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外地上学,很多也是从大学开始才独自地进入到另一个城市里的,所以,对于曾经一直在父母身边到如今的远行,父母心中的担心与焦虑是每个已身为父母的人可以想像到的。
很多人说,孩子上大学都18岁了,是个成年人了,有什么可担心的,但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离开他们的眼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担心,孩子在外地适应吗,和同学相处的好吗?有遇到什么麻烦吗?
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新闻来源如此广泛,哪哪的大学生发生了什么事情,父母的眼光都会被吸引过去,点开看看,然后再嘱咐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在外要注意安全。
做为子女,难免不会感觉他们太唠叨与神经质,只是,哪个父母不是这样呢?
最初的期待得以达成
所以,大学生暑寒假回家,就是父母就盼望的时刻了,估计老母亲会在日历上单独把孩子归程的这一天标记出来,然后一天天数着过。
老人提前准备好孩子爱吃的东西,冰箱里塞满食物,等着孩子一进家门就可以吃到自己爱吃的。
由于对孩子的思念,最终得以相见,所以,最开始孩子回来的三天父母是只顾着能见着孩子就好,让他吃好喝好就是他们最大的满足。所以,就算是孩子睡到日上三竿,回来什么家务都不做,在父母眼中也被暂时屏蔽掉了。
无法满足内心的期待
慢慢地时间过去了,父母发现孩子回家后似乎特别忙,要么就在自己房间里闷头打游戏,要不就是去见朋友,家竟像旅馆一样的存在了。
人都是渴望被爱的,父母也同样如此,当他们的付出得不到一点回响时,便会失望起来,所以时间越长,对孩子的各种行为便越是不满意。
所以,当孩子继续前几日的作派时,父母便越看越不满意,最后形成了这么一个下滑式心里感受的相处特征。
而孩子心理也想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前后变化这么大呀,我明明还是几天前的那个我,他们却越看我越不顺眼了。
我们都会为人父母,我们身边的小孩子都有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只是我们在心理无法接受他是一个成人了而已。
应如何相处
究意我们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才不至于等他长大了,上了大学才发现自己教育的失误,培养了一个巨婴呢?
我记得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去开了家长会,校长说过一句说:“其实分离焦虑,更多的是父母的焦虑。”
当孩子要离开我们的视线时,第一次独自在幼儿园开始生活,我们的心就被带走了,一天都无法安定下来。想着他是不是吃得好,是不是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地好,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他怎么办?会让他变地胆小吗?
我们一天在碎碎念,其实孩子哪有那么脆弱,他确实会遇到问题,会害羞可能不敢告诉老师他没有吃饱,会胆小可能看到比自己个子高的同学会后退。
但是,这些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一出生,难道不就是在适应各种新环境吗?不就是通过亲自去品尝世间的酸甜苦辣来调剂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吗?
所以,家长要有家长的事情做,孩子的事情,就让他自己解决。那种家务全包,孩子只管学习的家庭教育方式,如果教不出来一个只为自己考虑而不顾别人感受的孩子才是一件怪事。
做父母才懂了父母的心,正因如此,我们才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式,对孩子,也对父母。