生92岁寿辰,马云特别录制了祝寿视频。马云说,金庸武侠精神对自己及阿里企业文化影响深刻,觉得男人一定要看金庸小说。

“刚创业的时候,我们18个阿里巴巴的创始人,十六七个都对金庸小说特别喜欢,金庸的小说充满想象力,充满浪漫主义和侠义精神。尤其是侠义精神,替天行道,铲平人间不平之事。”马云说,“金庸小说里的很多人物我都特别喜欢,但最喜欢的是侠客行里的石破天,他简单,他执着;另外比较喜欢的风清扬,他是个优秀的老师”。

不仅是马云,雷军、余承东、张小龙、郭广昌等商界大佬们,同样是金庸的“迷弟”。

10月30日晚,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晒出了金庸的书法作品“笑傲江湖”,并写下“从此再无江湖。大侠走好!”

据了解,雷军也异常喜爱金庸的作品。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雷军引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的原话,来回应外界对小米的争议。“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表示,对外界那些纷纷扰扰的口水战,他早就“清风拂山岗”了。

张小龙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追思金庸

10月31日凌晨,“微信之父”、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兼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在自己的朋友圈中追思,自己曾经开发的Foxmail邮箱的取名,正是受到《笑傲江湖》的启发。“取令狐冲之‘狐’,叫foxmail。以此纪念金庸。”

10月31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上发出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以示纪念。

10月31日,马云好友、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发文追思金庸。他写道:“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大多都有一个武侠梦。而这个梦,大多就来自于金庸先生。记得我大学毕业那会儿,有同学去美国留学,一定要带套金庸的小说。哪怕行李超重了,可以舍弃其他东西,唯独金庸的小说不能丢下。当时,我只是觉得他真执着,现在我明白了,这就是他的青春……而对于我,先生营造的武侠世界里,除了豪情千里,除了快意恩仇,除了儿女情长,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份家国情怀最金庸。追忆先生,感谢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江湖的大门,更感谢他教给了我们何处是吾乡。”

马云悼念金庸,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插图2

郭广昌

郭广昌引用《天龙八部》中所写:“进得城去,行人熙来攘往,甚是繁华,比之大理别有一番风光。信步而行,突然间闻到一股香气,乃是焦糖、酱油混着热肉的气味。他大半天没吃东西了,划了这几个时辰的船,早已甚是饥饿,当下循着香气寻去,转了一个弯,祗见老大一座酒楼当街而立,金字招牌上写着“松鹤楼”三个大字。招牌年深月久,被烟熏成一团漆黑,三个金字却闪烁发光,阵阵酒香肉气从酒楼中喷出来,厨子刀杓声和跑堂声响成一片……”他说,“这段讲的是在段誉在松鹤楼初识乔峰,拼酒结义。现在松鹤楼已是豫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应是我和先生最近的一个连接了。我想,如果段誉、乔峰再来,我们还会好酒伺候,先生走好,勿念……”

商业业界,又何尝不是一个江湖,充满着侠骨柔情。

知识付费不热了,得到们接下来故事怎么讲?

知识付费不热了,得到们接下来故事怎么讲?插图

如今,知识付费风口已过,红利期随之在逐渐消失,很多知识付费的创业者也在感叹生意难做,甚至有人已经开始离场。比如,百度音频知识付费产品只生存了6个月,最后的更新时间则停在7月13日。再如,在分答社区运营了两个多月的papi酱于2017年9月11日也宣布了停更。

早在2016年,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知识付费平台都纷纷入局带起知识付费风潮,可以说几乎在知识付费元年——2016年,每个月都有新产品产生,譬如:4月,知乎推出了值乎;5月果壳推出了分答;6月,罗辑思维公众号推送了《李翔商业内参》……然而2017年的知识付费市场冷静了不少,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据搜狐网报道,自2017年4月起,几乎所有知识付费产品打开率和播放率都明显下降。

从人人都在讨论的知识付费时期到现在冷静的市场,知识付费出现了大转弯,而出现这样的转变,这当中存在什么原因呢

碎片化、同质化、营销化三杯冰水为知识付费降温

知识付费余热不再,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知识付费产品的平均到课率不足10%。而2年前凭借“解除焦虑”为目的,许多教育机构、自媒体、大咖等都加入到“知识付费”的行列,可时至今日,在这个领域活跃的掘金者数量,明显不如从前了。

而且,据艾媒咨询的《艾媒报告丨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喜马拉雅FM的产品复购率为52.4%,分答的产品复购率为43%,得到的产品复购率则未显示。可见许多大火的知识服务商,它们的复购率也只有去年的一半,这也就说明很多人已经不愿为知识付费产品买单,导致知识付费市场降温。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解释这一现象:

第一,知识碎片化,用户难以形成知识体系。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其实是个伪命题,用户在真正学习的时候,是没办法一心两用的。而喜马拉雅、分答、得到等这些所谓的知识付费产品就是用音频或者视频代替纸质来承载内容,虽可实现边开车边听课、边走路边听课,但是这样获取的知识比较零散,有多少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那就不一定了,毕竟用户还需分心注意周边的信息。

以《分答》上面的课程来说,老师讲解的课程深度是有的,内容也比较系统化,可以说知识量是很大的。对于信息量大的学习,没有真正集中注意力是没有办法获取完整的知识,从而导致了难以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要知道,大多数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都是希望能为之后的生活或者工作带来利益,比较有功利性。而用户的功利性多多少少都意味着他们要求短期内能够看到回报,但不管是知识的积累还是碎片化知识的整合,都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出效果的。而且用户获取被切割后的知识是比较难以引发长思考和沉淀的,如果没有长思考和沉淀,用户就达不到知其道的效果。

第二,内容同质化严重。例如时间管理类、投资理财类等热门的知识领域容易获得较多人的关注,同时也容易成为平台重点推荐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大多数是技能性的培训,标准化程度高,因此内容上大多雷同。但是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面对类似的内容,也只能选择其中一两个去学习。即使是这样,一刻、攀登读书等知识付费app也尚未做出创新,依旧推出类似的课程,因此难以长期吸引用户,导致知识付费的热度下降。

第三,课程开发更注重营销。用户购买课程无非是“成就动机”在作祟,而成就动机在个人发展上是有很大作用的,好比一架马力大的发动机在激励着人们向前。知识服务商正是抓住用户的这种心理,进而展开营销。

以咪蒙团队联合喜马拉雅FM推出的《咪蒙教你月薪五万》课程为例,咪蒙本次打出了一手“聪明牌”——“3年后你的薪水涨幅没有超过50%,课程费用将双倍退款”,这样的营销策略一出,瞬间囊获了大量的用户。而至于课程内容是否真的能让用户工资上涨,咪蒙对此并不关注,要知道,许多人未必在三年后会申请退款。

果不其然,《咪蒙教你月薪五万》课程虽靠营销赢得了用户量,但是在内容上出现了一边倒的批评声音。据搜狐网报道,随着课程的更新,喜马拉雅上的用户评价呈现走低趋势,不乏出现“干货少、每期内容短、标题党、退钱”等关键词,并且在喜马拉雅的第6期的播放数为1544,对比第1期播放数跌幅达95%。

可见知识服务商更注重知识付费产品的营销策略,容易忽略产品的质量,而用户购买课程,却不能学习到优质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对知识付费产品的认可度,有可能导致大多数用户不愿再次购买知识付费产品,进而知识付费市场陷入低迷期。

可以说,知识付费市场在逐渐变冷,而得到作为知识付费大军中的一员,是跟着市场变冷还是仍有余温呢

得到拥有可观用户量的背后,亦有难解之痛

早在《逻辑思维》时期,罗振宇就已经聚集了大量粉丝,因此打造了个人IP,这也就为得到app上线创造了先天优势。而且罗振宇还为得到挖了网罗吴军、万维刚、熊逸、薛兆丰等KOL,无疑再次为得到添加了天然的流量。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内,得到的用户数达到了2000万,而得到今天能有这样的成绩,多多少少都有KOL的功劳。

然而,从逻辑思维团队公开的数据中了解到,2018年5月的用户数是2016年12月的6倍,但日活用户只增长2倍多点,可见日活用户增长速度并不大,这也就是说大部分用户有可能只是注册了得到,却不常使用,换言之,得到的用户粘性比较低。然用户粘性低的背后,得到未来也并非一片光明。

第一,得到的运营模式比较单一。得到的运营模式就是靠KOL的知识生产者主导的PGC分享模式,由各界的KOL创造影响力引爆产品,吸引用户订阅,然而这些订阅内容并没有成为得到的壁垒,喜马拉雅、36氪等等也都能做到。而这样的运营模式对大V的数量有一定的依赖性,如果得到不能留住大V或者保证大V持续加入,那么粉丝也自然会随头部IP的流动而迁移。

可以见得,单一的运营模式还是存在局限性的。而对比知识付费的头部平台——喜马拉雅的运营模式,得到的局限性就更明显了。要知道,喜马拉雅使用的是UGC、PGC和OGC三者相结合的模式,不仅在内容上提供了广度和深度,而且大V的流失对它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太大,毕竟它自身培养了许多草根主播,用户群相对来说不易迁移。

第二,得到社交性不好。目前,虽然得到的用户可以在专栏下留言,并且有社群小组,直播的时候也可进行简单的互动,但是用户交流的效果并不好。用户在专栏留言只能等待作者翻牌回复,或者获取其他用户的点赞,而用户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

据了解,社群小组看似给用户提供了一个社交平台,但回复最高的帖子却是“80后的朋友留下你的微信号”、“90后的小伙伴来认识一下”等这样的内容。而用户间就课程内容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的帖子比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社区的学习氛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而且也没有达到得到建立社区的目的。

第三,得到商业化气息过重。一些大众化、深度不足的内容产品,若通过广告等流量售卖的方式进行商业化,或许相比要付钱的产品,其流传范围更广,传播力更强。但是得到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以内容付费的方式实现商业化,这样的方式可能会过度消费用户的预期,而知识付费产品鱼龙混杂,若用户花钱在得到上面购买产品却得不到优质的知识,那么得到可能将面临自身品牌影响力受损的风险。

所以,对于得到这样的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如果不能在运营模式、用户体验和变现模式上找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只是简单的以为有内容就可收费,那么这样的逻辑甚至有可能让它走下坡路。

知识付费进入“存量竞争”下半场,得到应如何走

目前,大多数知识付费产品更类似于心灵鸡汤,用户购买后,焦虑的还是焦虑,不会的还是不会,并没有解决到实际问题,可以说,知识付费市场变冷也是必然的趋势。而到了知识付费的下半场,得到是不是要凉凉了面对红利将尽的市场,存量竞争成为关键,得到应该要如何做呢

其一,知识付费产品向垂直化纵深。目前,得到的内容覆盖率比较广,但是在内容供应上较大众化、无太多亮点,难以提高复购率。而且,随着知识付费产业的不断发展,尝鲜用户会逐渐减少,用户获取知识的目的不再是了解,而是倾向于掌握。除此之外,现在的用户更希望能够与知识生产者或者共同学习者交流沟通,然而得到的现状并不能达到用户的期望,因此,用户盲目购课的行为在逐渐减少。

对于这一现状,如果得到走内容深耕和注重用户体验的垂直化服务路线,对留住用户并构建用户互动社区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甚至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品牌专业度。

其二,将业务拓展到三四五线城市。在城市等级分布方面,根据极光大数据iAPP监测得到的数据,得到的知识付费用户大多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三四五线城市的渗透率比较低。

然而,三四五线城市人群实际上是中国网民的主体,它们有人群基数大、互联网渗透率低等特征,能为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三四五线城市人群相比一二线城市用户可能更关注贴近生活场景、应用门槛较低的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倘若得到能根据三四五线城市人群的独特知识获取需求进行产品和内容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其拓展业务范围,实现下沉式发展。

其三,提升资源转化率。现在,得到的用户只能通过简介或者试听一小部分内容来决定是否购买课程,而这样的方式,并不能让用户很好的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容易导致app打开率低的现象出现,同时,得到的资源不能被运用到最大化,并且品牌影响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得到要是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问题,利用AI技术从各种书里挑选出相关内容,整合给用户,而用户按提供的信息量来付费,那么这样的模式自然是比购买所有书籍的方式要更能吸引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提高用户粘度,还可提升资源的转化率。

总之,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退烧,唱衰知识付费的声音也不断的出现,不禁会让人思考“知识付费还有明天吗”而在流量红利过后,得到app该如何谋变拭目以待。

世上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世上所有的牛逼背后,都是一帮玩命的人插图

2016年5月,在小米手机部誓师大会上,雷军站在全体员工面前说:“我今天真心压力巨大,手机这一仗,是我们绝对不能输的一仗,如果大家希望赢的话,真的可以试一试支持我!”

当时,小米正面临手机销量大幅下滑的困境。

在雷军直接带领手机部的一年多里,小米销量实现奇迹般的逆转。在此之前,全球商业领域,还没有一家体量如此庞大的硬件企业,能够在销量大幅下滑之后再次大幅增长。

在外界看来,雷军简直无往不胜,先是把金山做到上市,接着从0到1塑造了市值千亿的小米,在小米陷入危机时再次力挽狂澜。

然而,雷军表面的光鲜背后,是一个日日夜夜玩命工作的劳模。

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时期,小米在印度的员工说:“有一次雷总凌晨一点半到达印度,我们两点半在酒店见面,马不停蹄地讨论了三四个小时到凌晨六点。”

在那一年多里,如果不需要出差,雷军就会埋头在公司拼命工作,每天都是凌晨两点后才回家。

小米能够发展到今天,也许正如雷军自己所言:“我可能无意之中使用了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就是拼命地认真地工作。”

这篇文章,我想和你分享几个故事,主人公们都有一个共性:为了梦想和目标,玩命付出。希望他们拼命生长的过程,能给你带来前行的勇气。

1

成龙:

完美镜头的背后

是浑身数不尽的伤

有一次,成龙在南斯拉夫拍《龙虎兄弟》的外景,中间去了一趟东京宣传即将上映的《龙的心》,坐飞机来回48小时,昼夜参加记者招待会,非常辛苦。

回到片场后,工作人员劝他先休息1天,但成龙要求立刻开拍,而且一来就是高难度镜头。

这个镜头要求成龙从一个墙头起跳,抓住中间的树枝,一个翻身再跳到另一个墙。这个树枝到地面足足有15米高,地下全是大石头,为了保证刺激的效果,不能铺纸皮盒或榻榻米。

第一次拍摄非常顺利,在场的工作人员纷纷拍手称赞,但成龙不满意,觉得观众没办法看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

“再来一次。”

第二次的拍摄进步很大,每一个动作展现得非常清楚。大家觉得这次完美了,准备收工。

但成龙还是不满意,剧中的场景是被土人追杀,走投无路而不得不出此下策,他觉得自己这种看准目标跳过去的方式太刻意了。

“最后一次。”

成龙尝试着在跳树之前先回头,看看土人是否已追到。谁知这次出了意外,刹那间,大家看到他往地面直落地掉了下去。

工作人员火速冲过去,发现成龙的耳朵像水喉一样在出血。所有人,包括远在国内的何冠昌(成龙干爹,香港著名电影制作人),都在调动各方资源,以求让成龙获得最迅速最专业的治疗。

通过两个小时的手术,医生走出手术室宣布脱离生命危险,在场所有人顿时松了一口气。

过了一星期,因为恢复得比较快,医生允许成龙出院,到酒店好好休养一段时间。

但是成龙不同意,“我们三星期后继续拍摄,不影响戏的质量,上次失败的镜头,还要来过。”他转身就对剧组人员说。

如今,64岁的成龙,已经从一介武行成长为万人敬仰的国际功夫巨星,但世界影坛老大哥这个标签的背后,是100余部日夜赶工完成的影片,是30余次死里逃生的重伤。

从成龙的身上,我们至少学到一点:从来不存在一件事,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做好。如果真的可以,那一定是一件平庸的事。

任何一份光彩夺目的成功,任何一个看上去光鲜亮丽的人,背后都是你想象不到的玩命付出。

▲ 成龙讲述:背后曾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时长7:39

2

孙杨:

游了6万公里

24小时除了睡觉都在水里

今年27岁的孙杨,已经成为世界泳坛上的神话。

孙杨是世界泳坛历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奥运会世锦赛大满贯冠军得主,史上唯一一位男子800米自由泳世锦赛三连冠,男子自由泳个人单项金牌数居世界第一。

这些开创历史的成绩背后,是常人无法言说的心酸。人们看到的只是最终输赢的结果,却不知道为了一场15分钟的比赛,他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同为游泳健将的张琳曾向记者分享:

“比赛开始前半年,基本没有假期,因为2天不下水训练的话,水感就会明显消失。一周7天,每天2次课,一周基本要练12次左右。那半年就是6个月,按照每个月30天算,6个月就是180天,要练288次! 这还只是半年的训练量。”

而孙杨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苛:好多次课,他在高质量完成教练的要求之后,自己还要加练几组。

在一次赛后发布会上,外国记者旁敲侧击地对孙杨提出质疑,他给出了霸气的回答:

“1500米是我的强项,没有人可以撼动我的地位。中国游泳现在进步了跟兴奋剂无关,而是靠自己刻苦训练得来的。”

“我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其他时间几乎都在水里。去澳大利亚集训时,那里冬天很冷,很不舒服,早晨4点半就要起床,很痛苦,但是我坚持下来了。”

在高强度的训练之外,孙杨还要克服大量的伤病……因为采取边训练边治疗的保守疗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就是吃饭训练治疗睡觉,这种极度的枯燥,也是一般人无法忍耐的。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知道成功路上的艰辛,其实没有真正的经历过,他们永远无法真正理解这背后的心酸。一个人能够成为强者,最重要的是付出N倍于他人的努力。

3

夏伯渝:

26岁截肢,5次挑战珠峰

他用43年实现一个梦想

2018年5月14日10时41分,69岁老人夏伯渝历经5次挑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如果只是登上了珠峰,或者年龄大,挑战次数多,其实不足为奇。但这位老人的壮举可谓空前绝后,他是靠两个假肢登顶珠峰的。

夏伯渝曾是国家登山队的队员,26岁时,跟随队伍爬到8600米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雪。在下撤的过程中,一个队员弄丢了睡袋。他当时没想太多,怕队友熬不过去,就把自己的睡袋让了出去。

没想到,这个决定改变了他的一生。在经纬创投组织的一场分享会中,他这样说道:“一觉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双腿严重冻伤,眼看着从粉红色变成紫红色,再变黑变干。下山后,不得不做了截肢手术。”

双腿截肢的巨大打击,让他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直到有一天,他遇上一位德国假肢专家,专家看了他的情况,告诉他用假肢也可以登山。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异常激动,这些年一直沉寂的登山梦再次热烈燃烧起来。

为了再次挑战珠峰,他做了大量的准备:

我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开始力量训练。

比如负重10公斤的沙袋,练下蹲、深蹲,150个一组,练10组;接着是引体向上,10个一组,练10组;然后是仰卧起坐,60个一组,练6组;还有俯卧撑,也是60个一组,练6组;还有背飞,还有握力器等等。

起床练个两小时后,我就去登香山,从我家过去要20公里,我每天骑车来回。”

坚持接近10年的高强度训练后,他在2008年重新回到珠峰,这才有了接下来5次挑战最终登顶珠峰的奇迹。

只要能多活一天,就要想方设法离梦想更近一点。这是夏伯渝在经历人生重大变故后的深刻领悟。夏伯渝的人生征途,概括起来只有短短1千字,但这背后数不清的艰辛,只有他自己能懂。

有句话这样说,你的极限就是别人的底线。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其实只要你敢狠下心,挑战自己的极限,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强。

4

世上所有的牛逼背后

都是一帮玩命的人

阿里巴巴有个女销售叫何桂蓉,有一次,她在客户那儿聊业务到晚上9点,天完全黑了。

结果回去的时候遇到了劫匪,劫匪用土枪指着她的头,顺势抢走了她的包。

何桂蓉的反应让人始料未及,她盯着劫匪,说了一句话:“你能不能把客户的名片夹还给我”

这个故事后来被阿里人口口相传。

插坐学院曾发过一篇文章《玩命工作,就是年轻时最好的生活》,文中提到一份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报告:

“此生你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

排名第一的答案是:75%的人,为年轻时努力不够,导致的一事无成而后悔。

“年轻的时光,从来匆匆且不可逆。它既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最应该成为自我增值的土壤。”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你在努力别人也在努力,你在付出别人也在付出。如果你不是出身富贵,却想要脱颖而出,那拼命认真地工作,将是你唯一的出路。

十年双11,一个人的孤单变成全球商业狂欢

“既然美国有一个节日叫‘黑色星期五’,为什么中国不能有自己的节日”

2009年,时任淘宝商城负责人张勇创办第一届“双11购物节”。彼时国内B2C业务刚刚起步,所有品牌、企业都摸着石头过河,没人知道怎么做。

张勇的目的,是创办一个尽可能覆盖更多品牌、让消费者记住的电商节。可惜,第一届双11只有极少数品牌敢吃螃蟹,直到开场前还有品牌打来电话,坚决要求退出。

十年双11,从“光棍节”促销

到“全球品牌奥运会”

这家要求退出第一届双11的品牌,很快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

2009年11月11日,淘宝商城首届双11促销节忐忑开张,张勇团队苦口婆心,好不容易拉来27家品牌捧场。最后收官,大出所料:27家品牌全天销售额5200万,单店最高纪录是杰克琼斯的500万。

被临时拉来替补那家跳票品牌的百丽,把所有能卖的货全卖完了,对着空荡荡的仓库满脸惊愕。

转眼到第二年,不用淘宝说话,700多家店铺踊跃参加双11。到2012年,要求入场的商家差点踏破门槛,最终上线1万家品牌,2013年2万家、2014年4.2万家……2016年,参加天猫双11的品牌突破10万,囊括四海20国。

去年,天猫双11品牌数量超过14万,仅在双11当天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就有167家。

“世界上仅有4个国家——美、日、英、德一年的线上销售额,超过天猫双11当天的线上销售总额。”美国《福布斯》评价,“这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且最重要的购物节。”

2018年,被称为“电商核武器”的天猫双11更是一票难求。

10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宣布,本届天猫双11已汇聚18万品牌,“这是全球商业力量的大巡礼,也是商业的奥林匹克。”

十年双11,一个人的孤单变成全球商业狂欢插图

论规模,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参赛国家及地区是207个,而去年参加天猫双11的品牌商已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和地区,5亿消费者观礼,全球同步剁手,每秒32万交易,10亿物流飞驰……同样的万马千军,同样的惊心动魄。

没有人再嘲笑十年前那个孤单的开场。

从2009年交易额5200万到2017年交易额1682亿,从27家品牌寥若晨星,到18万家品牌激烈抢位,从当初为了“活下去”硬造的光棍节促销,到现在名动全球的商业狂欢……

十年双11,成就了阿里巴巴一个向全世界展示生态力量的舞台,成就了十几万品牌、商家、工厂、门店、个体户等散落各地的孤立商业实体,一个跨越时空界限触达世界的机会,更成就了一个品牌品类覆盖最广、行业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年度商业盛事——“全球品牌奥运会”。

公平竞技,四海一家

“破亿了!一分钟!”

2017年11月11日零点刚过1分钟,优衣库天猫双11销售额就突破1亿,名列女装第一。

整个优衣库备战间一片欢腾,更一脸傲娇:最近三年,优衣库一次次刷新天猫双11销售纪录,从服饰类冠军到全品类最快破亿,是自带光环的“头号玩家”。

优衣库的冲天业绩,是足足五六个月紧张备战的结果——全球货仓全力支援大中华区,500家门店与线上联动,不仅能门店自提、异地拿货,而且保证24h备货出单。

然而没想到的是,1分钟破亿的优衣库,在男装战区被海澜之家截胡了。

35秒突破1亿,全天成交超4亿,海澜之家超越天猫男装元老级霸主杰克琼斯、卫冕冠军优衣库,成功登顶2017天猫双11男装第一。24小时78万订单,这样的获客速度对传统渠道而言是天文数字。

“很多企业是在那一天做一年的生意。”一位品牌负责人感叹道。

这种创造奇迹、见证奇迹的心情,使得每年临近双11,一股紧张、期待、焦虑夹杂在一起的兴奋感就在品牌端和消费端同时蔓延。

2016年天猫双11,仅仅前9个小时,500吨奶粉就被抢购一空,10亿片纸尿裤被秒杀,苏宁成交额逼近600亿,三只松鼠卖到了全球167个国家和地区。

双11舞台渐渐成为挑战不可能的商业竞技场。各参赛方使出浑身解数,一年一年刷新着自己创造的商业纪录。

这股劲头让双11的磁场越来越强。创造一个跨边界跨时空跨国界的全球舞台,让一个品牌在瞬间得到亿级曝光,天猫双11是目前行业可见的最具威力的平台。

十年双11,一个人的孤单变成全球商业狂欢插图1

渐渐地,那些曾经觉得购物节“太low,不能上”的欧洲百年品牌来了,曾经视电商如猛兽的LV、爱马仕、Armani、Burberry等全球顶尖奢侈品接连登陆,曾经认为车企“网路不通”的玛莎拉蒂、奔驰、宝马等大牌纷至沓来,各种独家合作款、品牌日、天猫实体店活动应接不暇……

没有一个品牌可以成为市场孤岛,也没有一个市场不是品牌战场。而一个超级平台的意义,就是刺激每个游戏参与者,在公平竞技的规则内百舸争流,把市场做大,兼收并蓄,四海一家。

各施奇技,大展拳脚

竞技不是奥林匹克的终极目的,却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最好手段。

对品牌商而言,天猫双11最大的价值不是制造爆款和营收业绩,而在于每个品牌都有机会站上开放平台公平竞技,借助自主运营的阵地百花齐放,彼此借鉴,不断刺激产品、服务、创新能力的提高。

去年双11前夕,华为深圳本部悄悄派出一支荣耀战队,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附近租下一间办公室,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年轻人志在必得,热情地与天猫对接手机业务。

“争取所有资源!把控每个环节!超额完成任务!”

这个打了鸡血般的特种战队,带着华为的“狼性”精神昼夜备战,最终在双11当天为荣耀旗舰店创下2分半破亿、6分半破两亿、95分钟破10亿的光辉战绩。荣耀团队真正给华为带来了荣耀。

华为派出“狼人”突击,小米打响人海战术。

对互联网营销驾轻就熟的小米,早在2011年就登顶天猫双11智能手机销量冠军,从此再没给过友商夺走王座的机会。

2017天猫双11,小米大本营上至高管下至客服全员穿上红色战袍,从前期预热、特惠攻略、新品首发,到智能导购、百万台备货、24h物流,火力全开的小米在双11当天拿下24.64亿销售额。

24.64亿,是当时200多家小米之家3个月的总营收。雷军得知战果后站上桌子宣布:史上最好成绩,五连冠!

十年双11,一个人的孤单变成全球商业狂欢插图2

商界奥运,龙争虎斗,18万品牌谁都不甘居于人后。为了赢得消费者,各家品牌在店面、营销、客服、定制产品、物流速度等服务细节上日臻极致化——

“视觉系”品牌雅诗兰黛去年投入100万美元装修天猫旗舰店,7套方案备选,页面设计精确到用哪一种字体用户的点击率更高;

百丽集团为实现线上线下货品打通,双11调动一万家门店加入天猫新零售体系,每小时10万单出货;

LVMH旗下高端酒品酩悦轩尼诗第一年上线天猫,专门为中国年轻用户定制了一款迷你香槟博好感;

食品行业最拼,4000家食品品牌精心打造10000款新品,联手在今年天猫双11首发……

“为了打好这一仗,很多商家每年夏天开始、甚至提前大半年就开始准备。”

十年双11,天猫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让“双11”化的精细运营成为越来越多品牌的基因。

从刚开始萝卜青菜“一锅炖”的粗暴营销,到如今50万商品12大会场精细分类,从当初虚抬价格无序竞争,到如今价格雷达“踢除”无良商家,从当初清理库存尾货做特价,到如今各大品牌为双11精细定制、独家首发……

个性化、透明化、高端化正成为天猫生态规则。

依托5亿用户消费数据,天猫双11不断将用户思维灌输给品牌,通过与消费者深度互动,品牌得以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敏锐的市场触觉和精准营销,迎接日益多变的商业潮流。

引领全球商业“更高、更快、更强”

“世界小得像身边的街。”

这句话无疑是对阿里巴巴“全球买,全球卖”的精确诠释。

2017年双11,天猫国际包机10架成立抢鲜专案组,从直播新西兰牧场现场挤奶,到“包机直达”机场清关、进冷库,再到“抢鲜车”地面速配,创造了72小时内跨国鲜奶送达消费者手中的物流纪录。

新零售的效率,不断拓展着人类空间位移的极限边际。

也是去年双11,零点刚过,天猫全网第一单即在上海嘉定完成签收,用时12分18秒;吃了顿宵夜的工夫,农村第一单在贵州黔南州签收,用时69分50秒。

这样的效率不是靠个体可以完成的。没有任何一个品牌可以单独调集整个社会的商业基础设施为其服务,但是当十几万品牌集结成队伍,成为集体,成为现象,就拥有了变强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天猫双11涉及的制造工人、零售人员、物流人员、中小商户、农户、技术人员等,总量保守估计2亿2千万,占到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9%。

这个无影无形的后备军团,在平时厉兵秣马,一到双11就团结紧张、无缝合作,创造奇迹。

2017年双11,天猫第一小时交易额破571亿,比2009年增长了6000倍,交易峰值32.5万/秒,支付峰值25.6万/秒,数据库处理峰值4200万次/秒……

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没有另一个经济体经历过每秒32万笔交易是什么体验。最终的光环属于品牌商,但背后的重压落在主办方。

要保证亿万流量挤爆平台时系统不瘫痪、不卡顿,要保证填满45000个水立方的10亿包裹在一周内送完,要为十几万品牌中的每一家提供精准用户数据,要打破四大洋六大洲的时空界限……

这个后勤能力,是阿里集电商、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等家族全员,以十年之力打造的互联网技术“超级工程”。而这个工程的平等开放,或许是阿里数字经济体为中国乃至全球商业从业者提供的最大红利之一。

2016年,海尔借助天猫大数据分析500万粉丝诉求,与天猫共创了一款10kg容量洗衣机,在双11卖爆仓。

次年,海尔All in天猫,从单台过万的卡萨帝,到专供天猫的互联网品牌,绝大多数都是借助天猫大数据进行的C2B反向定制产品。依靠这些精准定制的产品,海尔在天猫创下了120亿的年营收。

2017年,波司登、海澜之家、太平鸟、百雀羚、上海家化、九阳、苏泊尔、方太、格力、美的、海尔、李宁等100家中国品牌,第一次在天猫双11面向全球消费者,中国品牌集体“出海”成为一时奇观。

以前需要耗费巨大人力、财力、市场资源、跨境审批、仓储物流调配的出海事宜,在天猫,品牌只需要符合出口品质和授权要求,通过现有店铺就可以销往海外。无须增设海外运营团队,也无须考虑跨境物流、支付等问题。

一个天猫双11,可以让品牌的延展力、生命力、影响力在这里被放大百倍千倍。

大数据运营、C2B反向生产成为可能,精准营销、新零售成为可能,全球一体成为可能,奥林匹克的“更高、更快、更强”也成为可能。

2018新赛道:蜕变升级,创造梦想

商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是今年天猫双11的关键词,也折射出全球商业的新挑战和新赛程。

流量逐渐触顶,传统渠道收缩,存量、增量疲软。全球化需要坚定不移,新零售需要提质、增效、升级。

2017年是新零售启动第一年,去年双11也是对阿里新零售的第一次阅兵,天猫有了AR试装和无人店支付。

今年双11,阿里新零售和数字经济体系全线参战,本地生活服务将作为一支新军首次参与,而全球市场上的天猫国际、天猫出海、速卖通,还有阿里正在重塑的Lazada等也已经在东南亚严阵以待……

作为全球品牌大巡礼,即将到来的2018双11成为备受瞩目的商业风向标:

这个平台正成为新零售的大秀场,是众多品牌加速新零售的推手,主导并帮助100个商圈、超20万门店完成数字化改造,整合社会物流、金融等基础设施为品牌赋能;

近几年,天猫双11的玩法呈现从B2C走向C2B的趋势,以大数据营销、智能运营反哺品牌生产、制造,让品牌变“聪明”,推动供给侧效能提升;

菜鸟物流体系正全面打造全自动化无人仓,无人机群组跨山越水向农村淘宝精准空投;

天猫双11成为一个品牌走向国际舞台最快的捷径之一,不断拓展全球化边际……

十年成长,与天猫共生的双11再也不只是一场购物狂欢,它需要捍卫这场商界奥运的“相互理解”“公平竞争”,更需要探索这个经济体的“希望与梦想”。

在GMV滚动的数字背后,比成绩单更重要的,是天猫双11乃至阿里巴巴经济体对消费生态和商业的变革和重构。

“我们当初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梦想,”在2018天猫双11发布会上,阿里巴巴CEO、双11的缔造者张勇回忆说,“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因为我们共同相信商业的未来,共同相信数字商业、数字经济的明天,(所以)我们共同去创造这样的看见,我们共同去创造共同的未来。”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未来什么功能能让你甘心掏钱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未来什么功能能让你甘心掏钱插图

11月5日消息,国外媒体刊文称,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增长停滞阶段,移动领域接下来将何去何从呢智能手机的未来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灵活多变,软件服务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零部件和功能服务将灵活地融合到家居、汽车、甚至公共空间的其他新兴数字接触点。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iPhone XR的价值定位

上月底,苹果正式启动了iPhone XR的预订,为市场上的iPhone系列再添一款新产品。各家消费电子产品网站的第一波评测一致称赞了这款手机的性能,且热切地指出它比超高定价的iPhone XS便宜得多。媒体的论调似乎是,XR是最新款的“低价”iPhone,定位类似于前些年的iPhone 5c和iPhone SE——这两款相对便宜的iPhone旨在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尤其是新兴市场的消费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iPhone XR的起价仍比iPhone 8高出50美元。去年iPhone X系列的推出显著推高了iPhone的平均销售价格(ASP),一举开启了1000美元手机的时代。iPhone XR不会使得iPhone系列的平均销售价格降低到iPhone X问世之前的水平。因此,尽管今年年初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下滑9%,创下史上最大季度降幅,但苹果并没有为了迎合低端智能手机市场而下调其旗舰机产品线的平均销售价格。

相反,正如行业分析师尼尔·西巴特(Neil Cybart)尖锐指出的那样,苹果似乎乐于让不断增长的“灰色市场”——翻新的、二手的iPhone——扩大其在中低端市场的用户基础。苹果拥有维持iPhone灰色市场有效运转所需的各种关键要素,这也部分解释了它为什么如此自信地提升了iPhone的平均销售价格,在这一过程中也促使整个智能手机市场跟风。

智能手机市场饱和,未来什么功能能让你甘心掏钱插图1

然而,相较于竞争对手,苹果在灰色市场的一个关键优势在于,他们的设备往往拥有最高的转售价值,由于移动运营商早期提供的升级计划和苹果自己的iPhone升级计划,也总有使用不久的旧iPhone源源不断地流入灰色市场。一两年后,iPhone XR将下调定价,成为印度等成本敏感市场的绝佳选择。

智能手机市场增长陷入停滞

在经历了10多年划时代的快速增长后,随着用户增长放缓,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增长停滞阶段。事实上,据市场研究公司IDC估计,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同比小幅下滑0.2%,之后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将恢复到约3%的缓慢年增长率。大多数西方国家,再加上中国,已经达到了市场饱和,不断攀升的平均销售价格也持续抑制整个市场的增长。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的调查显示,77%的美国人拥有智能手机,大大高于2011年的35%。

这种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升级周期延长所致,用户隔更长的时间才升级到最新的旗舰机。除了设备的耐用性以外,智能手机设计日趋雷同和软件功能特性难有突破性的创新是人们延长升级周期的两个主要因素。没错,处理器芯片正变得越来越快速,越来越智能,屏幕越来越亮、越来越大,但就用户体验而言,几乎无所不在的智能手机似乎已经到了效益递减的阶段。

的确,在旗舰级智能手机上,摄像头是一个你仍能看到明显升级的地方,尤其是在2到3年的时间框架内(这与大多数人的换机周期一致)。即便如此,最新旗舰机型上的摄像头对主流用户来说已经足够好了。让手机变得能够直接拍摄出专业级的照片和视频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而将摄像头推向聚光灯下的创新技术,比如计算摄影(想想新款iPhone上的焦外成像效果)和视觉搜索,都是在那些“足够好”的摄像头上额外增加的人工智能软件功能。这意味着,仅凭更好的摄像头本身不太可能推动智能手机未来的增长,即使基于摄像头的功能在移动设备上正变得越发抢眼。

尽管某些细分市场仍愿意花大价钱为高端功能特性买单,但他们如今也期望他们的设备会比几年前价格低得多的同系列设备的前几代产品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加出色的性能。而当这种价值主张得不到满足时,大多数人似乎乐于继续使用现有的设备,直至它无法正常运转。总之,随着我们进入移动时代的全盛期,智能手机对许多人来说已经变得不那么令人兴奋了。

软件服务日益重要

别误会,当我们说智能手机已经变得不那么令人兴奋时,我们并不是说人们对智能手机失去了兴趣。恰恰相反,我们越来越沉迷于手机。德勤(Deloitte) 201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手机47次,47%的智能手机用户曾试图限制自己的使用量。

但我们沉迷的并不是智能手机本身;我们沉迷的是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社交媒体本身就设计得让人容易上瘾,许多应用都采用短期的、由多巴胺驱动的反馈回路,促使用户不断回访使用。智能手机本身可能在外观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改进方面停滞不前,但无论收费与否,移动应用和服务现在都是主要的吸引力所在。换句话说,当硬件升级停滞不前时,软件成为了决定移动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但并非所有的智能手机制造商都具备从日渐重要的移动服务中获利的条件,因为多数制造商仅控制硬件生产一端。相比之下,苹果享有对其硬件和软件的完全控制权,因此它能够将其旗下服务(包括iTunes、Apple Music音乐服务、App Store应用商店、iCloud云服务、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和iMessage短信服务)完全整合到iPhone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苹果的这些服务非常有利于苹果的生态系统锁定已有用户,以及在不同的设备上提供连贯的体验。因此,这些服务在苹果最新一个财季中占总收入的18%,达到了9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些认识到iPhone XR并非低成本选择的科技评论家往往会错误地将这款色彩斑斓的新机型描绘成苹果的孤注一掷之举:寄望于通过提升平均销售价格来从现有用户那里获取更多的收入。虽然那种看法可能是正确的,但它忽略了苹果对于iPhone增长的宏大战略。平均销售价格的提升只是来自于一次性交易,但这种交易的发生频率正由于消费者换机周期的延长而出现降低,真正的增长其实来自于转投iOS平台的Android手机用户和苹果蒸蒸日上的服务业务。

在iOS设备上的默认服务地位,让苹果的各项服务有了一个强大的平台去获取新用户。例如,Apple Music音乐服务今年5月的用户数已从一年前的不到2000万激增至逾5000万(包括付费用户和免费试听用户)。据报道,截至今年7月,它的美国付费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流媒体音乐领域的长期领头羊Spotify。如果来自科技网站The Information的最新报道属实的话,那苹果还有另一个法宝:它准备于2019年上半年在美国推出新的电视服务,并在随后的几个月推向全球各地。这无疑将进一步巩固苹果的服务-硬件共生关系,特别是考虑到苹果设备用户据说将能够免费访问苹果的高质量原创内容。

当然,服务整合在智能手机体验中越来越重要,这一点在其他智能手机制造商身上也有体现。为了应对Apple Music的快速增长,三星和Spotify达成了一项长期合作协议,将让Spotify成为三星旗下的所有设备(从智能手机到智能音箱和电视)的首选流媒体音乐服务。小米也在积极地推动其用户试用旗下的一系列移动服务,包括小米应用商店、小米浏览器、小米音乐和小米视频,这些服务在2017年为其创造了10%的收入。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趋于停滞,基于移动设备的服务将成为一个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增长趋于停滞,基于移动设备的服务将成为一个关键的价值驱动因素。

未来的价值驱动力

除了服务以外,还应关注5G网络的推出和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解锁智能手机的新价值驱动力的潜力。尽管苹果的一些竞争对手仍在尝试推出新型设计来阻击iPhone,但光凭那些可能还不足以形成新的价值驱动力。

围绕智能手机外形设计的试验可能将会延续下去,三星、柔宇科技和华为都曾试图打造可将平板电脑大小的屏幕折叠成口袋大小的“可折叠”手机。但正如之前模块化配件和双屏幕方面的试验失败所表明的那样,单是硬件外形上的新奇性,不太可能会刺激智能手机市场实现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当然,可折叠的智能手机在理论上听起来很酷,但在大多数旗舰级手机本来就已经大到有的人无法单手操作的时代,很难想象更大的可折叠屏幕能给移动体验带来什么额外的价值。

目前,5G连接是一个新的价值驱动因素,有望催生智能手机的下一个超级升级周期。对于5G,正如业内人士所解释的——类似于从3G到4G LTE的升级使得像Snapchat和Instagram这样数据消耗大的应用得以走向主流大众,并催生了Stories故事内容格式——5G带来的速度提升无疑会给数字媒体和消费级技术领域带来新的机遇。不管是不是实时播放,移动4K甚至8K的流媒体视频都将成为在线视频的新分辨率标准,但更令人兴奋的是,将高质量的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内容传送到智能手机或便携式头盔上的可能性。当你的手机能以更快的速度上网时,进行更多的内容消费似乎是必然的。

另一个新的价值驱动因素是增强现实。移动增强现实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在扩展智能手机的体验,且在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功能。受益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手机的摄像头很快就将不仅仅是照相工具了。相反,有了不断改进的摄像头,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可带来全新的智能手机体验,进一步模糊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随着开发者在未来几年为移动增强现实应用找到合适的产品市场定位,增强现实很可能会成为移动设备的下一个重大的差异化因素和价值驱动力。

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未来价值驱动因素完美互补。先进的增强现实经验,特别是群组的实时体验,需要可靠且高速的5G来连接运作;反过来,5G在主流大众中的普及也将取决于移动运营商能否清晰地宣传更快的无线网络的好处,其中的一个好处便是获得先进的移动增强现实体验。这两个因素将会继续共同带动智能手机市场。

移动的未来是灵活多变的

5G和移动增强现实有望在未来十年给智能手机市场带来新的增长,与此同时,随着个人计算世界过渡到后移动时代,我们同样可能会看到移动技术逐渐地分离出来,与各种各样的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发生融合。移动设备的未来是灵活多变的,因为智能手机的各种部件和功能已经从手机本身分离出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智能眼镜,智能耳机,还是智能手表——以及我们由联网设备构成的周遭世界。

这种灵活多变的未来的早期迹象已经开始显现。在最近的硬件发布会上,谷歌推出了一款有趣的新产品——Pixel Stand,它是一款无线充电站,可激活Pixel手机上的一个特殊用户界面,使其转变为配备垂直显示器和谷歌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的智能音箱。它有意地模糊了移动设备和智能家居之间的界限,使得新款Pixel手机成为一种灵活的、可带来两种全然不同的数字体验的设备。

联网汽车的兴起为智能手机带来了又一个重要的灵活整合场景。数以百万计的司机已经开始依赖智能手机进行车内娱乐和导航,不难看出智能手机会如何进一步融入移动出行的未来。例如,Uber已经有了一项名为“乘客音乐体验”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连接Pandora或Spotify的付费账号,从Uber的应用程序上播放音乐。另外,宝马公司也打造了一款个人数字助理,意在无缝连接你的汽车和你的智能手机,提供完整而连贯的移动出行体验。

随着智能手机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它们完全有能力接入各种场景,根据需要为用户提供多种不同的体验。有人甚至会说,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已经在与可穿戴配件融合。由于电池和芯片制造上的技术限制,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大都仍然由智能手机来驱动。鉴于此,大多数的新兴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或智能服装可能也将会依赖于手机的处理性能,至少在诞生初期会是如此。因此,当手机和可穿戴设备能够协同创造出紧密结合的用户体验时,明确将二者区分开来是十分困难的,徒劳的。

最终,如今智能手机所满足的许多需求可能将会转而被可穿戴的环境计算设备所满足,进而消除了人们在口袋里放置一台微型超级计算机的需要。但在那之前,预计移动设备将成为一个更加灵活的概念,它可以灵活地与家居、汽车、甚至公共空间的其他新兴数字接触点进行整合,既可以作为处理性能的来源,也可以只是用于按需进行身份验证。

对于品牌营销人员来说,这意味着,一种可触及任何设备上的受众的全渠道模式将是确保你的媒体策略永不过时的最佳途径。移动端正呈现多元化,不再是一个一刀切的媒体渠道,在整个移动时代的下半场,它都将围绕这种不断演变的行为改变营销者的媒体计划。品牌可以探索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新的消费者触点来维护客户关系,并持续向他们传递价值。最重要的是,品牌需要保持灵活,以应对日益灵活的移动体验带来的消费期望变化。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缩略图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

昨天浅黑科技的小伙伴发现了几个神奇的网站。有多神奇呢反正我几乎是跪着看完的。

第一个网站叫“DOS 游戏博物馆”,有个网友把许多经典的 DOS 游戏来了一个大聚合,做成网页版的,点开就能玩。

据说,里头的游戏曾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些游戏感受到了电子科技的魅力。

比如仙剑奇侠传,很多人沉迷的第一款游戏: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

比如金庸群侠传: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

好吧,DOS 游戏其实我并没有玩过多少,因为在幺哥接触电脑时, Windows 操作系统已开始流行,很多经典的 DOS 游戏已经伴随着 DOS系统落下帷幕。

我试着点开仙剑奇侠传,屏幕出现了一个DOS界面,正在加载程序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

悠扬的电子音乐响起,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峰,缓缓飞过的白鹭,仙剑奇侠传几个大字缓缓浮现……灰常有年代感。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

李逍遥和大娘的对话一下子把我拉回中学时期的宿舍,那时班里有个同学拿着步步高电子词典玩这款游戏,一堆人围观。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4

能把这些游戏一个个移植成网页版,作者想必也是个念旧的人。底部还细心给出了电脑上的操作指南和攻略。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5

我又试着玩了几个游戏,画面依然颗粒感十足,围绕在中国风的电子音乐里,非常有代入感。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6

我在“博物馆”里头发现了一个叫“金瓶梅”“江南才子唐伯虎”的游戏,听着名字总感觉里头有内涵……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7

看着看着,不由让人想起小时候。

那会儿,进机房要戴鞋套,机房里一排排装的 Windows 95、98 和XP, 同学们背着老师玩桌面上的“打砖块”、4399小游戏……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8

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是番茄花园的系统。

“番茄花园,表里如一”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9

幺哥最早知道 DOS 系统,是因为一个叫“一键还原精灵”的东西。

家里电脑坏了,开不了机,修电脑的小哥说是Windows系统损坏,要进DOS系统来修,他说,“DOS 系统很难,会用的都是他这样的电脑高手。”

于是他面不改色收了我50块钱修理费,后来我才知道用一键恢复精灵只需要点几下鼠标。

(一键还原精灵)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0

不好意思走神了,有点扯远,说回“DOS游戏博物馆”,目前它已经收集了1898款游戏,网址是:dos.zczc.cz  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去体验一下。

第二个网站叫“家用游戏博物馆”,跟“DOS游戏博物馆”据说是同一拨人做的。

里头收录的貌似是早期的各种家用游戏,FC红白机、小霸王学习机之类的。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1

进去看了看,游戏大多已有些年头,90后的幺哥只是听过名字,没有实际玩过。

我在里面发现一个名叫“黑客”的游戏,封面貌似电影《黑客帝国》的主角尼奥。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2

加载中……旁边给出了操作指南。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3

那个年代的游戏大多都有一个背景故事,满足人们对科幻世界的想象。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4

真的很佩服那时的游戏制作者们,尽管硬件条件有限,画质比较低,音乐元素也简单,但是游戏里的很多细节做得都非常细致用心。

玩起来甚至能感受到那个年代孩子们的快乐。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5

有一些我小时候也玩过的,比如洛克人,比如坦克世界,这些游戏实在经典,一代又一代人,百玩不厌。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6

我发现一个叫美女拳的游戏……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7

规则很简单,两个人猜拳,输的人脱一件衣服,设定简单粗暴。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8

这是女主角一开始的样子: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19

石头剪子布,我赢了,于是她变成了这样……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0

石头剪子布,我又赢了,于是她把遮住胸脯的头发撩到了一旁……咳咳,图就不放了。

不过,不管我怎么玩,最终女主角只能脱掉一部分,然后我就会不停地输,直到被脱光光,仿佛提前设定好的程序……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1

站在2018年回头看这类“内涵”小游戏,当年就这样画质的游戏都能看得血脉膨胀,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玩。

如今打开浏览器就能看到各种香艳,面对满世界的肤白貌美大白腿,却没有了当年的心潮澎湃……不得不感慨岁月是把杀猪刀。

目测“家用游戏博物馆”里收录了两百多个经典游戏,网址是www.famicn.com,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童年,感慨一下时光。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2

第三个网站还是这一拨人做的。(简直给他们跪了)叫“学习机博物馆”。里头有小霸王学习机,荣丰学习卡,王中霸学习卡、小百科学习机……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3

这里面我也只听过小霸王学习机,其他一概不认识,不过可以理解为那个年代各种品牌的诺亚舟、文曲星、步步高点读机、家教机什么的……

几岁时候第一次玩到小霸王,只知道能用来插卡打游戏,很纳闷为什么要叫“学习机”,还以为是专门用来学打游戏的机器。

那会儿特别羡慕家里有小霸王的孩子,总是去别人家里蹭着玩。

“小霸王,其乐无穷”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4

玩了几年的魂斗罗和“踩蘑菇”(超级马里奥),我这才知道家长原来买那玩意儿是想让小孩学打字的。

我点开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5

电子音乐想起旋律“请把我滴歌~呃带回你滴家~请把我滴微笑留哦下……” 听到这些陈年旧曲简直想哭。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6

最后一个网站更厉害 ——“电脑博物馆”

想知道最早的电脑用起来是什么样子吗想体验一下那些年乔布斯、比尔盖茨青年时期用的电脑吗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7

来“电脑博物馆”。

这个网站收录了四十多种早期的电脑款式和系统,任你用。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8

我开了一瓶1987年的苹果电脑二代。

开始启动了……非常惊讶,我知道那时的电脑内存硬盘等配置都很低,可没想到居然低到能直接在浏览器里流畅加载,不禁感慨这些年电脑配置升级之快。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29

左上角出现彩色苹果图标,进系统了,开机速度很快。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0

在一台 2018年的电脑里运行一台1987年的电脑,这种时光错落的感觉非常奇妙~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1

再试试一台装载 Windows系统的,就它了,3.2中文版: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2

里面居然自带了一个WPS 97: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3

说到WPS, 上学时我一直以为 WPS 是国内山寨版的 Office 软件。

后来才知道,其实 WPS 是真真正正的国产软件,据说是一个叫“求伯君”的少年独自在宾馆的出租房里噼里啪啦写出来的,1988年发布,开启了中文字处理时代。

(左一是求伯君)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4

九十年代,WPS一度占据中国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来WPS和微软签订了一个互相读取文件格式的协议,才点燃了WPS衰落的导火索。

虽然现在的WPS也挺好用,不过在市场份额上再也不敌微软的Office系列……

又扯远了,我们继续点开早期版本的 WPS,打几个字试试: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5

电脑里有几个输入法,你还记得它们吗

标准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6

郑码五笔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7

再试试window 95 系统: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8

对了,Windows 系统最经典的“开始菜单”就是始于95版本。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39

我点开了“网景浏览器”,早期这款浏览器流行时,还没有IE、Chrome、Safari 、Edge 什么事儿……甚至有的还在娘胎里。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40

除了浏览器,我还在里头发现了几款“3D“射击游戏,感慨那时候人们的想象力,居然能用那样配置的机器做出逼真的3D感游戏。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41
这几个网站藏着一代人的科技童年插图42

在电脑博物馆里转了几圈,仿佛自己坠入时光的山洞,在里头东闯西闯,四处探险,从洞口出来,回到2018,身心愉悦。

“电脑博物馆”的网址是  www.dnbwg.com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逛一逛。

最后我想聊一聊,什么是科技的历史感

2018年,我坐在“DOS游戏博物馆”里玩着金庸群侠传。

1998年的某个平行空间里,某个男生也坐在屏幕前玩,他和我看到同样的画面,听到同样的声音。

我在“电脑博物馆”里摆弄着早期的电脑系统、软件。

当年的乔布斯、比尔盖茨、求伯君……无数科技前辈们也坐在某个空间里,面对着一个电脑屏幕敲击键盘,用他们创造了一个个时代。

时空流转,沧海桑田,物是人非,那些程序代码依然跳动着。

多少年后,我们化为尘土,曾经玩过的游戏,我们用过的电脑、手机也都成为另一个“博物馆”的一部分,未来的某一天,一个小朋友点开博物馆,看到我们留下的痕迹,隔空相望。

我想,这就是科技的历史感。

智能手机电池之衰

市面上多数手机厂商都表示自家手机正常使用一天无压力,一天一充即可。但结果真如他们所说吗

智能手机电池之衰插图

如果你近期购买了新款的旗舰手机,就会发现新机型的电池的实际表现其实不如前代机型。

过去的几周时间里,《华盛顿邮报》科技测评员Geoffery Fowler对13部手机进行了相同的电池测试。除去一些个例,今年顶级旗舰机型的电池表现普遍不如去年。iPhone XS的平均续航时间比iPhone X少21分钟,谷歌的Pixel 3续航差异更加明显,时间上比前代Pixel 2少了近一个半小时。

手机厂商发布会上各种吹嘘自家针对电池寿命提升的技术,包括采用更高效的处理器、低功耗模式及人工智能等以管理应用程序的耗电情况。然而,Geoffery Fowler的测试结果,以及其采访过的其他测试员的测试结果,揭示了业内公开的秘密:智能手机中的锂电池正处在一个尴尬的节点,由于新技术对锂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整体电池寿命有所下降。

硅谷的一家电池优化技术公司Qnovo的首席执行官Nadim Maluf称:“电池技术改进的速度非常慢,每年仅有5%左右的改进,但手机耗电量的涨幅却超过5%。

手机续航变差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高分辨率屏幕、更为复杂的应用程度的需求,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如今我们已经放不下手机了。相较早年间的充电电池,锂电池的出现算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但还是存在一些物理限制,比方说电池容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不断下降,如果被损坏或处理不当还存在爆炸的风险。

此外,手机电池的使用环境也将变得愈加苛刻。最新的5G无线网络技术很快将进入美国市场,这也不可避免的对智能手机的电池能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Geoffery Fowler的测试仅涉及13款智能手机,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然,用户的实际体验取决于个人使用手机的方式,也能通过一些操作来延长电池的续航时间。

我们也不能一竿子打倒一片,对整个智能手机市场的电池续航表示过分担忧。在Fowler的测试中,也有表现不错的机型,三星的Note9和苹果的iPhone XR,这两款手机在设计上各有千秋,在全新的电池技术迟迟未出现的当下,也很好地其他厂商提供了一些延长电池寿命的思路。

智能手机电池之衰插图1

为什么手机续航在减少

结合测试结果,Fowler考虑到导致手机续航减少的两方面因素。他近日邀请了CNET, Consumer Reports和Tom’s Guide等多家科技媒体的评测人员,探讨了如何通过电池测试技术来找出手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电池续航缩短的原因。Tom’s Guide的主编Mark Spoonauer表示:“智能手机的平均续航时间正在下降”。他还发现新款iPone XS的电池性能比一年前的iPhone X更糟糕。

但并非所有的评测人员都发现了电池性能的下降——不同的测试结果有助于揭示智能手机市场的现状。

一般来说,机身尺寸较大的手机,电池续航时间更长,但我们不能光看电池尺寸的大小。还记得黑莓吗他们家有多款机型的电池远远小于如今的智能手机,但待机时间能有好几天。

Fowler称自己的电池续航测试并不算是绝对完美的,还是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此次测评的手机是从Embedded Microprocessor Benchmark Consortium借来的。

测评过程中,Fowler使用测光表将所有手机设置为相同的亮度,然后强制重新加载手机的网络浏览器,并滚动浏览其通过本地WiFi提供的一系列网站。为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整个过程他进行了多次重新运行测试,然后对结果取平均值。

与他一样,CNET也发现iPhone 8和iPhone X(以及三星的Galaxy S8和S9)之间的电池性能存在明显下降,过程中手机开启飞行模式,以50%的亮度循环播放视频以测试屏幕。

双方的测试结果都发现:采用高分辨率或是OLED屏幕技术的手机续航表现普遍更差。(OLED技术可能需要更多的电力来推出光线。)因此,如果你希望手机待机时间更长,请调低屏幕亮度,还有一种方法,试着戒掉手机瘾,不要再每天频繁地看手机啦。

Tom’s Guide的测评考虑到了另一个影响电池的因素:蜂窝连接,即随时随地能上网的运营商网络连接。与Fowler的测试结果不同,Tom’s Guide的测试中,Pixel 3 XL与Pixel 2 XL的续航时间相当可观。

根据Tom’s Guide测试:如果你希望电池续航时间更长,请尽可能使用WiFi,或者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可以开飞行模式。苹果和安卓手机均能设置低功耗模式(未在上诉测试中反映出来),可以开启运营商网络的同时减少某些应用中数据流量的消耗。

不过,有一个反例是Consumer Reports,测试发现新款的iPhone XS待机时间比去年的iPhone X延长了25%。它的测试是通过手指机器人来进行的,让手机循环进行不同的操作和应用程序,包括在黑屏时暂停操作。

Consumer Reports的测试很考验手机的处理器性能,而在这方面,众多手机厂商,尤其是苹果,发布的新款机型采用的处理器较前代均有大幅度提升。

总的来说,电池续航时间到底是在减少还是增加呢Consumer Reports的电子产品测试主管Maria Rerecich表示:“现在还不好下定论。”

智能手机电池之衰插图2

手机如何提升电池性能

先来看看Fowler测试中表现不错的两款今年新发布的手机。

三星的Note9的电池性能提升主要归功于4000 mAh的大容量电池,高于Note8的3300 mAh。(iPhone XS电池仅为2659 mAh,相较前代iPone X还缩水了。)

不得不说,更大容量的电池是市面上很多手机厂商的趋势所向。Fixit是一家以拆卸设备闻名的维修指南网站,它表示,过去五年手机电池的容量几乎翻了一番。

但一味的提升电池容量真的好吗华为近日推出新机Mate 20 Pro,该手机尚未在美国发售,电池容量为4200 mAh。实际上,更大、更密集的电池可能会更加危险(三星之前发生爆炸的Note7就是很好的例子),更不用说会增加机身重量了。Note9有一块超大的屏幕和一支触控笔,机身重量达7.1盎司(201克),是一副扑克牌的两倍不止。这种加大容量的方案孰好孰坏还得消费者自己判断。

Apple近期推出的iPhone XR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案:通过缩小屏幕技术——降低分辨率,降低亮度和降低色彩质量——从而极大地延长了电池续航时间。测试结果显示,尽管屏幕尺寸更大,XR的续航时间比XS延长了3小时。售价上,XR还比XS低了250美元,对广大消费者来说不失为很好的选择。

电池优化公司首席执行官Maluf表示:“消费者必须开始做好妥协的准备了。”

也许未来的手机市场将进一步细化,就跟购买汽车一样。相较耗油的凯迪拉克,节油型汽车最终颠覆了市场,消费者会更倾向于选择本田。如今苹果的iPhone XR就好比智能手机市场的本田思域。

当下我们的选择不外乎两种:买一部续航好的手机,或者更频繁地充电。对一些厂商而言,快充技术也是一种策略上的选择。现在很多手机都支持无线充电,但很少有咖啡馆、办公室或机场贵宾室会提供此服务。

然后再看充电头本身。苹果公司多年一直沿用5瓦的充电头,在这一点上,应该向谷歌好好学习学习,谷歌出售的Pixel手机配有18瓦充电器,并声称充电15分钟,续航可达7小时。续航提升的方案不仅仅局限于当下几种,未来手机厂商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拭目以待吧。

智能手机电池之衰插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